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前段时间认真学习了《小学教学》上张祖庆老师关于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的教学实录及由此引发的讨论,近日又拜读了汪智星老师的《漫画习作教学策略思考—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为例》一文,收获良多,也引起了我对漫画习作教学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语文学习》2007年第9期刊登了上海郑桂华老师的一篇课堂教学实录——《描写的奥秘》,读后,引发了我对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写作知识呈现方式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名著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内容,如何让学生在名著阅读中有效地学习,是初中语文老师需要着重思考的问题。本文以《海底两万里》为例,生动地再现了本课的教学实录。  相似文献   

4.
有幸拜读了《听李镇西老师讲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版)一书中的《为什么说“大约孔乙己的确是死了”?——(孔乙己)教学实录与反思》一。通读之后,受益颇多,亦引发了我对语阅读教学中的问题教学的思考:问题可否分类?什么样的问题更适用于课堂并利于学生的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高中语文的经典篇目,如何鉴赏这篇经典诗歌,很值得我们思考。这里我们选取了三位老师的教学实录或教学策略,进行一下多元教育分析研究,以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一次师生角色互换的课题教学实录。因为学生对教材的厌倦引发了教师让出讲台,改变教学方法的想法。这次教学让学生锻炼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引发了教师改变教学方式的思考。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7.
不久前,某刊选登了一个2008年湖南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中的一等奖课例——杨晓凡老师执教的《社戏》教学实录。实录中有这样一个环节,老师请学生用“我愿意与——交朋友,  相似文献   

8.
本期的“课例大家评”有两篇课例,一篇是王坤老师、黄安成老师的《反代置换法的应用》,另一篇是吴文尧老师的《以点带面,融会贯通——“点到平面的距离”教学实录》.这两篇课例的内容都是关于数学复习课解题教学的,选自本刊“2009年中学数学解题教学设计大赛”获奖作品.选择这样内容的两篇课例让大家点评,基本的思想是配合当前的高三复习课教学,引发大家对于高考复习课解题教学的深入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汪厚铎同志的《<故乡>教学实录》(《语文教学与研究》一九八一年第一期,下称《实录》),我一口气读了两遍,非常高兴。在两节课中老师能抓住《故乡》中两个人物,引导学生学习,抓得准,讲得精,体现了启发式教学的精神。为“长文短教”,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对《实录》里两个具体问题我有些不同意见,现提出来向汪老师请教,并求教于其他同志。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使教师突破了以往“教教材”的窠臼,在深入思考“用教材教”的过程中调整教材结构、重定教学重点、开发教学资源,以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刘金军老师的《“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教学实录》,就是教学开发的一个案例。面对“这节课的内容非常理性,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很多老师认为难教”的状况,刘老师突破了教材的框架束缚,将教学重点定为美国宪法制定的必要性及其蕴涵的政治智慧,  相似文献   

11.
潘国胜 《教学月刊》2008,(12):63-64
董水龙老师发表在《语文学习)2008年第1期上的教学实录《追寻远去的父爱——我教(背影)及思考》,对《背影》作了“最有深度和智慧的解读”。笔者读罢,实难苟同,现不揣浅陋,谈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贵刊2013年第7—8期合刊上刊登了夏青峰老师的《“小数的意义”教学实录》一文(以下简称为“夏文”),夏老师新颖的教学设计和精湛的教学技巧值得我们学习。  相似文献   

13.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高中语文的经典篇目,如何鉴赏这篇经典诗歌,很值得我们思考。这里我们选取了三位老师的教学实录或教学策略,进行一下多元教育分析研究,以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4.
董水龙老师发表在《语文学习》2008年第1期上的教学实录《追寻远去的父爱——我教(背影)及思考》,对《背影》作了据说是“到现在为止”“最有深度和智慧的解读”。笔者读罢,实难苟同,现不揣浅陋,谈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是笔者在一次送教活动中一节《动点问题》的教学实录与反思,或许能引发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6.
庄红红 《考试周刊》2014,(76):51-52
本文通过三则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材料,引发学生的思考、质疑、批判与探究,在如何更有效地继承与发扬我国传统文化这个问题上,给了学生广阔的思考空间,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这是一堂公开课的教学实录,对于正在学习《先秦诸子散文》的师生有较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2005年第八期《小学语文教学》刊登了叶昌根老师的文章《以语言学习为重点,建构“问题导向课”》。我对文中的三个观点十分赞同,也引发了我对这个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在《江苏教育》2011年第2期作文教学难题求解专题中拜读了管建刚老师《修改教学:你准备好了吗?》一文,管老师在文中引发我们对作文修改的重视和思考,我深以为是。但是对管建刚老师认为的学生互改  相似文献   

19.
拜读了《语文建设》2013年第8期上徐江先生的系列文章《“完璧归赵”逻辑思维批判——(廉颇蔺相如列传)另类教学思考》(以下简称《思考》)、((教学生认识蔺相如是冒险主义者一(廉颇蔺相如列传)解读》(以下简称《解读》)和《培养学生珍贵的另类辨别力——(廉颇蔺相如列传)反思性教学实录》(简称《实录》),获益良多。但对于他的假设的某些具体分析,我们还是有话要说。  相似文献   

20.
《古诗两首》的执教老师是一位教坛崭露头角的青年语文教师。正如他的名字一样,他的教学才华在这个教学实录中得以初显。我以为让学生在比较中扣诗眼、悟诗情是实录的主要特色。这是值得赞赏的,也是古诗词教学带有规律性的反映,愿意为此写上些读后感,与老师共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