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对于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增强职校学生历史自信、筑牢理想信念、提升思政育人实效意义重大。“四史”教育与高职院校思政课本质相同、目标一致、内容契合。在实践层面,打造过硬师资队伍、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整合“四史”教学内容,是“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铸魂育人的关键课程。结合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思政课教学实际和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四史”教育有机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有利于推动高职院校思政课改革创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然而,“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情况不容乐观,部分教师对“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的意识不强、能力不足,融入的内容缺乏系统设计,缺乏整体规划,方式方法不够优化,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等。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的研究策略,积极转变观念,增强教师的融入意识和能力,从规划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完善教学过程、优化教学评价方式等方面,创新“四史”教育融入模式,积极探索“四史”教育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3.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规格新要求、“育技”与“育人”不平衡现状、生源质量和构成出现新动向等给“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时代挑战。为此,要准确把握“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通过“明理,点理想之光”“增信,增信仰之力”“崇德,筑匠人之德”“力行,做实干之人”,探索从“迎合”青年喜好到“赢得”青年价值认同的“四史”铸魂育人之路。  相似文献   

4.
“四史”融入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政策要求,意义深远。高职院校要把学习“四史”作为“必修课”,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针对融入中遇到的现实困境,在实践路径上寻找重点突破,以期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系统教育的主渠道.将"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堂,对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文章分析"四史"教育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合的现实意义,探索"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四史”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精华,蕴含着宝贵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在高职院校开展“四史”教育有利于高职学生传承历史精神、树立唯物史观、提升自我效能感。当下,高职院校在开展“四史”教育活动时还面临着学制短、学生文化基础薄弱等现实难题,通过“四史”教育与课堂教学相统一、与日常事务管理相统一、与社会实践相统一的方式来破解高职院校开展“四史”教育所面临的现实难题,提高“四史”教育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7.
“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把“四史”教育作为高职思政课教学的创新点,把握“四史”教育的部分与整体统一、理论与实践统一、主流与本质统一的原则,分析其对高职思政课教学体系建设、思维辨析能力提升、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的必要性,探索其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立、实践教育基地打造的路径,以更好地提升“四史”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四史”教育与思政课价值目标一致、教学内容相通,因此将“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是时代所需,昌吉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利用网络延展“四史”学习教育阵地,打造“四史”学习广场;完善思政课程体系,开设“四史”选修课;“四史”教育有机融入现有思政主干课,实现“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精准供给;组织“四史”专题教育学生活动展示,提升融合效应;开展体验式教学,建设“四史”与思政课融合实践教学基地五个方面的对策措施将“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全过程。  相似文献   

9.
“四史”教育与高职院校“大思政课”相融合,主要解决“为何融入”“谁来融入”“怎样融入”三大问题。在“为何融入”上,“四史”教育与高职院校“大思政课”共同目标指向引导大学生听党话、跟党走;在“谁来融入”上,强调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是“四史”教育融入“大思政课”的主导力量;在“怎样融入”上,提出从思政小课堂、社会大课堂、网络云课堂上进行整体推进。  相似文献   

10.
对高职院校来讲,怎样有效发挥“四史”学习教育对“双高”建设应有的意义和作用,目前学界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和探讨仍显不够。如果从活动开展所面向的主要对象群体来看,切实发挥“四史”学习教育对人才培养的政治引领作用以提升高职学生理想信念培育效果,无疑应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关键。基于此,对以“四史”教育为载体的高职学生理想信念培育有效路径的探求,首先应聚焦于探索高职院校大学生理想信念培育和“四史”学习教育路径这一基本目标,其次应着力于探究“四史”学习教育与大学生理想信念培育的基本关系、以“四史”教育为载体的高职学生理想信念培育与“双高”建设的基本关系等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是进一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的强有力举措,将"四史"教育融入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从历史根源帮助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帮助高职学生从党的奋斗历程中汲取责任感和担当感;也可以帮助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和人生信仰.鉴于此,推动"四史"教育融入高...  相似文献   

12.
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中,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重要作用,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有实际效用。结合高校学生“四史”学习实际,诠释“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逻辑建构和价值内蕴,阐明目前存在的挑战,探索“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路径,不断增强高校学生“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认同和行为认同。  相似文献   

13.
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走好新的赶考之路是党和国家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开展“四史”教育具有鲜明的政治导向和时代意义,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符合党在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要求。文章论述了高校思政课与“四史”教育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与“四史”教育的主题与本质一致;“四史”教育与思政课教学要求一致;“四史”教育与思政课历史价值取向一致。文章提出让“四史”教育与思政课教学深入融合是时代所需,符合历史传承,对于实现思政课教学目标、培养高素质人才、树立大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和崇高的理想信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骆莎 《成才之路》2024,(1):33-36
把“四史”教育深度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新时期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应深化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认识,明确“四史”教育融入的目标;构建“四史”教育浸润机制,丰富思政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构筑育人新场域,共建多维立体思政实践育人环境;打造“联动”师资队伍,构建高职大思政实践育人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四史”教育搭建网络平台;打造“特色”品牌实践课,倡导体验式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5.
作为大学生成长成才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思想资源,“四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助力培养大学生文化素养、文化自信的关键举措,更是高校达成立德树人育人目标的基础所在。鉴于此,从“四史”教育有机融入的价值意蕴分析入手,阐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四史”教育有效融合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6.
“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核心的必然选择、拓展教育内涵的关键渠道、落实根本任务的本质要求。进入新阶段,要把握好教育内容的政治性和时代性、教育主体的全员性和针对性、教育过程的系统性和协同性等基本原则。立足高校具体实践,从提升教育互动有效性、发挥青年学生主体性、突出形式开展新颖性、注重学习实效持续性等方面重点发力,推动“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走向全面深化。  相似文献   

17.
目前“,四史”教育研究主要回应了“四史”教育的内涵与原则“、四史”教育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影响“、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路径三个焦点问题。在复归实践性、文化性、主体性的呼声中,后续“四史”教育研究将超越工具理性,从理论思辨研究走向实证探究,从单一学科走向多学科的综合运用,从多元主体兼顾走向微观主体关照。  相似文献   

18.
沈茹 《天中学刊》2023,(1):149-152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增强明辨是非的洞察力和免疫力,而且有利于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四史”教育与高校思政课在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历史逻辑上具有内在一致性,两者契合相通。高校应注重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充分挖掘红色资源,有效利用线上平台资源,推动“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提高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四史"教育的融合是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探索在逻辑关系上"四史"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融相通,在逻辑关系上"四史"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的历史发展相互促进,在逻辑关系上"四史"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辅相成,从而使"四史"教育在教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好地融入.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为例,论述“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的意义、原则,并提出创设“四史”文化互动平台,赓续红色基因;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四史”学习内生动力;创新实践教学形式,强化历史文化认同等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