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钟顺 《科教导刊》2021,(3):33-34
在教学过程中,以"科氏力实验系统"为教学案例,提出了一种课堂教学、实验探索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该教学模式下,使得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逐步学会主动驾驭知识,提高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陈敏兰 《考试周刊》2013,(49):137-138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是一种针对教学中的不同情境提出问题,采用较为灵活的策略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教师要打破以问题为起点,以结论为终点,即"问题—解答—结论"的封闭形态,承认解读的多元性、独特性、模糊性,构建注重质疑和探究,即"问题—探究—结论—问题—探究"的开放式格局,这就是"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在学生的主体发展中,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作为重点,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实现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在教学中应该创设一种让学生发现问题、自己找出策略解决问题并检验其正确与否的教与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教学流程体现教师的课程理念、关系课堂教学质量。政治教师要坚持以生为本,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创新教学模式,反复打磨、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流程,构建以政治学案为核心载体的"三点四步"教学模式。"三点"是学生课堂学习的重点、难点和盲点,"四步"是指教学流程包括定向呈现目标→问题分析→合作探究→反馈指导四个板块,其操作要领主要表现为激趣导入、目标呈现、知识梳理、问题探究、体系构建、巩固训练、拓展延伸七个环节。以此把教学重难点、盲点和热点一一解决落实,使课堂成为教学相长的生命乐园。  相似文献   

4.
21世纪课堂教学的任务不再仅仅只是传授知识,传统教学模式必须向素质教育转变,此模式以学生的自主探索、师生共同研究为主要特征。笔者以指导学生研究、发现"义和团"的有关问题为例,解决有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5,(98):118-119
本文的"问题场"指课堂教学中以一系列问题串为载体,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为完成共同的学习内容而相互作用所有时空中介的总称。对于通用技术课堂教学而言,就是以"目标串"、"问题串"、"活动串"、"反馈串"为四维纬度,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置身于其相互作用的场中,通过场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产生场效应实现学习目标。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7,(40):149-150
课程改革形势下,要实现课程改革关键在于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为转变有些化学教师比较陈旧的思想观念和解决教学模式单一的问题,课堂教学过程采用"合作—反馈—评价"教学模式和不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有利于提升初中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学生动手、分析、思考、创新等能力,使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问题导学灵动课堂"是指以问题引导、指导学生探究知识,激发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愿望和技能的一种发展性教学模式,其课堂结构可大致分为概括为"设疑导入—实验探究—合作讨论—归纳总结—巩固提升"五个环节。该模式坚持以"问题解决"为基石,以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为核心,在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教师引导,师生、生生的多向互动,促成学生主动发展。在此过程中,教随学  相似文献   

8.
<正>一、"探究发现"课堂教学模式概述所谓"探究发现"教学模式,这是一种以问题的解决为中心,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最佳认知活  相似文献   

9.
盖艳峰 《科幻画报》2023,(2):150-151
化学作为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要重视课堂教学方法,既要让学生通过理解记忆的形式掌握大量化学基础知识,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提升学生依托知识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新高考形式下,高考题目将重点考察学生应用化学知识灵活解决各类问题的能力,这要求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保持更为活跃的思维状态。而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信息流向单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在被动接受知识的形式下其知识实践应用能力相对较差,这也意味着传统化学教学模式很难满足学生高考应试需求。问题导学法是现代化教学理念的重要体现,采用这种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可以在教学工作中以问题为基础,不断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探究与思考。为进一步发挥问题导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方面的价值,本文将以问题导学法概述为入手点分析相应教学模式的应用现状并重点研究具体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10.
"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是一种以"发现—解决—评价"为主干流程的教学模式,已在通过以学生发现解决问题、师生互为评价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构建高效课堂教学。笔者首先对高效课堂教学的构建基础做简单的阐述,然后分析"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用于构建高校教学模式的优势和实践运用。  相似文献   

