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培  陈思 《今传媒》2005,(7):49-50
“超级女声”是由湖南卫视与天娱传媒倾力打造的一项文化活动,目前已经举行两届活动:2004年“快乐中国,超级女声”、“2005快乐中国蒙牛酸酸乳超级女声”,在国内掀起了报名及收视狂潮。《南方周末》就曾做《“超级女声”:十万人玩的游戏》的专题报道。“快乐中国超级女声”在20  相似文献   

2.
钱培  陈思 《今传媒》2005,(7X):49-50
“超级女声”是由湖南卫视与天娱传媒倾力打造的一项文化活动,目前已经举行两届活动:2004年“快乐中国,超级女声”、“2005快乐中国蒙牛酸酸乳超级女声”,在国内掀起了报名及收视狂潮。《南方周末》就曾做《“超级女声”:十万人玩的游戏》的专题报道。  相似文献   

3.
2005((超级女声》的成功已经毋庸多言。作为湖南卫视娱乐节目的一次尝试,它给省级电视台从业人员带来的.更多的是思考。广东电视台的重头大戏《明日之星》也效仿《超级女声》,采取了短信投票的方式。可是每位选手得到的票数,与《超级女声》的得票数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令人汗颜。问题究竟何在?  相似文献   

4.
如果单纯评选2005年中国传媒最成功的策划,湖南电视台的《超级女声》能够名列前茅。对于《超级女声》的策划,已经而且还会有人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总结,而如果从办好广播电视节目来看,我以为,《超级女声》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办节目要引人注意。一、引人注意是好节目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5.
因为《超级女声》的热焰还呈蔓延之势,我们特邀湖南卫视宣管办的王云峰先生撰稿,王先生因工作需要一直与《超级女声》节目一线、天娱公司和有关部门有着密切联系,掌握全面、权威、丰富的第一手材料。《超级女声》余音绕梁精彩不断,本刊也将连续报道。  相似文献   

6.
书情     
《超级女声宝典》:有“超级女声”品牌正式授权已经落幕的“超级女声”不仅火了电视荧屏,也点燃了出版市场。在众多“超女”图书中,9月7日面世的((超级女声宝典》是目前市面上有“超级女声”品牌正式授权的图书,由天娱传媒与汉风国际旗下的汉图文化联手打造,以近10万文字及200多幅图片的容量向读者介绍了人气超女的打造过程。据汉风国际宣传负责人高琳介绍,此次合作是公司全面与湖南广电集团的战略合作,包括电视剧制作、电视栏目等,这本书的合作只是一部分。对于市场上已经出现的有关超女的图书是否侵权的问题,高琳认为市场上出现的超女的图书是对超女的侵权,湖南广电集团会采取合法有效的措施维权。(韩阳)  相似文献   

7.
2005《超级女声》出乎意料的火爆,你还没弄清个所以然,就已红透半边天了。《超级女声》带来的收视效果、取得的营销突破、产生的巨大影响、引发的舆论震荡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料,业界称之为“中国电视的奇迹”,学界称之为“奇特的文化现象”,美国的报纸评价《超级女声》“红透中国”,“以前从没有哪个节目能像‘超女’一样,铺天盖地地占据中国的主流媒体”。在电视同质化竞争日益严重之际,凭着《超级女声》,电视湘军再次树起了一个娱乐新标高。2006年《超级女声》又会是什么样子?人们拭目以待。因为观众对它的热切期望,“戏”还没有开场,媒体已经有了很多传闻、猜测和评论。事实究竟如何?以后的“戏”怎么演?本刊特约记者、湖南卫视宣管办王云峰将为读者每月在线。  相似文献   

8.
选秀,顾名思义,就是挑选新秀,以补充各个组织或者团体的需要,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和交流。2005年,随着李宇春以3528208票赢得了《超级女声》的总冠军,我国的全民选秀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潮,从那之后,中国电视业走上了选秀时代。在《超级女声》风靡全中国以前电视节目都是单  相似文献   

9.
《超级女声》带来的收视效果、取得的营销突破、产生的巨大影响、引发的舆论震荡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料,业界称之为“中国电视的奇迹”,学界称之为“奇特的文化现象”,美国的报纸评价《超级女声》“红透中国”。在电视同质化竞争日益严重之际,凭着《超级女声》,电视湘军再次树起了一个娱乐新标高。于是,学习的、模仿的、克隆的接踵而至。如今,一向严肃的主流媒体纷纷“俯身”来研究《超级女声》,连《时代周刊》等国外的报刊也要对《超级女声》探个究竟。其实,《超级女声》走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她的品牌特性与众不同。比起单纯的模仿,也许…  相似文献   

10.
魏先努 《新闻窗》2007,(1):69-71
一《超级女声》是湖南电视台和上海天娱文化公司联合推出的一档电视音乐选秀活动,是当下中国内地参与者甚众且收视率极高的一档电视节目。从2004年以来,《超级女声》连续三年的收视率累创新高,看“超女”、谈“超女”已经变为一种流行,“超女”已经渗透到很多人的日常生活之中。可以说,  相似文献   

11.
谈《超级女声》的独特传媒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蕊 《新闻界》2005,(5):85-86
2005年,湖南卫视推出的《超级女声》大型音乐选秀活动在全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全国报名人数达到15万,收视率突破10%,稳居全国同时段节目之首,报道媒体近百家,一时间《超级女声》成为了观众和传媒共同关注的话题.虽然人们对《超级女声》褒贬不一,但它给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带来的冲击,给国人心灵深处带来的影响却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12.
湖南卫视推出的《超级女声》已经成为中国娱乐节目的大赢家。它的出现引起社会各层面的讨论且褒贬不一。不管外界和业内如何评价,《超级女声》的成功确实已成为一个案例,其编排对整个节目的成功运转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此,本文试加分析,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13.
经历了三届《超级女声》的火爆之后.湖南卫视在2009年推出了《快乐女声》(以下简称《快女》)。被广电总局“阉割”后的《快乐女声》是《超级女声》的一种延续.节目内容和形式大同小异.换汤不换药。综观此届《快女》,无论是观众数量还是选手质量,  相似文献   

