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贯彻中央关于做好“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国家广电总局确定今年为“农村服务年”。实施“农村服务年”,总的是要紧紧围绕建立健全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展开,提高农村广播影视覆盖的质量和水平,让广大农民群众享受到、享受好基本的广播影视服务、让党和政府的声音更快、更好地传入千家万户。本期“特别策划”邀请国家广电总局研究人员和中央台、陕西台、山东台、江西台、辽宁台对捉广播频率或节目的负责人,就建立农村广播公共服务体系及其有关问题做解读和交流,希望这些文章能对落实“农村服务年”的要求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2.
罗庆恩 《中国广播》2005,(12):17-19
今年是广电总局确定的“农村服务年”,按照总局要求,实施“农村服务年”,总的是要紧紧围绕建立健全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结合西新工程、村村通工程、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的建设,大力提高农村广播影视人口有效覆盖率,大力提高农村广播影视覆盖率的质量和水平,让广大农民群众能够享受到、享受好基本的广播影视服务,让党和政府的声音更快、  相似文献   

3.
罗庆恩  胡云 《声屏世界》2005,(12):21-22
2005年是广电总局确定的“农村服务年”.按照总局要求.实施“农村眼务年”要紧紧围绕建立健全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结合西新工程、村村通工程、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的建设.大力提高农村广播影视人口有效覆盖率,大力提高农村广播影视覆盖率的质量和承平.让广大农民群众能够享受到、享受好基本的广播影视服务.让党和政府的声音更快、更好地传入千家万户。  相似文献   

4.
积极构建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和重要内容,也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必须以政府为主导,各级联动,扎扎实实推进硬件工程建设;必须大力繁荣面向基层、面向"三农"的广播影视节目制作、交流和传播;必须搭建一个加快推进农村广电建设、繁荣农村广电传播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发展,配套的公共文化体系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广播电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组成,在农村建设中也受到了广泛关注,笔者就农村广播影视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进行了分析及讨论.  相似文献   

6.
由国家广电总局召开的全国广播影视工作会议于2004年12月21至22日在海南省博鳌举行。会议强调,今年的广播影视工作要提高五种能力,即提高广播影视宣传能力,发展能力,改革能力,技术能力,管理能力,加强队伍建设,实施“农村服务年”和“电影发展年”。  相似文献   

7.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将2005年确定为广播影视"农村服务年",围绕农村广播影视服务体系的建设,农村广播影视工作从理论到实践都取得新的突破.本文回顾了2005年农村广播影视发展的总体情况,分析了理论界和业界研究、探讨的新问题,并就如何加强对农广播影视服务,进一步完善农村广播影视服务的长效机制提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8.
以上个世纪末开始实施的"村村通工程"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为标志,我国开始探索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这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不仅缺乏实践经验,也缺乏理论准备。对十年来我国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进行全面的梳理,总结经验,理清思路,  相似文献   

9.
长久以来,人们更多地把农村应急广播体系研究放在“应急”“防控”上,而较少关注其在基层治理中发挥的作用,本文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不足。本文以“村村通”大喇叭为研究切入点,以安徽省明光市A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深度访谈和文献分析等方法,针对农村应急广播体系在基层治理中的角色和功效进行重点研究,同时指出当下农村应急广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促进农村应急广播体系的完善,让“村村通”大喇叭更好地在基层治理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评估是指政府、社会或公众对政府提供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的政策、质量、效益进行分析、评价的过程。农村广播影视公共  相似文献   

11.
国家广电总局将2005年定为“农村服务年”,要求村村通广播和电视是其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对广播电视行业来说,这一要求既是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具体要求,也是发展壮大对农产业经营的机遇。如何有效地调动60%多的农村人口受众群,盘活农村广电市场?笔者在几年实践的基础上,从破解广播有效覆盖难和频率定位难两个方面,提出广播服务农村的新构想。深入探索有效覆盖途径是实现广播“村村通”的关键广播的覆盖率不等于到达率。广播“村村通”必须解决好覆盖率与到达率的关系,要以到达率来衡量广播“村村通”建设水平,衡量广播服务农村的…  相似文献   