11.
方建珍 《考试周刊》2013,(14):68-69
在课堂教学中,以精心设计的"问题串"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会使学生在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逐渐养成探究问题的习惯。本文主要分析了"问题串"设计的现状、理论依据、在教学过程中的实施(从新课导入部分;范例讲解部分;结课部分;复习课这四个方面应用设计好的"问题串")。把设计"问题串"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能有效提升学生发现、解决综合性问题的能力。最后谈了对设计"问题串"进行教学的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12.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运用"问题驱动"策略精心设计"问题串"能激发学生挑战自我的欲望,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思考,逐一击破问题,让"问题串"转化成"知识串",从而顺利突破难点内容,解决重点知识。同时驱动学生学以致用,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思维品质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课程教学标准改革不断深入,教学由"以教师为中心"逐步过渡到"以学生为中心",更为注重对学生学习思维的训练,更为注重对学生综合性素质的培养.问题支架式教学是近年来所提出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是指以问题为载体,以支架理论为指导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链,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本文主要就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构建问题支架教学模式进行实践与探索.一、围绕学习主体,明确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一定要紧密的围绕着教材内容进行,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知识点,并能够灵活地运用教材中的知识去解决具体的问题.教师在进行高中化学问题支架教学模式时,首先一定要明确教学目标,紧密结合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去设计合理明确的教学过程.许多教师在进  相似文献   

14.
所谓"问题串",是指在教学中围绕具体知识目标,针对一个特定的教学情景或主题,按照一定逻辑结构精心设计的一连串问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要的一种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适度、高效的"问题串",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启发学生的思维,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张萍 《考试周刊》2013,(3):60-62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多种能力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渠道。数学复习课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既担负着将平时相对独立的知识点"串成线、连成片、结成网"的重任,又承载了反馈矫正、优化学生思维品质的功能。以"问题"串"知识"的复习法,是根据复习内容,精心设计一组问题串,将知识落实在问题中,随着学生的认知轨道展开复习,一般包括再现巩固问题串、认知整合问题串、深化理解问题串、反馈演练问题串。  相似文献   

16.
一、让思维在"问题"中发展"学源于思,思起于疑"。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产生疑问,解决疑问的过程。新教材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提倡以"问题"为中心,从重视"知识的灌输"转变为重视"问题的解决",使问题成为知识的纽带。思想品德课中的问题可以是教师预设的,也可以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提出的,或者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生成的。但无论怎样,所提的问题应该是指向教学目标的完成,适合学生的思维水平,  相似文献   

17.
所谓"问题串"教学,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围绕一定目标和某个中心问题,根据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思维方式以及知识点的逐层深入,设计不同的问题,并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将其有序地组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系列,以正确引导学生探索知识,启发学生积极思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因此,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问题串"教学法,巧设"问题串",引导学生围绕知识核心展开讨论,主动探究解决问题,进而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巧设"问题串",提高教学效性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问题串"是实现学习目标的主要手段之一,"练习线"则是学习必须借助的媒介。以"有多少个字"的教学为例,阐述课堂教学离不开问题,问题是课堂教学得以推进的动力所在;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就是把学生置于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去研究新的未知问题的氛围中,让学生通过解决相关问题获取灵感、思考问题。  相似文献   

19.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外乎要做到三点:一是课堂教学要聚焦学生的个性发展特征和情感思维的认知规律;二是紧扣"新课标",吃透教材;三是实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基于解决以上所述三个问题,近年来,笔者利用多媒体技术,劝导学生从自身生活中采集和整合数学资质,构建新的认知体系,弥补教材中知识的空白点,养成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20.
杨梅 《快乐阅读》2013,(16):102
新时期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最集中的表现为课堂教学的改革。探索有效地课堂教学,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是新时代教师的重要任务。重视地图教学,提高学生读图、用图能力是地理教学中永恒的主题。我在初中地理课中采用"图文结合法",以图为点,串点成线,串线成网,逐步使学生形成比较全面的知识、能力体系。让学生既掌握了基本知识,又提高了地理思维能力,学生的学习更具有探究性和自主性,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