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0 毫秒
1.
中古调式常指17世纪前流行于欧洲的民族调式。它来自民间后为教堂所采用,故又称为教会调式。中古调式的出现虽早于大小调体系,但在目前的乐理教学是以大小调体系较为主的,因此本文以大小调记谱法特征为基础,反推中古调式的调号。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音乐具有很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旋律与和声是其民族性语言的集大成果。它独特的和声体现在广泛地运用自然调式,尤其是自然小调的使用。自然小调中的变格进行、变格终止和正格进行。还有各式各样的中古调式的运用,包括交替调式的平行大小调,这些和声进行、和弦结构与各种调式音阶支撑俄罗斯音乐的和声领域,并展现多彩的俄罗斯民族性音乐。  相似文献   

3.
王颖  王洋 《文教资料》2007,(24):148-151
本文通过对七个欧洲中古调式的对比研究,将其之间的差异、色彩及特性作出了详细的归纳、总结。以此说明"调式性"现象不是偶然性的巧合,而是普遍存在的,反映着事物的一种内在规律性和组织性,因此是有其理论与实践的价值和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一、中古调式的起源中古调式(又叫教会调式)起源于古罗马。按照传统的说法,罗马教皇格雷戈里一世(590-604年在位)从统一治理教会的目的出发,搜集和整理了各地的圣咏,编撰成两本圣歌集,将罗马教会的仪式和所用音乐基本统一起来。一百多年以后的公元789年,法兰克国王查理大帝发布法令,废除高卢礼  相似文献   

5.
时曼丽 《海外英语》2014,(14):206-207
诗人威廉.华兹华斯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先驱,并因其在诗歌中对大自然的大量描绘而被成为"自然诗人"。他的很多诗歌都反映出他对自然的态度。《我们是七个》便是其中的一首,该诗借助"我"与一位八岁小女孩之间的对话,反映其自然观。该文将通过介绍华兹华斯自然观的形成,以卞之琳先生的翻译为中文蓝本,进而探究《我们是七个》中诗人所追求的自然观。  相似文献   

6.
7、写出民族调式音阶(用调号),并在各音上方写出相应的阶1、写出下列各音的所有等音。2、写出下列半音或全音的类别。3、为下列音列添加记号,使之成为指定音阶。B旋律大调下行音阶f和声小调上行音阶#g和声小调上行音阶#C和声大调下行音阶4、以下列音为冠音构成指定音程。5、写出下列音程的转位音程,并写出转位音程的名称。6、写出下列中古调式的音阶(用临时记号)。纯五度小二度增四度减五度大七度减八度大二度小十度增十五度减六度增六度减四度e混合利底亚调式f多利亚调式(答案见第34-35页)9、下列各例都标有不同的标记,写出它们的实际演奏…  相似文献   

7.
翻译是一种语言活动,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和技术。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在20世纪60年代末将翻译定义为:翻译是指从语义到语体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信息。那么在实际翻译过程中,什么才是“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呢?本文以一篇英文讲稿及其中文译稿为样本进行分析,就翻译中这一基本问题,即直译与意译,进行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林晓颖 《海外英语》2012,(2):148-149,170
该文分析当前中文网络热点词汇出现的原因,总结其原因为重大新闻事件催生网络热点词汇、新科技的发明和应用、新的社会现象的出现以及网络社交的非正式性和网民的年轻化。论文还对中文网络热点词汇的翻译方法和技巧进行研究,得出对中文网络热点词汇的翻译可以用直译法,意译法和"灵活运用新闻生造词",并指出翻译中要注意加以注释说明原词在中文里出现的背景,以及翻译要符合规范。  相似文献   

9.
《水浒传》塑造了众多经典人物形象,在人物服饰描写方面笔墨浓重,是人物性格和地位塑造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登特-杨父子译《水浒传》(英文名:The Marshes of Mount Liang)中"笠"的翻译为出发点,探索古代头饰"笠"的英译方法和策略。研究发现,对于"笠"的翻译,登特-杨先生父子首选"hat"作为译文,只有一处译为"cap"。对比分析二者意义,笔者认为"hat"比"cap"更适合翻译中文的"笠"。译者对于"笠"的翻译,服饰词汇用词前后多处出现不一致的现象。此外,译文存在误译现象。最后,译者多次对一些有文化内涵的词汇省略其翻译。  相似文献   

10.
"宫调"是古代乐学的核心概念,一些重要辞书的释义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是将"宫调"等同于"调式","宫""调"与"宫调"混用,对南宋所用"宫调"数量存在"七宫十二调""七宫十一调"两种说法,不谈或略谈"宫调"同情感的关系。不少辞书释义兼用中西音乐术语,增加了理解难度。参照现代乐论,中国古代的"宫调"是调式与调高的综合,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等七声中任何一种为主音,与其他乐音按固定的音程关系组织在一起,均可构成一种调式。以宫音为主音的调式称"宫",以其他音为主音的称"调"。七种调式与黄钟、大吕、太簇等十二律相配,每一调式的主音均可有十二种音高,理论上可配得八十四宫调。一些乐论家对不同宫调所表达的感情特点和适用场合做了规定。宫调理论对于词曲、戏剧、音乐创作具有指导和规范作用,可以应用于古代乐谱翻译,是中国古代曲律学中的重要理论。  相似文献   

