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与《一年级》的热播创造了国内真人秀节目的新高潮。在节目表现对象上,从星爸萌娃的非日常化呈现,到学童鲜师的日常化记录,"萌娃"一跃成为真人秀节目内容的新增长点;就节目主题而言,这两档节目分别聚焦于家庭培养和学校教育,展示了儿童社会化的过程,并体现了传媒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而这两档节目的热播,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延续,同时也体现了新时代对新亲子理念的呼唤,由此彰显出媒介文化对现实社会语境的呼应,及其对社会文化的引领与启蒙作用。  相似文献   

2.
韩国真人秀节目《fullhouse》的成功,跨文化传播的策略功不可没。在当今中国真人秀节目铺天盖地的情境下,如何利用真人秀节目进行对外文化传播,宣扬中国文化,应是题中之义。本文通过对该节目成功要素的分析,总结归纳了韩国真人秀节目的对外文化传播策略,以期中国能够获取些许借鉴。  相似文献   

3.
刘梁超 《今传媒》2011,(9):84-86
韩国真人秀节目《full house》的成功,跨文化传播的策略功不可没。在当今中国真人秀节目铺天盖地的情境下,如何利用真人秀节目进行对外文化传播,宣扬中国文化,应是题中之义。本文通过对该节目成功要素的分析,总结归纳了韩国真人秀节目的对外文化传播策略,以期中国能够获取些许借鉴。  相似文献   

4.
葛胜君 《传媒》2016,(13):62-64
2013年,中央电视台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和河南卫视的《汉字英雄》一经推出,便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传统文化热潮.随后,《中华好诗词》《中国成语大会》《最爱是中华》等节目纷纷涌现.2015年,由陕西卫视推出的《唐诗风云会》再次成为文化真人秀节目的新典型,取得了非常显著的传播效果.需要指出的是,相比于2007年流行的"讲坛"类文化节目,无论是两年前的《汉字英雄》,还是最新的《唐诗风云会》,都呈现出了明显的"真人秀"色彩和特征,因此,我们可以将其归为"文化真人秀"节目范畴.  相似文献   

5.
姜慧芳 《今传媒》2016,(12):104-105
明星户外真人秀节目作为当下荧屏的热播节目形态,普遍存在过度娱乐化现象.在"限真令"的政策影响下,研究加强文化内涵和原创动力的模式及方法是这类节目的重要议题.湖南卫视原创的《偶像来了》第二季更名为《我们来了》,更加注重文化内涵的传播,取得了良好的节目效果.通过对《我们来了》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个案分析,梳理出节目的文化传播策略,为当下明星户外真人秀节目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淑琴 《出版广角》2015,(17):148-149
电视娱乐真人秀节目是当下电视制作领域资源整合与真人参与的一种重要节目形式。从该类节目盛行中,我们可以窥见真人体验文化在新媒介时代的异变。本文通过对韩国人气娱乐真人秀节目《Running man》的个案研究,探讨当下电视娱乐真人秀节目的发展特点,研究制约节目传播效度提升的因素,探究娱乐真人秀节目发展的现实路径和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7.
韩岳 《传媒》2015,(20):40-43
近年来,国产电视真人秀节目已经从单纯的引进、模仿国外真人秀模式,开始向引进节目本土化改造和原创节目模式研发并重的方向发展,节目形态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在这过程中,以天津卫视的《国色天香》、中央电视台的《叮咯咙咚呛》为代表的戏曲真人秀节目异军突起,将传统的戏曲艺术与时尚的真人秀节目元素相结合,开创了戏曲文化电视传播的新模式,以通俗化、娱乐化的节目风格,赢得了不同年龄段观众的喜爱.  相似文献   

8.
以孝道为主题的大型明星真人秀节目《旋风孝子》1月23日在湖南卫视首播后,取得了1.36的收视率,位居全网第一,赢得了开门红的收视成绩。本文基于拉斯韦尔的"5W模式"理论,从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对象以及传播效果五方面探析《旋风孝子》节目的特征,研究明星真人秀节目特色,并提出相关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9.
毛益苏 《新闻世界》2013,(12):117-118
招聘类真人秀节目近来火爆电视荧幕,以《非你莫属》等为代表的职场真人秀节目在娱乐大众的同时,也成为各招聘企业品牌传播的平台,而《非你莫属》也凭借各招聘名企将节目品牌传播出去。本文试从品牌的价值定义角度浅析《非你莫属》节目中的品牌传播的联合化。  相似文献   

