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周颖 《教学随笔》2007,(11):28-29
作文教学要善于开拓作文洲练渠道,多层次、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但我认为作文训练仍应立足于课堂。我们的阅读教学留出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接触文本、思考文本、感悟文本,最终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而课堂作文教学也正是要求教师创设旨境,唤起学生已经过去的热情和体验,让学生有话可说,而且“想说”、“要说”。当学生在语言文字中驰骋、体验真情、品味人生,受到情感的陶冶、智慧的启迪时,抓住生活契机,抓住学生情感敏感点,作文于学生想写作文时,作文于生活需要作文时,这样的课堂作文教学就会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在小学高年级的语文的教学中,学生接触到写作不久,因此作文教学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提到小学生的语文写作训练,很多老师都会形成一种误区:要么包办完成,精批细改;要么大笔一挥,批上日期就行了。同时作文本一发下来,学生也不会怎么看重老师的批改,久而久之,写作就形成了一种形式。其实作文的批改是作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写作效果的检验,也是写作指导的继续与深化,作文批改不是作文教学的结束,而是一个新的起点。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作文的批改的质量好坏影响着学生的写作兴趣的高低,怎样通过个性化的批改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相似文献   

3.
<正>作文,作为表情达意、抒写性灵的有效载体,理应深受学生的欢迎,但是时下中学作文教学现状却堪忧。学生听说要写作文,总是唉声叹气,要么无话可说,勉强凑足字数,要么行文板滞,生气不足。这些现象折射出来的是作文教学的弊端:一是无序性,作文训练缺少系统性,随意性太强;二是漠视学生  相似文献   

4.
李发平 《现代语文》2006,(9):117-118
在中学作文教学中总存在两大弊端:一是作文教学不得法,阅读与写作脱节;二是作文训练不到位,作文成效不明显。不少学生在作文时,存在着要么无话可说,要么语汇贫乏,要么技巧不够等情况。这种状况,使作文的教与学处在尴尬的境地。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我认为:应该从博抄到仿写,从而提升到求新。我个人认为这是一条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吕叔湘先生曾说过:“任何技能都必须具有两个特点:一是正确,二是熟练。要正确必须善于摹仿,要熟练必须反复实践。”这句话可谓真知灼见。下面就谈谈这条提高作文水平的途径的具体操作。  相似文献   

5.
正阅读与写作是语文学科的两个有机部分,如何处理好阅读与写作文的关系是语文教学中比较棘手的问题。很多语文同仁都在尝试把这两方面有机结合起来,要么在课文中渗透写作特点,要么在作文中把某篇文章作为范本让学生感悟。那么,究竟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这里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一、体味文中情感,积累写作手法中学生要想写出一篇好的作文的前提是吸收和积累,没有文笔、词汇、情感  相似文献   

6.
万学花 《教学随笔》2022,(3):125-127
写出真情实感是优秀作文的重要衡量标准.指导学生写"真情作文"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学生习作提升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真情作文"的特点,积极开展教学指导工作,帮助学生在习作中融入自己的真实情感,提升学生习作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向明 《现代语文》2006,(2):98-99
反思一:新课程标准下作文教学的实施现状怎么样? 旧有的写作训练模式或其体系至今未曾得到大的突破,技巧理论派仍大行其道。作文教学的现状并不让人感到满意,给人的感觉要么还是走老路,继续授之以鱼,要么就是提一些大而无当、似是而非的概念让学生云里雾里,不知所措。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新课改形势下的作文教学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不少学生不爱写作,语文教师常常困惑于作文教学无计可施,困惑于自己不能让学生大幅度提高作文成绩。那么,如何更好地发挥作文课的作用,调动学生作文的激情,写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习作,成了众多语文教师关心的话题。一、在作文教学中融入创新思想的重要性传统的作文教学观念陈旧,方法单一。作文教学模式受传统思想的束缚甚严,总是一味地按照"教师命题—学生作文—教师批改—教师讲评"的模式运行,学生被动、盲目、违心地按照老师的要求去拼凑"遵命文章"。他们写出的东西没有真情实  相似文献   

