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阶段,俄罗斯钢琴学派在钢琴创作以及钢琴演奏艺术方面均展示出极为独特的魅力和吸引力。自19世纪末俄罗斯钢琴学派开始孕育发展以来,已经成为能够对当今世界钢琴艺术造成巨大影响的学派之一。俄罗斯钢琴学派的建立是以俄罗斯民族音乐为基础,结合西方的钢琴演奏技巧以及旋律,经过短短的半个世纪,已经在世界钢琴学派中独树一帜。在建国初期,中国钢琴学派在启蒙时被诸多苏联音乐家引导,因此深受俄罗斯钢琴学派的影响,他们将先进的钢琴教学理念带入中国,也积极带动中国钢琴学派的发展。俄罗斯钢琴学派具有优秀的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方式,本文重点对俄罗斯钢琴的启蒙教育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正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材等方面,俄罗斯钢琴教育逐步深入渗透到我国的具体钢琴教育,我国引进了俄罗斯钢琴学派的先进教学模式并逐步完善,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中国钢琴教育教学模式。建国初期,由大量苏联专家引进了不同的俄罗斯钢琴学派的先进教学系统到中国,我国在本国学生的演奏特点基础上融合了俄罗斯的教学模式,用适合的教学方法培养出了很多优秀人才,使我国早期的钢琴教育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改革开放后,国家延续了建国初期的教学方法,对俄罗斯先进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钢琴学派在20世纪音乐艺术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住和影响,涌现出许多世界级的铜琴家和教育家,无论是在钢琴音乐创作、钢琴演奏艺术还是在钢琴教学等方面都开拓了钢琴艺术的新天地。深入研究俄罗斯钢琴学派的演奏和教学经验,对于发展和繁荣我国的钢琴艺术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西方钢琴学派之特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西方钢琴各主要学派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强烈的民族特征、科学的演奏方法、严格的基础训练和富有个性的演奏风格的共同特点,这些特点对我国钢琴艺术的发展走向民族化、个性化并最终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钢琴理论、教学与演奏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的钢琴教育一直沿用西方的教材体系,中国钢琴作品的选择和使用得不到足够的重视。钢琴艺术工作者或学生应清楚地认识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钢琴事业的发展与中国钢琴学派的最终形成必然要借鉴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成果,结合中国多样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扎根于中华民族五千年丰富的文化土壤中。钢琴教学中广泛选用中国作品为教材,是达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涅高兹是俄罗斯钢琴学派的五大创始人之一,他建立了完善的钢琴教学体系,对俄罗斯钢琴教育及学派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涅高兹钢琴教学法培养出许多优秀的世界级钢琴家,在钢琴教学领域具有权威性.文章将涅高兹钢琴教学法与我国高师专科院校钢琴教学实际情况相结合,对其教学适用性进行深入研究,旨在提高我国高师专科院校的钢琴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7.
鲍里斯·查哈洛夫是俄罗斯钢琴学派的传人,1920年代末期开始在上海音乐学院任教,将俄罗斯优秀的钢琴教育理论体系和方法带到中国,对中国钢琴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中国近现代钢琴教育之父”.  相似文献   

8.
初级钢琴教育,是指在初级钢琴教育的过程中,钢琴演奏素质的综合教育,它包括儿童感受音乐的能力,创造音乐的能力,移调的能力,表达曲子的能力,识谱能力和视唱听音能力等,不能单纯的理解为钢琴手型和手指灵活性教育,更不是机械地高抬指教育.本文从我国初级钢琴教育的任务、初级钢琴教育的重点、初级钢琴教育的难点和钢琴教育考核制度所存在的弊端,四个方面进行论述,与国外先进的钢琴教学模式进行对比,找出我国钢琴初级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希望对我国初级钢琴教育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万慧 《文教资料》2009,(26):77-79
俄罗斯钢琴教育受惠于西欧,但最终形成"苏俄钢琴学派",原因在于俄罗斯钢琴家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们同时身兼演奏家与教育家的角色.  相似文献   

10.
中国钢琴教育事业在21世纪步入了一个辉煌的发展时期.以郎朗、李云迪、陈萨等为代表的中国钢琴家,在世界赛事和世界乐坛中所取得的突出成就,让世界为之注目,以致国外一片惊呼:“我们正步入钢琴的中国时代!”在这种巨大的成功下,我们应该回顾和分析中国当代不同时期“钢琴教学技术理论”的发展历程,总结吸取经验教训,进一步疏导、整理、规范我国的钢琴教育教学,为我国进一步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钢琴教学理论体系和中国化演奏风格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更好地推动我国钢琴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们应该如何理解"音乐作品的艺术形象"呢?苏联钢琴学派的创始人亨利·涅高兹教授在他《论钢琴表演艺术》的书中写道:"音乐作品的艺术形象岂不就是音乐本身,就是活的声音素材,具有规律性,具有一些组成部分(它们的名字是旋律、和声、复调等),  相似文献   

