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观察能力。是一种直接摄取生活材料的能力。 二、采访能力。是一种通过访问而摄取生活材料的能力。要学会做采访前的准备,拟采写提纲,学会同不同职业、年龄、性格的人交谈,学会提问、记录、整理采写笔记。 三、感受能力。就是接触外界事物得到的印象和受到的影响,对客观事物有所观察、体验,才能产生感触、情绪、思想,才能写出好作品来。  相似文献   

2.
新闻记者写报告文学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记者跑的地方更多,接触面广,更容易发现线索,得到好的题材,及时地写出跳动着时代脉搏的报告文学作品来。什么是报告文学?专家和前辈们有各种说法,但有一种看法基本上是一致的:第一是报告,第二是文学。这里说的“报告”,包含两个内容:一是真人真事,二是新闻性;这里说的“文学”,就是用一种使人感到如临其境,使人感动的艺术表现手法去描写生活,再现生活,反映人的精神面貌。报告文学的作者好比是一个摄影师,打开广角镜头,面对广阔的社会背景来对焦距,再把镜头拉近,拍特写镜头,拍一束鲜花中最美的一朵。我在准噶尔盆地采访过一位叫拉提帕的哈萨克族女养路工。我先后以《不恋城镇继父业,扎根戈  相似文献   

3.
对新闻记者来说,一起新闻事件中的当事人是记者要采访的主要对象,同时也是新闻媒体面对的受众之一。对新闻当事人的采访,核心问题是对受众心理的把握。只有掌握了受众心理,采访才能顺利展开,并能取得最具新闻性的信息,还原真实的新闻事件。提问要详细具体。新闻作品中的生动之处来源于细节。就是说记者在采访时要挖出那些细微的闪光点,积累丰富具体的素材。新闻是用事实说话的,有了具体的东西,才能深入认识事物。没有一个个具体的事实,具体的数据,全是一般性的材料是难以写出好新闻的。因此记者提问要具体,不能漫无边际,也不能大而不当。那种  相似文献   

4.
题材是作者写进作品的材料,是作者写作的对象。选择什么样的题材,是写报告文学重要的一步。报告文学写的是真人真事,但并非生活中所有的真人真事,都可以写报告文学。必须善于选取能够表现时代精神的人和事,作为报告文学的题材。选材抓住时代精神报告文学反映时代精神,从大量的现实生活中,挖掘富有时代精神,具有鲜明特色的人和事,报道广大人民群众最为关注的重要社会问题。成功的报告文学作者,都注意选择现实生活中一些重大的矛盾冲突和感人肺腑的人和事作为题材。也只有那些具有重大意义的题材,才能充分表现我们伟大时代的精神,…  相似文献   

5.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作为记者或通讯员都知道这个起码的常识。一般来说,除极少数别有用心者外,绝大多数作者是不愿信口开河、随意编造的。那么,有的为什么又写出了失实新闻呢?现从我们报上1987年5月几篇失实新闻,找出失实的原因来。笃信谎言,不辨真伪那么,是不是到现场去,找当事人谈,就百事大吉了呢?采访是一门艺术,不是有闻必录。如果笃信采访对象,哪怕是当事人所说的一切,而不进行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地分析,有时也是会受骗上当的。  相似文献   

6.
写报告文学就要采访,采访是一门艺术。关于报告文学的采访分几个方面来讲。第一、采访的敏感性。我认为这是报告文学作者首先应具备的素质。我们说诗歌是感情的艺术,小说是一种虚构的艺术。我们也可以说,报告文学创作是一种发现的艺术。文学门类彼此是有联系的,但因特色不同,要求也就不同。写报告文学的作者必须善于发现。这就规定作者的素质,必须具备敏感性。哥德有一句著名的话,也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话,那就是讲(大意),不要说现实生活中没有诗意,诗人的本领就在于诗人有足够的本领,在惯见的、平凡的事物中能够发现,带有诗意的发现。哥德所发现的带有诗意的、带有眼睛的特  相似文献   

7.
一篇成功的典型人物新闻作品,要让受众在感知其真实性的基础上对报道对象产生可感、可信、可学的第一印象。因此,典型人物的采访需要技巧,记者只有掌握了这些技巧,才能采集到真正有价值的新闻素材,创作出优秀的新闻作品。作为一名广播记者,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就典型人物采访的技巧谈一些自己的观点。采访前做足准备工作采访前的准备是记者采访活动的关键环节。记者在采访前首先要确定好采访对象,运用各种手段查找采访对象的所有资料,了解采访对象的相关背景。只有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才能保证采访思路清晰,报道主题明确。广播采访是一对一的采访,记者要录下采访对象的声音,一般采访时间都比较长,因此需要在事先做好充分准备:根据已掌握的第一手资料,结合自己的采访目的,制作采访提纲,精心设计最切中要害的提问。对于专业性领域典型人  相似文献   

8.
何伟森 《新闻传播》2010,(7):117-117
采访决定新闻报道的写作,新闻记者忽视采访对象的心理状态之变化情况而往往造成采访失败。采访者首先要以研究采访对象的心理状态为取得采访成功的前提.才能打开采访对象心灵的窗户,写出优秀的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9.
由于报告文学是以具有新闻价值的真人真事为写作对象的,不允许虚构,所以报告文学的写作必须以大量的事实为基础。因此,采访——掌握事实,对于报告文学的写作是至关重要的。一、采访前的准备采访前,首先要确定采访对象。采访对象的确定,一般来说有四种情况:1.领导指定任务;2.编辑部命题约稿;3.得到信息,个人发生兴趣(听别人讲或见到报纸上的消息);4.偶然发现,追踪采访。这四种情况,无论是哪种,在采访前都需要想一想:为什么要写?采访对象是否具有“新闻性”或“新闻价值”?其典型性在哪里?同时代脉搏的联系是什么?能否构成文学作品?领导指派的任务  相似文献   

