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娱乐新闻侵害隐私权及法律内涵隐私权最早是由美国学者沃伦和波兰戴斯提出的,1890年,他们在<哈佛法学评论>上发表了论文<论隐私权>,主张一种新的"不被了解的权利",即隐私权.隐私权是指"公民享有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搜集、利用和公开等的一种人格权."①娱乐新闻侵害隐私权是指娱乐新闻媒体或记者在采访和报道过程中,未经他人同意,侵入他人的私人领域,披露他人与社会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信息、事务和活动,造成他人损害的行为.  相似文献   

2.
著作权法强调著作权私权保护,而忽视公民基本人权,引起著作权与人权的冲突.图书馆通过维护著作权与公共利益、公民表达自由、文化教育权、个人隐私权的平衡,来协调著作权与人权的冲突.  相似文献   

3.
表达自由是"联合国为之献身的所有自由的试金石".目前世界上有关表达自由的全球性文件主要是1966年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及其两个任择议定书.它和<世界人权宣言>及<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构成了"国际人权宪章".区域性人权公约主要有1950年<欧洲保护人权及基本自由公约>(即<欧洲人权公约>)、1969年<美洲人权公约>和1981年<非洲人权与民族权宪章>.此外还有早于<世界人权宣言>7个月的<美洲人的权利和义务宣言>.[1]因两个任择议定书及<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并不直接涉及表达自由,本文所谓的人权文件不包括它们.  相似文献   

4.
作为信息社会的一项重要人权,信息隐私权的保护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需建立以技术保护为主,立法保护、行业自律保护、公民自我保护为补充的多重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5.
信息时代,媒体的舆论监督已经被视作一种捍卫社会公正、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随之而来的是,新闻媒体屡屡为诉讼所累.从目前来看,媒体和受众的冲突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舆论监督与公民名誉权的冲突,二是采访权与公民隐私权的冲突.这两个方面基本可归纳为新闻侵权与隐私权保护.  相似文献   

6.
隐私,又称私人生活秘密或私生活秘密,是指私人生活安宁不受他人非法干扰,私人信息秘密不受他人非法搜集、刺探和公开等。而隐私权是指公民享有的私人生活自由、安宁与私人信息依法受到保护,免受他人非法窥探、侵扰、知悉、搜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   一、 隐私权特征   1.人身性。隐私权是属于自然人的一种人身权利,只有公民才能享有,任何团体、组织都不享有隐私权。任何侵犯隐私权的行为,总是针对特定的人的。隐私权的人身性还表现在公民的隐私权不能转让、继承。   2.秘密性。所谓秘密性是指隐私权的内容必须是秘密的…  相似文献   

7.
期刊规范与作者隐私权的碰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90年,美国的两位法学家萨缪尔@D@沃伦和路易斯@D@布兰戴斯在<哈佛法律评论>上发表了著名的<隐私权>一文,指出"生命的权利已经变得意味着事受生活的权利--即不受干涉的权利",最早提出了隐私权的概念.  相似文献   

8.
藏臣  贾红霞  张莹  邢野 《大观周刊》2011,(18):77-77,26
一、隐私权立法上的保护 1、在法律上明确规定隐私权为一项独立的具体人格权 名誉权与隐私权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权利.将隐私权依附于名誉权加以保护显然弊大于利:其次。加强对隐私权的直接保护符合现代民法的精神。民法作为市民社会的一般私法,侧重于对公民私权利包括人身权的保护。只有公民作为独立主体的地位得以有效保护。才能顺利地作为市场交易的主体参与经济活动。  相似文献   

