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陈鹤琴“活教育”理论要求幼儿园劳动教育落实在“做中学”,为提高幼儿园劳动教育质量,促进疫情影响下劳动教育课程建设与配套师资队伍建设,需要从幼儿园、社区和家庭三方面共同努力,形成教育合力,打造“三位一体”共同推动幼儿园劳动课程建设的新局面。目前我园劳动教育开展过程中,呈现出家园合作“踽踽独行”;幼儿劳动能力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开展劳动教育缺乏正面反馈等问题。通过对幼儿园、家庭以及社区共建劳动课程的调查研究,提出从幼儿园、社区层面做到:(1)强化幼儿园劳动教育的主人翁意识;(2)统筹课程内容、联通实施途径;(3)丰富社区支持劳动教育的方式与内容。从家庭、幼儿层面做到:(1)家庭正确认识劳动教育;(2)幼儿树立正确劳动观念;(3)建立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实现“三位一体”式幼儿园劳动课程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郭蕾  王志文 《教师博览》2023,(36):13-15
在城乡接合部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应坚持“相向而行”,通过城乡资源的有力整合,借助劳动清单的开发和实施,让幼儿在家庭劳动清单、集体劳动清单、项目劳动清单的有效指引下,参与丰富多样的劳动教育活动,得到全面的锻炼,实现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贵州教育》2023,(12):29-32
<正>2020年起,六盘水市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着力推动将劳动教育纳入教育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2021年9月,六盘水市印发了《六盘水市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若干措施》(六盘水教工委发〔2021〕6号);2022年5月,六盘水市下发了《关于实施中小学校劳动教育清单管理的通知》(六盘水教通〔2022〕43号),独立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  相似文献   

4.
幼儿劳动教育是利用劳动对幼儿进行劳动启蒙的教育,具有生活性、游戏性、隐蔽性等特点。编制和实施劳动教育清单有利于克服幼儿劳动教育中存在的目标不明、方法机械等弊端,是有效开展幼儿劳动教育的必要手段和途径。本文介绍了理想劳动教育清单的要素和特点,编制和实施幼儿劳动教育清单,需要教师和家长紧密合作与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5.
《贵州教育》2023,(12):41-44
<正>铜仁市立足实际、遵循规律,全市域、全方位、全学段、全维度实施劳动教育,将劳动教育纳入市教育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和全局性改革任务,坚持全市一盘棋,统筹全市资源,整体谋划,构建了上下联动、一体推进的劳动教育工作体系。中小学校初步构建了“基础+特色+渗透+活动”的课程体系,分学段制定学校劳动清单、家庭劳动清单、服务性劳动清单,落实每周基础劳动进课堂,完善学校劳动校本课程顶层设计,开发地域非遗制作、  相似文献   

6.
<正>2022年12月,江西省教育厅公布全省大中小幼劳动教育典型案例名单和劳动清单征集评选获奖名单,共评选出130个全省大中小幼劳动教育典型案例和70个优秀劳动清单。记者注意到,在全省大中小幼劳动教育典型案例中,中小学幼儿园共有49个案例入选,而遂川县就有2个典型案例入选,分别是阳光希望小学的“‘三学三做’茶文化特色劳动体系”获一等奖、汤湖中学的“以茶知礼以劳育人”获二等奖。评选专家认为,这可以表明遂川县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鲜明。  相似文献   

7.
高杰 《辽宁教育》2023,(24):85-88
沈阳市铁西区以传承“老工业精神”为劳动教育发展内驱力,探索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一一三”劳动教育实施模式,重点介绍一个网格化推进框架(全域推进、课程丰盈、多元评价、强化师资)、一条资源集群主线(构建新时代劳动教育学习场和拓展新时代劳动教育体验场)、三个动力系统(价值带动、项目驱动和研学撬动系统)的有效策略,助力劳动教育常态化优质落地。  相似文献   

8.
王情 《江西教育》2024,(19):87-89
幼儿园劳动教育是指幼儿在亲历实践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有目的、有意识地运用体力和智力改造外部世界,从而获得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等方面的发展,并在劳动中获得各领域学习与核心经验的一种教育活动。在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三全育人”,培养幼儿崇尚劳动的品德,使其形成“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劳动价值观。本文结合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实践,从“三全育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角度,对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正>2022年12月8日,省教育厅公布了《全省大中小幼劳动教育典型案例和劳动清单获奖名单》,抚州市第二实验学校劳动教育典型案例和劳动清单双双折桂,是抚州市唯一同时获得两项一等奖的学校,这是继“双减”案例入选首批江西省教育厅15个案例后的又一殊荣。作为一所全新的学校,抚州市第二实验学校紧紧围绕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立德树人,坚持“五育并举”,全力投入到教育改革大潮中。创办一年多来,全校师生争先竞秀,教师厚德精进、竞当名师,在省市各类教育教学竞赛中大显身手;  相似文献   

