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冯友兰先生的人生境界说建立在以“理为核心的共相说的理论基础这,该说以人们对宇宙人生的觉解程度将人生境界从低到高划分为四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天地境界”是人生追求的理想境界,冯先生的人生境界说将人生境界划分为高低不同的层次,发出的为获得人生最丰富的意义和价值而追求对宇宙人生的全面了解、追求高层次的人生境界的倡导,突出理性、强调道德行为的自觉原则,强调公利、维护社会利益和民族利益等观点都值得肯定的,存在的主要偏颇是将“功利境界”与“道德境界”截然对立起来,在义利之辩上表现出抽象的道义性质。  相似文献   

2.
一、人生境界的内涵人生境界是指人的生活所达到的意义视域并标志着人的精神升华的不同层面,人生意义、理想和人的社会价值构成人生境界。人生境界是一种面对生活的高远人生态度,亦即是一种文化境界、道德境界。从文化学的观点看,道德教育的目标即是个体人生境界的提升。人生境界以人自我设定的存在意义为生成方  相似文献   

3.
冯友兰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哲学家和哲学史家。他从“觉解”入手,推出人生意义在于“觉解”,依据人对宇宙人生的觉解程度不同,将人生境界由低到高划分为四个层次: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冯友兰提出的人生境界说是融合了中西方哲学而形成的一套比较完整系统的人生哲学理论,并指出天地境界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最佳境界。但是冯友兰的人生境界说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4.
费利军 《成才之路》2009,(30):I0005-I0005
创建和谐社会,就应大力倡导人们追求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人民的人生,让更多人确立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他人的人生境界。平凡人生的高境界是人类精神永恒,倡导全社会的人追求利国利民的人生境界,杜绝有损社会和他人的活法再现,是创建和谐社会需要的道德伦理及精神支柱。共产党人是主张倡导全社会的人追求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人民的人生境界的楷模.弘扬英模正气,倡导高境界人生,使全社会的人都去追求高境界的人生层面,和谐社会就会大步向我们走来。  相似文献   

5.
人是通过其心灵来感知和把握这个世界的,世界在人的心灵中的存在方式或状态即我们所说的“境界”,因此,人从其存在的意义上可以被界定为一种境界性的存在。人的心灵的超越本性决定了人的人生境界处于不断的提升过程中。“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引导人追求人生的意义和生存的价值是教育的应有之义。人生对于人所具有的意义构成了人的人生境界,境界不同,人生对于人的意义便不同,因此,促进人生境界的提升是教育本真意蕴的体现。人生境界的形成是主客观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教育对人的人生境界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文章按冯友兰先生的“四境界说”,从低到高排列将人生分为四种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产物。文章通过对这四种境界的具体分析,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生境界及道德观,同时分析了“天人合一”的认知方式及其对现代生活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叶朗 《家教指南》2016,(6):36-40
文章从人之需求的三个层面入手,揭示出中国传统哲学和美学关于人生的最高境界为审美层面,即人的精神生活。审美活动可以引导人们有高远的精神追求,进而提升人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8.
冯友兰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哲学家。他根据人的觉解不同,开创性地提出了人生四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他认为觉解多者,其境界高;觉解低者,其境界低;天地境界是最高的境界。  相似文献   

9.
冯友兰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哲学家。他根据人的觉解不同,开创性地提出了人生四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他认为觉解多者,其境界高;觉解低者,其境界低;天地境界是最高的境界。  相似文献   

10.
人不同,人生境界也不尽相同。教师是学生的楷模、社会的典范、知识的传播者.不仅要时刻注重自己的职业素养和人格素养,更应该树立起好的道德形象去影响身边的人,让学生在学校生活阶段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行。本文主要从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的人生四大境界出发,重点从功利境界和道德境界来阐述优秀教师的道德修炼问题,旨在使优秀教师在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准则的基础上,树立更好的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形象,从而完善教师对社会所担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  相似文献   