9.
电子商务中公民信息隐私权的维权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界定电子商务中公民隐私信息和公民信息隐私权的基本内容,剖析电子商务中公民信息隐私权问题的产生原因,针对提高公民安防意识、健全电子商务外部环境、提高电子商务的安全性能、防范恶意攻击4个方面,从信息安全管理、隐私信息保护技术、法学、管理学、人文社会科学等多个学科角度,提出一些维护公民信息隐私权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程艳 《湖北档案》2006,(3):21-23
隐私权是随着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公民的个人独立自由、人格尊严日益受到重视而出现的一种新型的、独立的人格权,是现代文明的标志.近年来,随着我国档案开放和利用工作的深入,开放档案隐私权的保护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由于档案开放侵犯他人隐私权的行为隐蔽性强、监管难度大,这就给档案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带来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在新媒体高速发展的今天,关于不文明行为新闻报道的讨论中,对公民隐私权保护的支持具有绝对化倾向,而关于普通公民而不是公共人物的隐私权对公共权利的适度让渡则很少讨论.其中,近期以马赛克为主的技术处理成为深扰新闻媒体平衡公共权利与公民隐私权的集中表征之一.本文运用新闻学和法学的有关原理,结合武汉地铁"泼面女"等新闻事件,对新闻媒体关于严重的不文明行为的新闻报道对当事公民的肖像权和隐私权触及进行了论述,在坚持媒体新闻信息传播公民隐私权保护原则的前提下,又主张公民隐私权保护的适度性.不过,新闻信息传播中普通公民隐私权对公共权利的适当让渡也有禁区,即特殊群体例外原则和有助于有错方不给社会增加负能量原则.  相似文献   

12.
隐私权是人权的一部分,图书馆与读者交往中必然涉及到隐私权,图书馆应如何保护读者隐私权,这是无法回避的问题.本文对此做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3.
新闻作为信息传播最主要的内容之一,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广泛的影响.然而,在新闻传播中,因为诸种原因,新闻侵犯隐私权的案件却时有发生.如何在新闻传播中保护公民的隐私权,不但是新闻体制改革中应考虑的问题,也是法律建设中应解决的难题.本文从隐私权的概念、性质和内容入手,针对新闻传播中侵犯隐私权的主要表现,分析了我国现有立法时隐私权的保护的不足,提出在新闻传播中如何保护公民隐私权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隐私权制度的确立和发展是人格权制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一般说来,隐私权是指公民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依法受到法律保护,并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搜集、利用和公开等的一种人格权,公民享有不公开自己的隐私以及不受他人侵犯的权利。隐私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与公民隐私权有关的档案种类、内容非常繁多。本文拟就与档案开放利用领域有关的隐私权保护问题进行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奚金才  邓蕊 《档案》2015,(1):15-17
建设法治国家的最终目的是要让人民有尊严地生活,而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是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检验标准之一。档案管理中涉及到大量的公民隐私,在档案开放利用中确保公众知情权的前提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是档案管理法治化的重要工作。因此,应明确宪法和法律对隐私权的规定、在档案法中明确对公民隐私保护的规定、在操作中注重公众知情权和公民隐私权之间的平衡以及提供相应的隐私权救济渠道。  相似文献   

16.
陈媛 《大观周刊》2012,(52):21-22
网络是公民行使言论自由和信息自由的重要体现,由于其行为方式的特殊性和一定程度上的非理性使得它自从进入人们的视野。就引发了各种各样的争议,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对公民网络隐私权的侵犯。本文通过调研,从青海公民网络隐私权保护出发,重点研究网络对公民隐私权的侵犯,充分认识我省公民网络隐私权保护的现状,深入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度原因。最后,在法律规制的框架下,探讨关于我省公民网络隐私权保护的完善及建议。  相似文献   

17.
浅议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我国公民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受到了严峻的挑战,这也严重阻碍了我国网络经济的发展。近年来侵犯网络隐私权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并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笔者立足于我国国情,对我国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现状以及完善我国网络隐私权的相关对策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维护公民知情权是新闻自由的主要体现,而保证公民的个人信息及生活不受干扰是隐私权的主要体现,在实际生活中存在新闻自由与隐私权保护冲突的现象。本研究基于新闻自由与隐私权保护的冲突表现,从不同方面协调二者的关系,加强和完善公民隐私权保护,将隐私权作为基本人格权的关键内容,充分发挥法律制度的作用,限制媒体权利,保护新闻自由。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对隐私权相关概念进行分析和界定,归纳出档案管理实践中公民隐私权受到侵害的种类和表现形式,最后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视角提出公民档案隐私权保护的立法、价值观念、信息安全建设路径对策,从而有效保障公民档案隐私权不受侵害。  相似文献   

20.
以分析国内外法律意义上的隐私权为出发点,通过明确档案开放中隐私权的内容,分析档案开放中隐私权的侵害行为和保护限制,得出档案开放和维护公民隐私权是密不可分的,从而引入到档案开放中公民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