10.
<正>重庆市南岸区天台岗万国城小学把脉“双减”的三个关键:一是守住底线,严格控制学生作业总量;二是巩固成果,“双减”已有经验能够常态实施;三是提高水平,用新的改革经验迈向更高水平,用新的作业设计思路让作业更有针对性。学校一方面完善了“双减”制度清单,另一方面落实了“双减”下的课程实施,学生有了更灵活的时间,有了更具个性化的愿望,有了更多实践体验的空间。学校借助“天台农场、万国花卉”劳动教育课程基地的资源优势,加强课程学习与农场实践相结合,从三个方面探索实践性作业的设计与实施,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劳动力简单再生产刚性是我国必须正视的最基本的国情,“劳动-收入”转换率偏低已成为扩大内需、促进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障碍。本文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为基础,重点从宏观角度论述了掌控“劳动——收入”转换的方法;阐述了“劳动——收入”转换的现状、问题和“劳动——收入”适度转换的现实意义;揭示了劳动力(L)与生产总值(GDP)的三种弹性(I)关系以及与I相对应的工资(W)弹性(i)的三种关系,并在建立直线回归方程的基础上对适度“劳动——收入”转换率量度进行实证分析。提出了保持适度劳动收入转换的相应政策建议,以期实现“劳动——收入”转换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2.
“双减”政策背景下,学校劳动教育在迎来发展新契机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师资力量不足制约劳动教育的主体供给,课程设置碎片化影响劳动教育的普及,绩效保障不足制约劳动教育主体的积极性。学校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是:立足劳动素养,引领“双减”落地;实现多元主体支持,凝聚“双减”合力;打造高品质劳动课程体系,提升“双减”实效;构建劳动教育绩效保障机制,突破“双减”落实之障。  相似文献   

13.
试论劳动教育对学生智慧的发展●浙江孙宏载当前劳动教育存在着三大误区:(1)是“轻视教育”即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忽视劳动教育对儿童智慧的发展,虽然按大纲规定排入劳动课,却经常被移用,即使让儿童去劳动也是为了装潢门面;(2)是“改造教育”即把儿童视为...  相似文献   

14.
胡皓月 《林区教学》2023,(12):95-100
大学生劳动教育是以提升大学生劳动素养的方式促进其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过程,对于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运用“大思政”的“整体观”思维和“三全育人”方法论开展大学生劳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巩固中小学劳动育人成果,促进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综合育人价值;有利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现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高质量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同时,针对大学生劳动教育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有劳动无教育”、“有教育无劳动”,缺乏全方位、整体性、协同化育人的机制等现实困囿,基于“大思政”视角探索式提出大学生劳动教育“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破解路径。  相似文献   

15.
阎岩 《辽宁教育》2023,(6):72-74
<正>大连市甘井子区李家振兴路小学(以下简称“学校”)以“实施和美教育,奠基幸福人生”为办学理念,其中的“和美教育”,即核心理念是和谐施教,以美育人。学校将国家课程、校本课程、地方课程适时整合,确定三套劳动课程体系:端午爱国课程(香飘万“粽”,端阳传情美),重阳孝老课程(孝老家和,敬亲久久美),劳动育美课程(协同育人,劳动创造美)。这三套劳动课程的根本任务是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个人品德和社会公德。  相似文献   

16.
李国兴 《辽宁教育》2002,(4):25-25,26
劳动课“教学大纲”及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都明确规定了“要在劳动技术课中进行德育”,这就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指明了工作方向。下面结合农村小学实际及我多年的实践,谈谈怎样在劳动教育中进行德育。一、确定教育目标我们确定的在劳动教育中进行德育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勤劳、俭朴”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爱劳动、讲科学、善创新”的品质;提高学生动脑、动手及创新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二、途径与内容在上好每一节劳动课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农科园(即农业科技实验园)、花园、景点、卫生分担…  相似文献   

17.
学院(营口职业技术学院)以国家教育政策为指南,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搭建学院、企业、家庭的互动平台,在“三全育人”理念下,把劳动精神融入化学通识课程中,培养学生自觉劳动、热爱劳动的优良品格,提升学生未来发展和个性发展的职业素质。在实践研究中,构建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第一课堂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劳动精神;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学科专业的劳动技能和踏实努力的劳动态度,以期毕业后能够找到理想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陈加智 《知识文库》2023,(10):52-54
<正>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版》中,将劳动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在一至九年级作为一门独立课程进行开设,并规定每周不少于一课时。《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版)》为劳动课的教学实施和评价提供了依据,同时由于将劳动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也对劳动课的课堂实施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1新时代中小学劳动课堂的新样态实施新时代劳动课堂教学,要正确理解新时代劳动教育中劳动的概念。“一是,基于体力劳动基础上的体脑结合的劳动;二是,没有教育意义的劳动,不在学校劳动教育的范畴之中;三是,劳动教育的根本性质是教育,必须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内容;四是,劳动教育必须有一定的劳动载体,劳动教育不是空泛的,需要有一定的劳动对象、劳动方式、劳动过程、劳动关系、劳动成果。”  相似文献   

19.
劳动教育对学生的人格成长和身心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从当前的教育生态来看,在学校中,劳动教育被“弱化”;在家庭中,劳动教育被“软化”;在社会上,劳动教育被“淡化”。因此,学生的劳动教育要从小抓起,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主体作用、家庭的教育辅助作用、社会的教育支持作用,实现课程育人、实践育人、生活育人,不断提升学生的劳动知识、技能和能力。  相似文献   

20.
《云南教育》2008,(14):19-21
为贯彻落实《中共云南省委高校工委、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实施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的决定》(云高工[2008]44号),在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学生中实施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以下简称“三生教育”),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