14.
韩阳 《出版参考》2005,(10S):I0008-I0008
已经落幕的“超级女声”不仅火了电视荧屏,也点燃了出版市场。在众多“超女”图书中,9月7日面世的《超级女声宝典》是目前市面上有“超级女声”品牌正式授权的图书,由天娱传媒与汉风国际旗下的汉图文化联手打造,以近10万文字及200多幅图片的容量向读者介绍了人气超女的打造过程。据汉风国际宣传负责人高琳介绍,此次合作是公司全面与湖南广电集团的战略合作,包括电视剧制作、电视栏目等,这本书的合作只是一部分。  相似文献   

15.
马俊骅 《新闻世界》2014,(8):409-410
2004年《超级女声》在湖南卫视开播,其叙事方式成为表演类真人秀节目初期阶段的主要模式。2013年,浙江卫视推出《中国好声音》,其叙事方式跳出了《超级女声》式的传统模式,被当下同类型节目竞相模仿。本文运用叙事理论,以《超级女声》和《中国好声音》两档不同时期的代表节目为例,总结近十年来我国表演类真人秀节目故事叙事方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奢侈品入门     
不知道为什么,突然之间消费奢侈品这个话题就和超级女声一样,成了大众话题了,就像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去参加海选,但是不妨碍我们一直在茶余饭后谈论那几个貌不惊人的小女生;而那些如雷贯耳的奢侈品至今虽然仍是橱窗里的陈列品或者杂志上的油墨香,却在CBD地铁站的人群中被屡屡和油盐酱醋一起提起,仿佛早已经是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了。  相似文献   

17.
柴志芳 《新闻界》2005,(5):87-88
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在经过2004年的小试牛刀后,在2005年引起了更大的关注与追捧.与此同时,从网络媒体到纸质媒体,纷纷对超级女声说三道四,莫衷一是.不少是厚道之语,更有不少棒杀之声.但超级女声走红,收视率猛增,广告费飞涨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央视索福瑞的收视数据调查表明,超女决赛期间的平均收视率超过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它之所以能如此受人欢迎,是一种娱乐形式的提升,受众观的改变。  相似文献   

18.
《超级女声》品牌速成的秘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观点认为,品牌是百年基业,需要长期打磨。然而,随着受众需求变化的加快,媒介传播的加速和资源整合的加强,传统观点需要改变。火爆全国的电视娱乐品牌——《超级女声》,从2004年开始,才短短两年的时问,就成为全国知名的娱乐品牌。2005年的《超级女声》吸引了15万名选手直接参与,超过2000万观众持续关注,平均收视率超过了中央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形成了一种备受关注的影视、娱乐和社会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9.
2005年夏,一档在湖南卫视连续播出的大众偶像选秀节目《超级女声》,出人意料地创造了超过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的最高收视率纪录,随之,2005年《超级女声》总决赛的广告报价提升到15秒插播价为11.5万元,也超出了央视一套电视剧帖片15秒 11万的最高报价,《超级女声》成就了一次电视节目和娱乐产业的双重成功,也成了中国电视媒体产业格局发生变化的一个先声。《超级女声》同时还创造了一个观众参与和互动的纪录。一场上亿的收看者、累计上千万的短信条数,更重要的是在电视屏幕上看不到的白热化的拉票活动,完全超出了所谓节目和观众的简单互动,它在快感俘获领域中所发生的真实的选举活动,重新激发了人们对中国的民主进程和选举程序的政治热情和想象。《超级女声》在连续三个多月的有规律的播出期间,制约和规定了不少媒体娱乐报道的组织、构架及其结构。在大大缓解了媒体的热点缺失焦虑的同时,也暴露了媒体面对如此唾手可得的热力质料时的手足无措与不成熟。对于中国的知识分子来说,这个夏季的《超级女声》无疑成了一个“超级能指”,不少无心于大众文化的学者、专家终究扛不住“沉默的螺旋”的巨大引力,不幸“失身”,但每每心有旁骛,不免无的放矢, 虽事不关己却也严辞拒斥;倒是风光了不少新兴的文化研究者,借一档电视节目调动全民娱乐神经之际,大呈学术书写之能事,毫不吝啬地侵入了《超级女声》这个“完满”而“空洞”的能指,享尽语言暴力所带来的快感。面对这样一场牵动大众视觉、听觉等多根神经的,因“超级女声”而涌起的符号骚动,本刊也未能“置身事外”,冒着“过度诠释”的风险,组织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新闻系从事大众传播与大众文化教学与研究的三位副教授,试图对“超级女声”所引发的媒体反应及知识分子的评论展开讨论,目的是以“超级女声”事件为契机,考察近二十年以来中国知识界对大众文化研究的流变,同时也体会知识分子话语方式和身份认同的变化。三位副教授是:孙玮博士、洪兵博士和杨击博士。  相似文献   

20.
继2005年的《超级女声》、《梦想中国》等电视选秀节目之后,2006年的同类节目继续火爆流行。在《超级女声》和《梦想中国》的带领下,一场轰轰烈烈的全民选秀运动正在上演:央视的《全家总动员》、东方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