12.
音乐教育是美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钢琴作为"乐器之王",深受音乐爱好者的喜爱。而我国每年报名参加钢琴学习的人数也呈现出逐年增多的趋势。但,目前我国关于钢琴的教育却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严重制约着我国钢琴艺术的发展。因而我国有必要在参考国外先进的经验的基础上改善我国的钢琴教育的现状,从而促进我国钢琴教育的更好发展。本文以"英皇钢琴考级制度"为视角,通过对英皇钢琴考级制度的全面分析,总结出于适合我国钢琴教育的方法,为促进我国钢琴教育的良好发展提供理论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1968年,意大利管风琴制作师巴尔托洛梅奥·克里斯托福里为佛罗伦萨的贵族菲迪南德·梅迪契制作了一架与羽管键琴的外形和结构相似的钢琴。1709年,克里斯托福里又制作了一架能同时演奏弱音和强音的钢琴,从此开始了钢琴艺术的历史纪元。钢琴作为一种乐器,从西方传入我国已经超过了百年,西方优秀的钢琴作品在我国广为传颂,中国人对钢琴的兴趣也日益浓厚并越来越重视钢琴的学习与深造。如今,高校钢琴教学已成为我国高校乐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重视钢琴作品的教育应用是实现钢琴教育有效途径和重要方式,将钢琴作品应用于现实教学中,思考钢琴作品应用的意义所在,和钢琴作品应用的具体实施,是如今钢琴教育需要探讨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中国钢琴艺术发展至今已有百余年,在这个过程中俄罗斯钢琴艺术曾对我国产生了较为深远而重大的影响.研究俄罗斯钢琴学派不仅可以更加全面而深刻地理解俄罗斯钢琴音乐,也可以更加清晰而深入地了解钢琴这门艺术及其发展的一些特征与规律,从而为我国钢琴艺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钢琴作为一门舶来的艺术,经过了在中国一百多年的发展之后,已然成为了中国音乐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无论是钢琴教育和钢琴演奏,都获得了突出的进步。从作为基础的钢琴教育到作为高端的高水平的钢琴演奏,都让人们看到了中国钢琴事业发展的巨大潜力。而钢琴学派的构建也就成为了一个迫在眉睫的课题,本文即是对中国钢琴学派的构建,进行了思考和展望。  相似文献   

16.
多元智能理论视域下钢琴教学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TheTheory ofMultiple Intelligences)。这一建立在生物学、心理学、人类学、哲学、教育学、社会学之上的新型智力理论所倡导的"智能多元化"的观点,打破了人们对于智能的惯性思维,在教育领域引起了极大反响。越来越多的各国教育工作者对这一理论进行了研究和实践。多元智能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之后,对我国的教育尤其是音乐教育的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钢琴教学作为音乐教育的分支,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其价值取向在重塑钢琴教学价值目标,拓展钢琴教学内容价值基础,丰富钢琴教学方式的价值追求,凸显钢琴教学的全面性几方面产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钢琴是西洋乐器,围绕钢琴的作品大都是外国作品,从20世纪以来世界音乐逐渐走向多元化、民族化,我国的民族音乐也逐渐与国际接轨,在大力弘扬民族音乐的今天,我们可喜地看到大量的、优秀的中国钢琴作品不断问世。它们在艺林里宛若一朵清新高远、丰姿卓绝的“雪莲花”,淋漓尽致地展示了中国钢琴音乐的“神韵”,传承了中国民族音乐的精神。  相似文献   

18.
笔者以留俄数载的亲身经历,分析俄国钢琴学派如何以独到的音乐美学和教育模式,雄踞世界钢琴演奏界传奇巨擘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各行各业都取得了十分迅速的发展和进步,当然我国的教育行业也不例外。教育行业作为我国人民十分重视的一个行业,它直接关系着我国人才的培养以及国家文化实力的增强,对促进我国各方面的发展来说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我们一定要对教育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如今的教育中钢琴教学作为高校教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它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而中国钢琴作品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更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就要努力认识到中国钢琴作品在高校钢琴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并知道其具体应用。因此本文就对中国钢琴作品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钢琴考级是一种能够评判业余演奏者水平的标杆,它最初始于英国风现在靡世界。面对西方外来的音乐文化,中国与日本同为东亚国家,在各个领域都有着文化交流,在钢琴教育方面亦是如此,它们既有着相似之处,又各具本国的教育特色。通过对比中国与日本的钢琴考级制度、教材课程设置以及培养目标等,为我国的钢琴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