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沈从文是寻根文学的先锋作家,具有强烈的寻根意识。在都市和乡村的对比中,他发现了都市人病态的品性和湘西边民健康的人格。为此,他从湘西边民的人性人情、风景民俗入手,努力在原生态的湘西世界中,去发掘积淀在我们民族文化中的优良品质,借以重造民族精神品格,将鲁迅等现代作家对国民性的探讨推进了一大步,对当代寻根文学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正是湘西小说深层的文化意蕴所在。  相似文献   

2.
试论沈从文自我定位对其小说叙事模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理论上说,小说叙事方式体现着作家对作品所要展现的生命世界、人生意义的认识理解,是小说意蕴指向的符号信码。本文即想从这一角度探讨沈从文小说叙事模式与其自我定位的关系。本文认为在沈从文创作总体构架中形成鲜明对比的“都市生命世界”与“湘西乡村世界”实质上是沈从文认知中“自我与他者”模式在文学上的反映。自认为“乡下人”的沈从文以“湘西”为参照物(“他者”)展开他对“都市”也即他理解的“现代文明”(“自我”)的批判,而这造成了他在湘西题材小说中选择“说——听”叙事框架和客观化叙事的追求,产生小说叙事模式的矛盾,并进而影响都市小说的叙事方式。  相似文献   

3.
理论上说 ,小说叙事方式体现着作家对作品所要展现的生命世界、人生意义的认识理解 ,是小说意蕴指向的符号信码。本文即想从这一角度探讨沈从文小说叙事模式与其自我定位的关系。本文认为在沈从文创作总体构架中形成鲜明对比的“都市生命世界”与“湘西乡村世界”实质上是沈从文认知中“自我与他者”模式在文学上的反映。自认为“乡下人”的沈从文以“湘西”为参照物 (“他者” )展开他对“都市”也即他理解的“现代文明”(“自我” )的批判 ,而这造成了他在湘西题材小说中选择“说———听”叙事框架和客观化叙事的追求 ,产生小说叙事模式的矛盾 ,并进而影响都市小说的叙事方式  相似文献   

4.
李玉杰  邵智 《考试周刊》2013,(27):15-16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乡土小说作家,在中国文坛有"乡土文学之父"的美誉。他的乡土小说带着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他是湘西地域文化的抒写者。文章论述了湘西地域文化对沈从文小说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考察了三十年代后期沈从文小说创作中出现的一种变化,即:湘西社会变化中的堕落趋势逐渐成为他关注和表现的中心,其文体遂注入了更多的现实内容,抒情的笔致中也浸入了越来越多的现实讽刺。这和他原先充满牧歌情调的乡土抒情小说相比,显示了沈从文小说创作走向现实的倾向。对于这种变化的原因,本文从现实的社会政治压力、作家的文学观念和创作审美心理的变化等方面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现代作家沈从文先生笔下的湘西文字,毫无疑问属于我国文学宝库中最值得珍贵的那一部分。虽然沈从文写的是小说、散文,但在那些散发着乡土气息和充满山野风情的文字中,似乎总有一种如陶渊明山水田诗似的内蕴。在他留下的大量文字中,小说《边城》一直广受推崇,作品以素雅高洁的文字和轻灵飘逸的笔调为中国现代文学建构了一个独特的乌托邦世界—神奇优美的湘西边城  相似文献   

7.
沈从文湘西题材的文学有一个很重要现象,就是对湘西独特文化的文学呈现,这种文化呈现主要内容是湘西的民间信仰习俗,由此体现了沈从文文学叙事的独特性。首先,这种文学表达的文化基因显然与湘西古老的民间信仰文化体系完整性和神秘性是分不开的;其次,沈从文把丰富的民间信仰资源作为文学表现的重要对象;再次,沈从文开掘了一种独特的民间信仰叙事手法,来构建湘西文化的诗性特征;最后,这种民间信仰的诗化表达是沈从文对湘西文化进行文化反思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8.
具有苗族血统的沈从文,在其青少年成长和人格趋于成熟阶段,明显受到湘西苗族生活环境和苗族文化传统的多方影响.当后来的沈从文主动以文学方式反映他的故乡题材、以较理性的思维认知和评介本土文化时,湘西苗族文化作为他关照和反映的一个对象就显得十分自然.于是,沈从文通过自己的文章知识评介和文学作品建构,形成了对湘西苗族文化为主打的一种传播行为,尽管这种传播及其贡献在目的性、体系性、丰富性等方面同沈从文的整个文学世界创造与物质文化史研究成果相比较,显得不是特别突出,但对它作出必要的梳理和评价,就沈从文的研究视角而言,仍不失为一种积极的探讨.另外,对民族文化的一大传承前提就是传播,所以,沈从文对苗族文化的传播亦即是对苗族文化传承上的一种贡献,对于这种贡献人们不应忽视.  相似文献   