11.
庄子哲学追求精神上的绝对自由的超越境界,在这一人生境界论上,庄子将真、善、美完整地统一在一起.而他仍是以“美”为最高境界的。可以说在庄子哲学中真善美是统一的,它们统一于精神绝对自由这一审美境界上。  相似文献   

12.
冯友兰先生提倡"觉解"的生活方式,主张以正确的生活方法指导人生,求取人生的意义与幸福。但是,确立人的生活方法,又不仅仅是冯友兰人生哲学与人生境界相合一的现实追求。冯友兰的人生哲学,在理论上的真正追求是要诠释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他对于人生的意义或者说人生价值的理解,是通过其人生境界论来论释的。  相似文献   

13.
人生的级次与价值是冯友兰"人生境界论"的核心内容,冯友兰根据人对宇宙人生觉解,把人生境界划分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并且依次论释了人生的价值。冯友兰的"人生境界"具有一定的思想价值,但也不乏局限性,设计和创造有价值的人生是其留给人们的普遍反思。  相似文献   

14.
冯友兰将人生境界分为四个层面: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其中,自然境界是最低的境界,天地境界是最高的境界。孔子的"君子"观念正是要教育人们如何从较低的人生境界提升到较高的人生境界,对于两千多年后的我们仍有不可磨灭的启迪。  相似文献   

15.
徐梅 《现代语文》2006,(10):85-86,94
文学说到底是人学。中国古代文学始终闪耀着人学的光辉:它关注、探索人的自我存在的价值、生命存在的意义;它追寻着一种理想而完满的人生境界。即使在人的生命最脆弱不堪的战争和政权交接的年代,这种对自由审美的人生境界的追求仍未中断,甚至更显强烈!  相似文献   

16.
冯友兰是20世纪中国著名哲学家,人生境界说在他的哲学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把人可能达到的境界分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  相似文献   

17.
冯友兰依照人的境界程度及其意义不同,把人的境界划分为四个类型,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人的道德境界形成的社会基础是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依据人们对生命价值、效用价值、精神价值和人的价值的领悟程度和对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自身与他人价值关系的不同态度,可以把人们的道德划分为不同的层次。  相似文献   

18.
特色与本色     
张禹 《吉林教育》2009,(5):33-34
冯友兰先生在《人生的境界》一文中把人的生存状态分为四个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其实中国基础教育的发展过程似乎也经历着这样几个境界。春秋时期的民间兴学,是人对文化、对教育的一种自然认同,教育的存在基本是一种自然状态。随着科举制度的产生,教育开始走入功利境界,受教育者为生存计,为稻粮谋,为黄金屋,为颜如玉,  相似文献   

19.
[定位 ]按照本单元的教学要求 ,主要是进行“质疑思辨”能力的培养。本文的内容实际上由三方面组成 ,即人生境界、哲学的价值及二者的关系。因此需要思辨探究三个方面的问题 :四种境界的高下顺次和区别 ;中国哲学的基本脉络和内涵 ;中国哲学在提升人生境界中的作用和意义。通过辨析 ,使学生有追求人生境界的积极愿望。[切入 ]1 .为四种人生的境界 ,寻找历史和现代的代表人物群。结合课文 ,为四种人生的境界寻找相关的代表 ,是一种有趣的学习活动。学生举出相关的例子 ,并进行交流讨论。由概念化的认识到具象化的认识 ,由泛化的认识到个性…  相似文献   

20.
冯友兰是中国当代最著名的哲学家之一。他学贯中西,道通古今,名扬四海,并创建了自己独特的新理学体系。其中,他对人的本质、人生价值的思考而形成的人生境界思想,影响深远。要全面了解冯友兰的人生境界思想,首先要弄清楚"觉解"的意思,其次才是他提出的人生四种境界,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当前,青年大学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和主力军。冯友兰人生境界思想,对高校德育工作突出人生观教育、高度重视"觉解"、注意对象层次性、灵活运用天地境界引领等方面,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