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42、43页。【教学过程】一、见字联想,引出“平均分”师:看到“分”字,你想到了什么?生1:人民币的单位“分”。生2:分开。生3:分一分。生4:分东西。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分东西,你能举一些例子吗?师:其实在这些分的过程中,蕴含了很多的数学知识,今天的学习就从分东西开始。  相似文献   

2.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60页。【教学过程】一、直观感知,理解面积概念1.触摸比较,认识物体表面有面积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关于“面”的知识。你们能找到身边的面吗?生:地面、黑板面、桌面、数学书的封面、文具盒的面……师:数学书封面在哪儿?谁来摸一摸?  相似文献   

3.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73、74页。【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初步认识“十”1.唤醒经验师:(出示“数”)同学们,今天顾老师带了一个字你认识吗?生:数(shù)。师:这是一个多音字,还可以怎么读?生:shǔ。师:连起来可以怎样读?生:数数(shǔshù)。师:是啊,数着数着,数就来了。2.认识10个一是1个十师:小明和小芳打算摆同样多的小棒。小明是怎么摆的呢?跟着他一起,他来摆,我们来数。  相似文献   

4.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39、40页。【教学过程】一、多元感知,建立概念1.自主提问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新朋友——周长。关于周长,你有什么数学问题?预设:什么是周长?哪里有周长?周长有什么用?2.激活经验师:认真观察这位新朋友,它的第一个字“周”指的是什么?“长”是什么意思?什么是“周长”?预设:“周”指的是一周,“长”是长度,“周长”就是一周的长度。  相似文献   

5.
李颺 《湖南教育》2006,(4):26-27
【片段1】 师:诗中怎样描写“五岭”? 生:五岭逶迤腾细浪。 师:对,“逶迤”是什么意思? 生: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延续不断的样子。  相似文献   

6.
【情景再现】《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片段: 师:预习了课,同学们有什么问题? 生1:“囫囵吞枣”是什么意思? 生2:万国殡仪馆在哪里? 生3:鲁迅先生说他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他的眼睛高度近视吗?  相似文献   

7.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激活经验师:今年的“上德数学节”中,四年级组的比赛是“最燃速算”。还记得吗?这是我们的第一轮赛题。(课件出示下图:20题)再次阅读题目的规则,你有什么心得?生:“计时”说明要算得快,“满分”说明要算得对。  相似文献   

8.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96、97页。【教学过程】一、基于学情,梳理问题出示课题:多边形的内角和师:同学们,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生:什么是多边形的内角和?生:怎么计算多边形的内角和?生:多边形的内角和与三角形的内角和有关系吗?  相似文献   

9.
<正>【教学流程】师:你们知道“看见”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吗?生:就是用眼睛看。师:要由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仅用眼睛看是不够的,还得——(生:用心去想。)师:是的。“看”表示动作,而“见”呢,已包含了结果。师:请大家看屏幕上的“梅花”两个字,你看见了什么呢?生:我看见梅花开得很鲜艳。生:我感受到梅花不怕严寒的精神。  相似文献   

10.
<正>【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65、66页。【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回忆整数和小数的计数单位师:(播放视频)同学们,观看视频时你关注到哪个关键词?生:计数单位。师:回忆下,整数的计数单位有哪些?小数的计数单位呢?生:一、十、百、千、万……生:0.1、0.01、0.001……师:我们还学习过什么数?你有什么新想法?  相似文献   

11.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78、79页例4和“练一练”,练习十二第10~13题。【教学过程】一、提出猜想师:你对三角形已经有了哪些认识?生:三角形有3条边、3个顶点、3个角。师:这些角都在三角形的内部,它们都是三角形的“内角”。师:三角形有几个内角?你知道它们有什么关系吗?生:三角形有3个内角,我知道它们的内角和是180°。  相似文献   

12.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过程】一、情境启动,揭示目标师:(出示长方形)同学们,这是一个长为a、宽为c的长方形。根据这些信息,还可以知道什么?生:我知道它的面积是a×c。生:它的周长是(a+c)×2。生:周长也可以是a×2+c×2。师:同学们用到了两个不同的算式计算周长。仔细观察,有什么发现?是的,这里面藏着我们刚刚学过的乘法分配律……你看,  相似文献   

13.
【教学实录】 板块一:画面导入。有序说景 师:(投影彩色画面)这是什么地方呀?你喜欢这里吗?为什么? 生:这里是公园。这里的景色很迷人。  相似文献   

14.
师:今天上课,先请看老师写两个字。(“月”的象形字,如图) 同学们猜一猜,这两个分别是什么字? 生:第一个是月亮的“月”。 师:为什么这样说? 生:看起来就像月亮。  相似文献   

15.
魅力范写     
【教学片断】师:瞧,几个调皮的生字宝宝忍不住要见见咱们这些聪明的孩子。是谁呢?叫叫它们。生:“他”“伴”“位”。师: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三个字,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相似文献   

16.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99、100页。【教学过程】一、激活经验,问题驱动1.谈话引入师:大家玩过扑克牌吗?这里J、Q、K三张扑克牌分别表示什么?生:J表示11,Q表示12,K表示13。师:是的,扑克牌中的J、Q、K字母表示的都是确定的数。  相似文献   

17.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96、97页。【教学过程】一、基于经验,提出问题师: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得到三角形内角和的?生:用量角器量出三个角的度数相加得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生:把三角形的三个角撕下来拼在一起,发现其内角和是180°。师:知道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你能想到什么问题呢?  相似文献   

18.
漂亮的“回马枪”【案例】教学“比例的意义”一课,在课即将结束时我紧扣课题杀了一个“回马枪”:师:36=12,为什么说它是个比例?生:因为它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师:联系前面学习比的知识,从这个式子你想到什么?(这一问,就像石块投入湖面,激起学生思维的阵阵涟漪)生:这个式子,表示比的基本性质。生:也表示把一个比化简。师:如果把等号后面看作一个分数,从这个子你又想到什么?生:是3与6的比值。师:如果把等号前、后都看作一个分数,你能想到什么?(这一问,引起了学生热烈的争)生:把等号前后都看成分数时,就表示了…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24课《寓言两则》(第二则)。【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师:同学们,李老师说我们班的孩子特别爱读书,你们读过哪些故事呀?(生畅所欲言)师:看来同学们真读了不少,不知你们是否思考过这个问题:“什么样的故事是好故事?”  相似文献   

20.
陈晓萍 《江西教育》2002,(23):30-30
师:(出示“土”字卡片)这个偏旁叫什么?生:提土旁。师:(出示“里”字卡片)谁来认一认这个字?生:(读)里。(把两张卡拼在一起,出示拼音)师:谁再来认一认这个字呢?生:(读)埋。师:读得很好,请一组开火车读这个字。(生读)师:谁能根据这个字的构成,编个顺口溜来记一记这个字呢?生:东西土里埋。师:编得真好。一想起这个顺口溜就知道怎么写“埋”字了,全班齐念三遍。(生齐读)师:小朋友再仔细观察一下这个字,左边的提土旁和“土”字有什么不同呢?生:最后一笔是提不是横。师:这个小朋友观察得很仔细,“埋”字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