12.
张蕾 《中国广播》2008,(5):57-57
由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编撰的《中国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一书,2008年3月下旬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该书从发展历程、体制机制、基础设施、内容服务、公共政策、法律保障和监督评估等方面,系统地总结了近  相似文献   

13.
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内容,是保障农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方面。建立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法律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4.
媒体扫描     
解读"农村服务年"国家广电总局办公厅主任朱虹在《建立农村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电影产业》中指出:实施农村服务年,就是要紧紧围绕建立健全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结合西新工程、村村通工程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的建设,大力提高农村广播影视人口有效覆盖率,大力提高农村广播影视覆盖的质量和水平,让广大农民群众享受到,享受好基本的广播影视服务。具体来说有四个方面的任务:一是巩固已有的覆盖成果,全面有效遏制村村通萎缩现象。二是扩大覆盖面,今年年底将基本实现新通电行政村和50户以上自然村通广播电视,新解决3000万农村群众听广播看电视的问题。三是提高节目收听收看质量,增加节目套数,使农村通广播电视的地方能收听收看到3至5套广播节目。8套电视节目;进一步改进农村电影放映工作。四是从经费、机构、人员、技术等方面入手,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长期有效和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逐步完成,根据计划经济体制设计的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制度已经失去了体制基础。1998年以来,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电  相似文献   

16.
在广播电视产业化发展的同时,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逐渐列入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议事日程,这也是广播电视事业的双重属性所决定的。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里,广播电视发展的最突出特点之一就是公共服务体系在全球范围内的衰落,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就具有了新的涵义和新的特点。本期《路标与航向》栏目刊登的三篇文章试图从三个角度来阐述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的要义,旨在引发广大广播影视工作者的思考,为当前如火如荼的文化产业建设提供另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7.
当前,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积极稳妥地建设推进。与此相适应,从理性认识上探讨构建一个符合中国国情、与广播影视改革发展相适应、较为科学完善的公共服务评估体系,已经摆在我们的面前,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再度锁定“三农”,这是2004年以来中央第六次将目光聚焦“三农”,特别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战略部署,给予“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也给全国农村广播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2003年以来,从陕西开办全国第一家农村广播,到现今24家省、市农村广播分布全国东西南北中,6年间全国对农广播蓬勃发展,以新的形象,面对广大的听众群体,以独具特色的节目内容成为广播业界新的生力军,农村广播在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5月18日-22日,由甘肃农村广播主办的2009年全国农村广播总监论坛在兰州举行,来自全国19家专业对农广播频率的44名代表共同寻找农广“蓝海”,寻找乡村“钱景”。本届论坛以“坚持、坚信、创造、联合”为主题,共同探讨了对农广播频率未来的发展方向。会议还将2006年成立的中国农村广播协作网更名为中国农村广播联盟,研讨农村广播广阔的合作和发展之路,交流打造特色频率、特色节目、特色服务,发挥定位优势和联盟协作的经验,切实把农村广播的发展提升到新的阶段,大力提高农村广播有效覆盖率、覆盖的质量和水平,让广大农民群众能够享受到、享受好基本的广播宣传服务,提高农村文化生活水平和质量,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本期“特别策划”选取了部分代表在论坛上的交流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立即行动起来,“新农村建设”已成为媒体报道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广播是在农村有巨大影响力的传播媒体,为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任务贡献力量责无旁贷。近几年,由于“村村通工程”和“西新工程”的实施,对农村广播覆盖大大加强,但是仍有一些地方,特别是边远山区收听状况欠佳,亟待改进;广播内容和形式不断创新,以求更适合农民口味,对各台来说都是无止境的。本期《特别策划》邀请新疆台、河南台农村广播负责人和几位县台(局)同行撰文,从不同角度谈当地加强农村广播的做法以及存在问题,希望能引起读者关注,促进农村广播更好地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20.
广播在农村具有良好的受众基础,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农民曾亲切地称之为“顺风耳”、“传声筒”。2003年,专门服务于农村受众的首家省级专业频率——陕西农村广播诞生,随后全国各省市台纷纷筹办农村频率,一时间形成了农村广播遍地开花的大好局面。然而,面对为自己“量身打造”的广播,农民的收听热情却“热”不起来。笔者发现,除去农广频率信号弱等客观条件制约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