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感恩是和谐社会的基本道德准则,是促进个人自身道德修养重要条件。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缺失,近年来已经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论述感恩教育缺失的原因,并对学校开展大学生感恩教育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感恩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改善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淡薄、感恩行为缺失的状况则是德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影响大学生感恩教育缺失的因素涉及家庭、学校和社会等诸多方面,因此,要有效开展大学生感恩教育,需要家庭正确引导、学校培养教育、社会环境正面熏陶三方共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刘波 《考试周刊》2011,(64):184-185
感恩文化能丰富和创新高校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能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但由于诸多原因,当代大学生感恩情怀缺失。本文从家庭、学校、社会及大学生自身四个方面,探讨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表现及原因等问题,为大学生感恩意识教育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加强对大学生的感恩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恩正在被青年一代忽略和遗忘.其客观原因在于家庭亲人过分溺爱、学校教育忽略缺失、社会宣传偏颇片面.开展亲情教育,让大学生时父母亲友感恩;开展国情教育,让大学生对祖国和民族感恩;开展自然环境教育,让大学生对天地自然感恩;开展历史传统教育,让大学生对先辈英烈感恩.  相似文献   

5.
当代大学生不少人感恩意识严重缺失,出现了不会感恩、忘恩、感情冷漠等现象,其根源及为复杂,涉及到社会、学校、家庭等诸多方面,缺失的原因给社会和个人造成了极为消极负面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建立"家庭——学校——社会——网络四为一体"的感恩教育大环境,推进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培养有健全人格的社会人才.  相似文献   

6.
谭萍 《考试周刊》2014,(43):165-166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在现实生活中,一些高校贫困大学生感恩意识淡薄,不懂得回馈社会。为做好大学生感恩教育,探求感恩教育缺失的原因和对策,文章通过调查和访谈,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对当前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感恩教育是强化大学生感恩意识的重要途径,并就如何开展感恩教育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陈冬梅 《考试周刊》2009,(44):198-199
大学生感恩情感比较淡薄,对家庭、社会和他人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本文分析大学生感恩情感缺失的原因,寻求积极的解决方法,探析增强大学生感恩情感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感恩意识是道德品行的善端,它能升华道德情感,拓展道德理念,融洽人际关系,实现社会和谐。社会的道德教化和国民文明素质的提高离不开感恩意识的培育和扩充。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感恩教育成为高校德育的软肋,部分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甚至出现了道德和人格的缺陷。因此,在家庭、学校和社会开展对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品德。当前多数大学生思想状况呈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态势,有着良好的感恩意识和报恩准备。但部分大学生感恩意识较为淡薄,甚至存在感恩行为缺失现象,这与社会的主流价值不相适应,需要在教育和实践活动中加以调整。加强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需要家庭、学校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0.
孙晓莉 《文教资料》2011,(33):225-226
感恩是人性的基本品质,感恩教育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当今部分大学生感恩意识淡漠,感恩行为缺失。本文从家庭、社会、学校及个人等方面入手,探讨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对应措施,共同提高大学生的感恩意识,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基于已有调查研究结果,有针对性地探讨高职大学生感恩教育对策。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高职院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然而,当前许多大学生缺乏感恩意识,加强感恩教育刻不容缓。从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因素出发,剖析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其目的是通过培养高职大学生学会感恩,从而做一个有德行的、人格健全发展的,对社会有用的人。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感恩意识现状及其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尊英 《文教资料》2011,(13):214-215
当前,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严重,重视对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主要是社会上功利主义蔓延、家庭教育不当、学校教育不合理。培养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对策有: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形成家庭、学校、社会培养感恩意识的合力;在实际生活中培养感恩意识。  相似文献   

13.
在开展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中,以具体的数据说明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客观反映大学生在感恩方面的缺失,理性思考造成感恩缺失的根源,寻求对策,开展感恩教育活动。以此引起学校、家庭、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人格素养。当前部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感恩意识淡化甚至缺失。有效的感恩教育是解决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重要途径。感恩教育包含认知、情感、实践三个层次。感恩教育可以通过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实践教育等三方面来进行。  相似文献   

15.
感恩意识缺失已经是当代大学生中存在的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本文从传统德育说教模式的失落与苍白以及。感恩教育”的滞后与断层这个角度来反思感恩意识缺失,期待在整合视野中构建社会、学校、家庭三维一体的感恩教育系统工程。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感恩观。  相似文献   

16.
葛春娱 《文教资料》2011,(2):218-220
本文阐述了感恩教育的内涵,分析了大学生感恩意识缺乏和感恩教育缺失的原因,并提出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具体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人格素养.当前部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感恩意识淡化甚至缺失.有效的感恩教育是解决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重要途径.感恩教育包含认知、情感、实践三个层次.感恩教育可以通过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实践教育等三方面来进行.  相似文献   

18.
王景 《现代企业教育》2012,(24):113-114
感恩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德育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但是,当前高职院校的部分大学生却缺乏感恩的意识,加强感恩教育势在必行。本文揭示了目前高职院校感恩教育缺失的现状,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因素出发,探讨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教育策略,以达到让高职院校大学生学会感恩社会、感恩他人,做一个人格健全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19.
尹玮 《文教资料》2009,(11):183-185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人格素养.在新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下,如何有效地进行感恩教育是高校德育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本文针对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淡化与缺失的表现,深入分析了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并在分析原因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即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感恩教育体系,从认知层次提高大学生对感恩的认识,从情感层次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意识,从实践层次将感恩意识转化成为报恩行为,培养出识恩、知恩、感恩、报恩的当代大学生.  相似文献   

20.
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实行感恩教育势在必行,文章针对访谈中了解到的大学生存在的“感恩缺失”现象,提出了相应的感恩教育对策。主张充分利用高校资源,开辟多渠道的感恩教育途径,实施以感恩的认知能力与行动力为内容的大学生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