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并于2007年在上市公司全面执行.新准则的实施对会计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基于新准则的会计学教学体系的转化还相对落后.这一形势对于作为会计人才培养摇篮—高校本科会计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文章将探讨基于新的企业会计准本科会计学专业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2.
财政部2006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有了很大变化,成为会计界以及其他相关人士关注的焦点.文章通过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中会计处理的变化进行探讨,旨在加深对该准则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2006年2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对《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了修订.并在新准则中引入了固定资产弃置费用.针对固定资产弃置费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分析其与税务处理的不同.  相似文献   

4.
于立 《河西学院学报》2010,26(2):124-126
2007年1月,国家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已实施,新准则虽然做了很大的变动,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仍然被保留下来.该原则对于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提高企业经济决策、约束企业的虚假会计行为越来越被财务人员重视.本文着重探讨该原则在具体会计实务中的运用,同时对在运用过程中如何提高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张佳哲 《职业技术》2009,(10):89-89
2006年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在中国会计史上可谓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充分地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在中国实行会计变革的同时,也实现了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那么新的会计准则对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有什么重大的影响呢?换句话说,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在施工企业如何进行应用呢?笔者经过两年多日常工作的实践,  相似文献   

6.
新《企业会计准则》关于资产减值准备主要有计提范围、可以转回的资产范围、计提基础以及资产组合计提四个方面的变化,形成了独立的资产减值准则,更具操作性。本文从新《企业会计准则——资产减值准备》准则会计规范与现行企业会计制度中资产减值准则的异同谈起,剖析了现行资产减值准则存在的弊端,分析了新准则对企业的影响,并就此提出了自己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7.
朱瑛 《现代企业教育》2009,(10):138-139
2006年2月财政部下发了《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并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率先执行。本文通过对新准则与旧规范的比较,着重分析介绍了新会计准则下企业所得税会计理论的重大变化,提出了完善我国所得税会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周爱军 《考试周刊》2014,(90):149-150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为同一经济业务允许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提供了多种选择,会计政策选择有了实际意义。企业所选择的会计政策成为企业会计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长期以来,我国企业的会计人员习惯于按统一会计制度处理会计业务,即使是现在也很少真正理性地选择会计政策。这种状况,势必难以适应未来企业会计发展的要求。鉴于此,本文从会计政策的经济后果分析入手,对企业的会计政策选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对进一步规范企业会计行为起了重要作用,而会计目标理论是构建会计准则的基础,会计目标的核心和关键是财务报表目标。本文对会计目标和财务报表目标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0.
2001年我国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以下简称《准则》),《准则》的颁布规范了我国借款费用资本化的会计处理,提高了借款费用资本化会计处理的实务可操作性,但是我们认为《准则》在具体对借款费用资本化会计处理的规定上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和<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两大准则体系,这是我国会计改革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标志着中国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惯例的趋同.新准则的颁布给中职财务/会计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变化.本文介绍了财务会计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2.
将原来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更新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的新要求,也是我国在所得税会计方面的实践性改革。对所得税会计准则的重大变化之处和变化对企业产生的影响进行了严谨的分析,并提出了对所得税准则实施规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适应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协调与趋同的要求,财政部在2006年初在全面修订并颁布了新的会计准则体系。重新修订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一基本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但是新准则在实际会计活动中仍然存在一些困惑,本文在解析我国会计要素基础上,借鉴国际会计准则,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4.
会计准则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的行为规范,会计准则规定了各种会计要素的确认及计量的原则.新准则在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上发生了许多变化,如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应用范畴的扩大、债务重组准则的变化、新增加的投资性房地产及证券投资等准则,这些变革对企业会计核算理论、实务及会计人员的基本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会计准则的变化,将不可避免地使企业在现行准则下向社会提供的会计信息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5.
1 我国会计准则的变革   我国原有的会计基本准则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1992年,财政部在企业会计核算制度方面第一次进行了重大改革,发布了&lt;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gt;和13个行业的会计制度,从1993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后来又相继发布了13项会计具体准则.这些会计准则在当时的经济环境下发挥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的行为,加快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颁布了39项企业会计准则,其中第8号就是《资产减值》准则。(以下称新准则)。新准则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准则之一,其原因就在于该准则在第四章第十七条明确提出,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它的提出,能够客观反映环境变化对企业资产价值的影响,更加符合我国现在的会计体系和会计环境。  相似文献   

17.
新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成为会计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应当从强化法律、提高会计人员自身素质等做起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相似文献   

18.
2006年2月15日,39项企业会计准则和48项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正式发布,这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新的经济形势,新的发展阶段,社会审计的发展方向问题已经引起了会计审计界的高度重视,审计理论界和实务界的研究结论不断出现.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阐释自己的观点,为从事会计和审计工作的同行提供一些参考和讨论的素材.  相似文献   

19.
随着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以及一系列税收法律法规的完善,使得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目标逐渐出现差异,它们对会计事项的要求也随之出现了分歧。本文从我国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趋势的确立及基础条件着手阐述当前我国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国际模式,提出确立我国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适度分离的观点以及确立我国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适度分离模式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2006年2月15日,我国财政部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对资产减值的核算和披露进行了较大调整,目的在于解决企业资产泡沫问题,提取资产减值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实现管理当局的目的.本文以此为切入点,深入分析资产减值会计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该准则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