10.
叶金品 《今传媒》2013,(7):120-121
采访是记者获得新闻的主要途径,记者只有掌握娴熟的采访技巧,才会得到自己想要的新闻信息,才会写出具有较强新闻价值的新闻作品。采访技巧体现在整个采访活动中,从接近采访对象到提出问题,再到进行交谈,还有穿插于这一过程中的心理控制等。本文旨在通过对著名记者采访经验的梳理,探讨新闻记者采访的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11.
叶金品 《报刊之友》2013,(7):120-121
采访是记者获得新闻的主要途径,记者只有掌握娴熟的采访技巧,才会得到自己想要的新闻信息,才会写出具有较强新闻价值的新闻作品。采访技巧体现在整个采访活动中,从接近采访对象到提出问题,再到进行交谈,还有穿插于这一过程中的心理控制等。本文旨在通过对著名记者采访经验的梳理,探讨新闻记者采访的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12.
也许,我们做记者最怕的,就是采访对象不在或拒绝采访。因为,一般认为,没有采访对象,意味着没有采访过程。但成熟的记者会在没有采访对象时,通过对采访者周边环境及人物的观察了解,同样能写出更为精彩的作品。这就是外围采访。  相似文献   

13.
赵婧 《新闻窗》2010,(4):68-68
对记者来说,一起新闻事件中的当事人是其要采访的主要对象,同时也是新闻媒体面对的受众之一。对新闻当事人的采访,核心问题是对受众心理的把握。因此,如何在新闻采访中抓住细节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浅谈记者的新闻敏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媒体记者,特别是新闻专题的记者,在采访实践中常常会发现这样的情况.不同的记者采写同一题材新闻事件,写出的作品却不尽相同,究其原因不外乎记者的敏感程度不同:一名优秀的记者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对采访现场发生的事情自觉地进行综合分析、判断,透过现象看清本质,写出有深度、有影响力的作品来。  相似文献   

15.
关于写作问题一般来说,随着采访获得材料的时候开始,报告文学的写作构思也就开始了。这时候,作者在与采访对象的交谈中,在跑外围获得的材料中,在现场观察的感受中,都有一些东西撞击着作者的心,震动着作者的思想情感。引起作者的玩味与思考。这实际上就是构思的开始。不过,这时候的思考还是片断的、不完整的、不定型的、甚至是散乱无章的。直至采访结束的时候,当你回忆深思,或者打开笔记本,重新检阅得来的材料时,你的思想会渐渐明晰起来,会对你的采访对象有个基本评价:这个人值不值得写?写他什么?如何去写?这时候便进入了总体构思。  相似文献   

16.
人民日报记者部编辑的《采访与思考》一书,近日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此书收集了人民日报驻地记者2002年研究问题的新闻作品,作者在每篇之后附写了采写后记,诠释采写经过。研究问题,是人民日报记者的基本功。社领导多次要求人民日报的驻地记者加强调查研究,多思考、研究一些问题,努力成为研究型记者。2002年,人民日报驻地记者深入实际,扎实采访,认真研究问题,写出了一批具有真知灼见、文采斐然的报道。这些作品体现了人民日报的指导性和权威性,在社会上产生较大影《采访与思考》@吉哲  相似文献   

17.
作为记者,工作的大部分内容便是接触采访对象、撰写新闻稿件,并以媒介传播的方式"广而告之"。除法律法规、文件资料、统计数据、发言致辞等辅助性的线索外,最重要的新闻来源之一便是接触当事人,获取事件真相、外部评价和内涵意义等极具说服力和客观性的事实。这些采访对象中,记者尤其要对特殊采访对象,如精神疾病患者、残疾人、留守儿童、单身母亲等格外注意,一方面是这些采访对象有时伴有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在准备阶段要做好心理建设;另一方面他们的心理活动相对复杂多变,要掌握好采访技巧,力求采访流畅、真实。本文通过深入分析笔者赴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的北大荒知青安养中心采访实际,着力探索针对特殊采访对象调整采访思路,撰写高质量新闻通讯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在信息网络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记者可以利用网络,将自己的作品写得更精彩,更感人,让采访对象更"有血有肉"。但与此同时,记者也应该注意到,在人物报道采写过程中,一方面,记者应对网络上搜集到的资料进行认真地整理和仔细地核实;另一方面,记者应该围绕自己的选题走到一线,走进采访对象的生活里,和采访对象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这样才能写出真实而感人的作品来。  相似文献   

19.
郝娜 《记者摇篮》2010,(7):16-16
精品新闻,就是精心采访、精心写作、精心编辑出的好作品。成功的采访是写出好新闻的基础和前提。业内人士有“七分采访、三分写作”之说,可见采访是写出新闻精品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20.
张良箭 《新闻传播》2010,(8):124-124
对新闻记者来说,一起新闻事件中的当事人是记者要采访的主要对象,同时也是新闻媒体面对的受众之一。对新闻当事人的采访,核心问题是对受众心理的把握。只有掌握了受众心理,采访才能顺利展开,并能取得最具新闻性的信息,还原真实的新闻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