11.
国内对于中文商标翻译的研究已经走了很长一段路,取得了相当的成果,但各家意见纷纭,为利于开展今后的研究,本文就中文商标英译的原则和方法进行了系统梳理,指出商标英译应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并探讨了商标英译五种可行的翻译方法。此外,笔者还指出当前中文商标翻译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泰特勒的翻译三原则的中文译文在中国被广泛引用,是翻译教科书中的金科玉律。郭建中教授在《中国翻译》发表的文章中将翻译三原则的第三原则的译文由"译作应具备原作所具有的通顺"修改成了"译作应具备(目的语)原创作品所具有的通顺"。郭教授的修改比较好地表达了泰特勒的第三翻译原则的确切内涵。深入研究发现,泰特勒的第三翻译原则修改后的译文还必须进一步修改。That the Translation should have all the ease of original composition中的ease不能翻译成"通顺",可以修改成"自然流畅"。严复的翻译标准也是三(字)原则,和泰特勒三原则乃异曲同工之作。  相似文献   

13.
所谓调号判断法,就是运用升降调种各调的调号来判断某一音程分别在哪些调式中。在我们所讲的基础乐理中.调式音程一般分为两种:一、一般音程,二、特性音程。一、一般音程一般音程是与特性育程相对而言的。特性音程是和声大小调本身所固有的音程,即增二度、减七度、增五度、减四度,除此之外,调式中的音程都是一般音程。我们在判断一般音程在哪些调式中时,运用调号判断法进行判断。首先,把所给青程的根音和冠音看作自然间式中所固有的音.根据包含这一音程的几个#号或b号调判断出自然调式,再根据自然调式判断其和声调式是否成立。…  相似文献   

14.
目前,音乐剧市场上比较多的是海外经典剧目汉译,中文音乐剧英译实践则非常少。笔者借鉴戏剧翻译原则,从“台词口语化”“人物性格化”“风格一致化”三方面对中文原创音乐剧《在远方》台词部分进行汉译英翻译实践,旨在为今后的音乐剧翻译提供借鉴与参考,同时推动本土音乐剧的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15.
读西安音乐学院学报《交响》1997年第3期赵福洲先生《关于自然音程与变化音程的概念界定》一文(以下简称赵文)至终篇,对文中一些定义和提法感到疑惑,故欲在此与赵先生进行商榷。赵文曰:“迄今为止的传统‘音列’都是建立在一定调式之上的”。尔后,出现了一个“调式音列”的概念。又日:某些“人工音列”是“不讲调式调性的”。首先,笔者不知道哪一种音列要讲调式调性。若要讲(依赵文而论),则当有诸如“C自然大调音列”、“s和声小调音列”、“密克索底亚调式音列”、“e五声商调式音列”……等等之类了。我们来看看教科书对音列…  相似文献   

16.
《宜宾学院学报》2021,(1):76-85
美国汉学家安乐哲从中国古代的关联性思维方式入手,在道家关联宇宙论的阐释语境中,将"自然"理解为世界上一切事物现象不断转化的自发产生,并采取"语言群"的翻译思想、"自觉的解释性"的翻译策略和词源追溯方法对《道德经》中出现的五处"自然"术语进行英译。三种不同的翻译用词(spontaneously、natural、own course)分别体现了安乐哲英译之"自然"在当下语境中想要强调的"自发性""自然界"和"有序性"的特征。安乐哲的英译本尽管无法复现的原本特色和思想,但其为《道德经》文本提供了一种哲学意义上的建议性解读;且他的翻译策略和方法,特别是词源法,在跨文化翻译和比较哲学研究领域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应用和扩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香港社会流通的中文书面语归类为:标准中文、粤式中文、港式中文、中英混合文等四类,文中比较了上述各类书面语的不同,特别分析了在香港广泛流通的港式中文的特点,包括受粤语影响的港式中文,受英语影响的港式中文,受文言影响的港式中文以及多种形式混合的港式中文。笔者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阐述了港式中文产生的背景,并介绍了香港学界对港式中文的截然不同的评论。文章指出港式中文是香港中文书面语的一种客观存在,也反映出香港社区中语言文化多元化的现象,但仍希望改善港式中文,提高香港的中文水平。  相似文献   

18.
汉译英教学中,学生语言自然度低下的问题普遍存在。如何提高学生的语言自然度是翻译教学中较为棘手的问题。文章将通过翻译实例从几个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并结合笔者的实际教学经验具体分析在翻译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译文语言自然度。  相似文献   

19.
在日语会话中,"はい"一词的使用频率极高。但其常被简单地理解为是一种肯定的应答,被笼统地翻译成中文的"是"。但实际上不同语境翻译不同。本文从翻译角度出发,分析其在不同语境下的翻译方法。从日汉对译文学作品、日本电视剧、以及日语会话书籍中收集与"はい"有关的对话,选取出最有代表性的对话例句,归纳总结出"はい"在不同语境下的翻译规律。  相似文献   

20.
英国人类学家弗雷泽所著The Golden Bough在国内有多个译本,都名为《金枝》。其中,徐育新、汪培基、张泽石译,汪培基校,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年出版的《金枝》(简称民间版)是最早的中文译本。赵昍译,安徽人民出版社2012年出版的《金枝》(简称安徽版)是在民间版的基础上制作出来的;安徽版不能称为翻译,而是以民间版为底本的改写,不是英译中而是中译中,即把别人的中文"翻译"作为自己的中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