9.
沈从文的全部创作,可以看作是他出走故乡湘西后给早期的全部生命体验以一种完整的文学归宿。作为一个有独特创作个性的作家,沈从文创作的基本情感取向、艺术风格与其独特的家世、湘西独特的自然风貌及历史文化传统,尤其是与其早年的人生经历都具有直接而深刻的联系,沈从文的创作直接或间接地受到这些综合性因素的潜在影响。探寻沈从文的早期人生经历对其创作的影响,可以发现沈从文创作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  相似文献   

10.
刘进军 《甘肃教育》2011,(18):71-71
在中国现代文坛上,沈从文无疑是一个具有浓厚传奇色彩的作家。他出生行伍家庭,长于湘西边域。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沈从文的湘西题材小说反映了湘西人民的不幸和阶级压迫的深重,然而这些描写与揭露又大都是熔铸在民俗描写之中的。他的这些小说。没有浓烈的“火药味”,没有刀光剑影,没有使人惊心动魄的情节,  相似文献   

11.
王安忆是新时期中国文坛重要的作家之一。其小说风格在文坛上已经自成一家。特殊的文笔描写吸引了众多的读者。王安忆在小说的道路上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小说风格被读者从不同的角度加以研究。王安忆在小说叙事的过程中,不断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写作理论,尤以1988年提出的"四不"追求理念在当时文坛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在其后的文学创作中,王安忆始终遵循着自己提出的写作理论,从不加以变更。王安忆这种写作风格,给予其他的作家在小说的创作过程中很大的启迪。  相似文献   

12.
余华是当代中国先锋作家中成就最突出的一位,他的作品突破传统小说在形式、语言方面的限制和常规模式,在叙述形式、叙述语言、叙述母题、叙述结构等方面体现出自己特有的品质。本文将从他作品的先锋话语、暴力与死亡母题、叙述模式等几个方面探究其小说作品的先锋性表现。  相似文献   

13.
东西是广西文坛一位颇具灵性的作家,其作品带有强烈的现代主义风格。大多数评论家关注东西,多是关注他作品中深厚的思想底蕴和独到的艺术创作手法。本文以他的长篇小说《耳光响亮》为范本,透过文本细读,探求作品中独到的叙述特色和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14.
作为儿童文学的代表作家,曹文轩对儿童文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作品也因独特的创作观念和创作方式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他的小说主要通过儿童的视角这一诗学的形式来表现儿童成长过程中一次次历练之后的苦痛与温暖以及周边的冷暖人生,通过诗意化世界的构建来凸显人性美、人情美。乡土情结也是贯穿其小说中一个重要方面,不论是故乡的风土人情,还是故乡如诗如画的景物群像,都透着曹文轩对故乡一种解不开的特殊情结。  相似文献   

15.
田文海是山西省汾阳市一位中年作家。他的小说气清神远,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创作小说的手法也别具一格,为山西文学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相似文献   

16.
著名作家张中行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记叙性和哲理性散文。其记叙性散文形态新异、独树一帜,凭独特的题材和个性化的语言享誉文坛。在散文中张中行着力表现文人的意趣和文人独有的价值观;在题材关注和主题表达上与官方保持着相当的距离,因而作品呈现出明显的“非体制化”和布衣本色。其记人散文以“史家笔法”为主,力图还原人物的历史面貌;同时借助小说的白描手法,成功勾勒人物形象。但其部分作品也存在疏于选材和叙述交待过于细碎、内容芜杂琐屑等毛病。  相似文献   

17.
被视为新一代幻想文学代表的英国作家尼尔·盖曼(Neil Caiman),在其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坟场之书》中,一方面传承了英美哥特文学中的“黑色”元素,另一方面对哥特文学传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挑战与颠覆,创造性地运用陌生化效果、幽默元素、“过山车”游戏等策略改变了哥特小说中原有的恐怖趣味和模式化叙事,从而以惊人的想象力打造出一个儿童式的“哥特世界”,彰显出儿童文学作品与众不同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8.
寿生是一位有个性的乡土小说家。他的小说描写的总是家乡黔北务川的各色人物和由他们演绎的一幕幕动人的活剧 ,具有浓烈的平民色彩。作者站在底层人民的位置上 ,并热情观照着他们 ,使作品透露出苍凉的美学气质 ;不仅小说中的人物语言是方言土语 ,就是作家交待叙述性的文字也带有浓烈的地域色彩 ,方言俚语的运用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19.
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现代文坛上,徐訏无疑是别具一格的作家,这主要缘于他作品中特有的奇异色彩和浪漫情调,以及他游离于主流意识之外的边缘位置.本文主要从他的经历与文本去了解这个漂泊的都市之魂,了解他的孤独与创作,失落的悲情之旅对他的心理情绪及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显示了重庆当代作家个人实力的莫怀戚中篇小说,通过对都市男女感情生活的小说叙事,呈现出从都市言情到都市情色这样的叙事嬗变,并且在故事讲述之中出现了三男追一女到三女困一男的讲述模式转换,从而建构了一与多男女配队这一个人创作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