9.
正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考试中占着相当大的分值。但是,长期以来,作文却是约束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环节。好多学生一提作文就头疼,感觉无话可说,无从下笔。所以,写出来的作文要么东拉西拽,空洞无实;要么就是流水账。把自己一天从早上吃什么饭到晚上睡觉一直写下来,平淡乏味。因此,提高初中生的写作水平势在必行。我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他们就会迸发出对作文训练的积极  相似文献   

10.
目前老师在进行写作教学时,要么重理论技巧,高屋建瓴地讲一些方法规律,缺乏必要的实践训练,学生听后如坠云雾之中;要么只针对作文训练就事论事,对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缺乏理论深化.作文教学要把握好度确实很难,被师生认为是语文教学中一块难啃的骨头.  相似文献   

11.
作文是学生学习语文、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一种外显行为。然而提到作文,一些小学生往往唉声叹气,视作文为畏途。部分学生在写作时,要么觉得头脑空空、言之无物,要么东拼西凑、敷衍塞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  相似文献   

12.
祁尚森 《阅读与鉴赏》2007,(8):66-67,74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随着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作文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仍害怕作文,讨厌作文,提到作文就头痛。这一部分学生作文时冥思苦想,满脸痛苦。痛苦后的产物要么是干巴巴的豆腐块.短小而不精悍;要么是洋洋千言,却是废品一堆。  相似文献   

13.
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尺度,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最高体现,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可当前作文教学的现状是:学生难写,要么泛泛而谈,东拼西凑,要么选材陈旧,单调乏味,甚至总觉得无话可写,或干脆不写。  相似文献   

14.
作文无疑对每个学生是一件难事,头疼事,更何况老师一出口就是六百字或八百字以上的作文.对于每天只捧着书本,背着书包来往于家校之间的学生来讲只能是要么大搞"参考",要么老生常谈,哪还有什么质量可言,久而久之,写作水平没有提上去,反而对写作失去了兴趣.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初中作文教学改革已是箭在弦上。我们的作文教学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从文本走向人本,要让学生敢于抒真情,展个性,那么以后的作文教学之路将越走越宽。  相似文献   

16.
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曾说过:“社会上的写作培训班是专掏青年的腰包”,现在畅销的各式各样的作文大全,无疑也是赚取家长和学生的钱,对于作文恐怕帮助甚微。很多老师对作文教学的感受是像吃中药一样,见效缓慢;很多学生对作文觉得无处下手,要么无话可说,要么语言干瘪无味,怕作文。如何解决作文教学的痛苦和困惑,把老师和学生分别从难教和怕写的尴尬境地解放出来,让教者乐教,写者乐写。  相似文献   

17.
陈根辉 《教师》2012,(31):62-63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的作文批改应当怎么写评语。才能让学生的写作更上一层楼?这是让很多语文老师困惑的问题。教师用心书写的评语.有着催化剂的作用,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质量。所以。我认为作文评语应倾注真情。  相似文献   

18.
多年以来.高中作文教学一直处于一个困惑艰难而又尴尬的境地。学生只要一听到写作文就头痛,老师一批到作文也倍感头痛。一篇作文布置下来,学生要么半天凑不出百把个字.要么稀里哗啦、东拼西凑、生拉硬拽一大堆。其中的内容空洞、牵强附会、思路不清、逻辑毛病、文法错误、表达不准等问题已到了不容人忽视的地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也是难点之一。对于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他们对作文的思想负担很重。往往一提到作文就感到头痛,这些学生拿起笔来,总是望眼欲穿,咬烂笔杆,绞尽脑汁,就是写不出几行字来。即使勉强完成,要么是空话、套话,没有真情实感;要么是东拼西凑,前后不连贯。这种种问题的出现是值得我们语文教学工作者深思的。那么如何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呢?笔者认为从以下几方面去做比较可行。  相似文献   

20.
周阳  谭长林 《考试周刊》2012,(76):46-46
中学生作文常常无从下笔,写出来要么空洞无物,要么千篇一律,看着每一次同样的等第和评语,久而久之就失去了作文的兴趣。如何让中学生走出困境,愿意写作,快乐写作呢?这是作文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带着这个问题,笔者进行了以下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