10.
王洁非 《传媒》2018,(10):57-59
《幸存者》是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在2000年推出的电视真人秀节目,并于次年摘得艾美奖,是美国乃至全球电视界的"现象级" 综艺节目.目前,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购买了该节目的版权,中国中央电视台也购买了前两季的版权.可以说,作为一档全球影响力和知名度较高的电视真人秀节目,《幸存者》的传播策略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尤其是其所提供的范式,对中国真人秀节目的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对此,本文以《幸存者》为例,结合中国真人秀节目发展现状,探讨美国电视真人秀节目的传播策略与启示,以寻求一条电视真人秀节目创新转型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1.
《新闻界》2018,(3):40-46
近年来,《我是歌手》、《蒙面唱将猜猜猜》、《天籁之战》、《梦想的声音》等音乐真人秀节目层出不穷,成为电视荧屏上一道不可忽视的独特风景。音乐真人秀节目的语境粘连与文本阐释透射着"文化杂糅"的种种表征,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精英文化与草根文化等不同文化样态进行混杂、交合与碰撞,并生发出新的意义。本文借鉴后殖民理论学者霍米·巴巴的"文化杂糅"理论,通过历时性视角呈现音乐真人秀节目的文化轨迹,认为音乐真人秀"文化杂糅"经历了从突显精英文化到强化草根文化,再到倚重精英文化,直至精英文化与草根文化融合共存的历程。"文化杂糅"的过程蕴藉着"他者"想象,"他者"作为关照"自我"的一种参照对象,把"他者"纳入音乐真人秀节目自我地域的范畴,并进行创生糅合,既可以借鉴"他者"的优秀成果,又能够检视"自我"的文化境况。  相似文献   

12.
《我是歌手》是湖南卫视推出的一档音乐类真人秀节目,节目首播便取得了良好的收视率和社会效应,成为了国内新生代音乐类真人秀节目的翘楚。本文将从规则创新、传播特征及文化怀旧三个维度来剖析、解构《我是歌手》,希望找到中国电视音乐类娱乐节目生存发展的秘诀。  相似文献   

13.
刘金  李强 《声屏世界》2017,(2):39-40
《我们向前进》将政治传播融入真人秀节目中,是一种创新.在时下政治传播出现"非传播"现象之时,在真人秀节目引起审美疲劳的状况下,对政治传播和真人秀节目无疑都是一种良性变革.这种变革在城市台面前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并给城市台媒体人带来诸多期待.  相似文献   

14.
周心 《东南传播》2015,(6):121-123
当前,电视媒体对社会"正能量"的传播,以及"寓教于乐"的节目形式,做出了可贵的探索,特别是电视真人秀节目,追求"幽默中彰显真实,真实中传递正能量",试图从娱乐中发现生活的真谛。本文通过对电视真人秀节目《奔跑吧,兄弟》进行语境分析,探讨其如何在传播"快乐"的同时,传递"正能量"。  相似文献   

15.
中韩版《爸爸去哪儿》媒介文化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13年10月,引进韩国《爸爸!我们去哪儿?》版权、由湖南卫视出品的亲子生存体验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收视节节攀升。展示五对星爸萌娃为主的真人秀节目能在收视疲软的环境下获取空前的成功,除了节目模式引进保证了节目制作质量的同时,中韩两国类似的文化背景和媒介文化也为这种成功提供了土壤。笔者对比了中韩版《爸爸去哪儿》在相似的外表下相同的内核和类似的组织,着重从两国的媒介文化背景和节目操作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6.
孙昊明 《今传媒》2013,(8):89-92
"真人秀"节目作为一种结合了戏剧元素的节目样态,其核心在于节目叙事策略中的冲突性。本文以美国知名真人秀节目《全美超模》(《America’s Next Top Model》)为例,从环境设置、人物关系设置和赛程设置三个方面分析"真人秀"节目的冲突元素建构方式。探讨冲突元素在"真人秀"节目中的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2016年12月4日湖南卫视王牌综艺节目《我是歌手》确定更名为《歌手》,在节目的内容制作方面,无论是在淘汰赛制、节目舞美还是真人秀环节都有所创新,邀请嘉宾的标准也由之前的"立足华语乐坛,放眼全亚洲"拓宽到世界范围,作为一档从面向国内成功转型为全球传播的综艺节目,《歌手》为综艺节目的跨文化传播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本文主要从跨文化传播视角分析《歌手》的主体定位、传播特点,进而探究综艺节目的传播创新策略,并为我国优质文化产品走出国门,促进世界文化的共融共通提供些许实操性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在各大卫视选秀娱乐节目的竞争呈白热化之时,湖南卫视独辟蹊径,推出了户外电视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节目一经推出,就赢得了受众的强烈关注,并一度取得了"零差评"的传播效果,堪称当今中国电视界真人秀节目的典范。本文探究《爸爸去哪儿》火爆走红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在各大卫视选秀娱乐节目的竞争呈白热化之时,湖南卫视独辟蹊径,推出了户外电视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节目一经推出,就赢得了受众的强烈关注,并一度取得了"零差评"的传播效果,堪称当今中国电视界真人秀节目的典范。本文探究《爸爸去哪儿》火爆走红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夏芳 《今传媒》2015,(2):102-103
在后现代文化思潮的影响下形成了平民文化范式,成为了电视节目真人秀的起源,《中国好声音》的出现和兴起掀起了中国真人秀节目的高潮。本文以巴赫金的"狂欢化"为理论基础对《中国好声音》成功背后的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和阐述,并深刻剖析其狂欢化表象下的商业性目的。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分析《中国好声音》节目成功运作之道,从而引发对真人秀节目的整体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