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初识经典《昭明文选》,初名《文选》,是由我国南朝时期梁国太子萧统主持编选的一部诗文总集,因为萧统死后谥号为"昭明",因此被后人称为昭明太子,这部书也随之被称为《昭明文选》。《昭明文选》是一部研究先秦至南北朝时期中国文学的珍贵文献资料,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部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诗文总集,《昭明文选》传播范围广、影响大。伴随着对外文化交流的深入,其对与我国关系密切的朝鲜半岛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梳理《昭明文选》的传播史,并将《昭明文选》在中国与朝鲜半岛的传播情况进行对比,可窥斑知豹地审视中国文化对朝鲜半岛文化的影响,对促进中国与朝鲜半岛文化交流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昭明太子即萧统,由于他编的一部《文选》(即《昭明文选》),而使他享有盛名。古代贵族向来有养士之风,如吕不韦养士而编写了《吕氏春秋》;汉文帝之侄淮南王刘安招致  相似文献   

4.
《昭明文选》是我国现存的最早一部文学作品总集,收录了先秦至南朝梁时的文学作品七百多篇,作者达一百三十余家,体度宏大,抉择精当,各种文体大至齐备,编篡者是梁昭明太子萧统。昭明太子选文的动机到底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5.
萧统编订的《文选》是我国最早的文章总集。萧统(501—531),字德施;南兰陵(今江苏常州西北人)。南朝梁武帝萧衍长子,幼时立为太子,未即位而卒,谥号昭明。他自幼遍读五经,爱好文学,后与刘勰等才学之士讨论篇籍,商榷古今,编成《文选》。所著已佚。明人辑有《昭明太子集》。《文选》,世称《昭明文选》,共选入先秦至  相似文献   

6.
《文选》的编辑宗旨是"选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便来学之省览"、"作为辨析文体、指导写作的范文"、"为宣传萧统的折衷派文艺政策服务"、"对前代文学进行全面总结"与"为满足疾病缠身的昭明太子的赏读需要"等说均似非《文选》的编辑宗旨。对《文选序》与《文选》进行综合考察的结果是,《文选》的编辑宗旨当只有一个,即为方便读者阅读与欣赏内容雅正、形式华美的作品。昭明太子酷爱文籍的生活情趣与南朝统治上层爱好文学风气的盛行,是《文选》得以编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古代文学繁荣的南北朝时期,在风光绮丽的江南,相继出现了两部辉映文坛的诗文选集——《昭明文选》和《玉台新咏》,成为中古文学百花园里两朵引人注目的奇葩。令人欣喜的是,我校文学院张葆全教授继主编、出版六卷本《新编今注今译昭明文选》(台湾黎明文化公司,1995)后,现又出版了他多年潜心研究的新成果《玉台新咏译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相似文献   

8.
被誉为"中国总集之祖"的梁昭明太子萧统,一直是史学界和文学界关注的对象。历史上,一些地方曾有昭明太子遗迹或因昭明太子而得名的祭祀场所、宗教或世俗建筑,昭明太子甚至成为江西、安徽贵池傩戏祭祀的神灵。一个萧梁时期的东宫太子之所以历时千年仍被后世奉祀,这不仅与其自身的道德修养及《文选》在文学史上地位的不断提升有关,也是佛教世俗化、国家、民间等各种力量的推崇与神化的结果。佛教在世俗化的过程中为吸引信众,将昭明太子吸纳到自己的神学体系中大加推崇;国家将其作为教化民众的工具;而民间则因其"神力"将他奉为地方保护神。  相似文献   

9.
东汉末年,五言诗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成熟的阶段,标志其最高成就的就是《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是汉代无名文人创作的抒情短诗,最早被选录在梁朝昭明太子萧统的《文选》里,题为《古诗十九首》,后世一直沿用这一名称。  相似文献   

10.
《文选》是我国第一部文学总集,其具体编纂者问题一直未得到确切的解答。近年来,专家们对《文选》的实际编纂者问题的讨论愈加深入,形成了几种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即:萧统独立编纂、萧统及群臣都有可能参加编纂、刘孝绰主持编纂、萧统主持刘孝绰按照萧统的文学观组织编纂。笔者拟对此问题争论情况加以综述,为进一步讨论提供一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1.
《昭明文选》和《文心雕龙》都对文体加以分类,特别重视诗和赋两种文体。但它们是两部性质不同的书,对文学分类的角度也不尽相同。《文心雕龙》作为一部理论著作,重在研究和阐述各类文体的历史发展及创作特征;而《昭明文选》是一部文学作品的选本,重点在选出各类文体中最优秀的代表性作品。前者偏重于从文学理论方面去研究文体的类别,而后者则偏重于从文学创作角度区别不同文体。前者以理论为标准,不论作品好坏,只要有理论上的意义,就需要提出来讨论;后者以创作为标准,选出优秀作品,有些文类没有好作品,则可以不选。  相似文献   

12.
《昭明文选》中赋体名篇佳作较多,所反映内容从先秦至南朝梁初,具有较强的时事性和相当的广泛性。而赋体中的多数篇目对"上巳"节日风俗已有记载,不仅对魏晋南北朝社会民俗研究有一定价值,对其以前风俗文化的考辨,也是不可或缺的文献资料库。"上巳"因时代而变迁,既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又能展现成熟的民族特色。因此研究《昭明文选》赋类中的"上巳"习俗对研究中国文学的发展与演变有着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萧统为何对陶渊明高评低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萧统作为昭明太子在文化上做了两件影响后世的大事:编辑整理《陶渊明集》和主编《文选》。然而二者之间又存在着较大反差:即对陶渊明人格的高评与对其诗文的低选。究其原因,其太子身份、个人爱好与时代审美趣味等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萧统与《昭明文选》●李捷《昭明太子文选》又略称《文选》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古代诗文选集。前年到香港访问,在会见南怀谨先生时,他在谈话中提到此书,我在书店留览时,也看到了不同版本的《文选》,在报刊杂志上,也曾读到援引《文选》中诗文的篇章,由此可见《文选》影...  相似文献   

15.
“诔文”属于哀祭文中的一种,在《文心雕龙》与《昭明文选》中同时有这种文体,而因两部著作的作者创作时间、所持身份、著作时间、文学观念的不同以及著作的体例的差异,使得刘勰和萧统在诔文的选择上有了明显的差异.刘勰更侧重于对诔文追本溯源的评价,其中有评价高的作品,也有给予不好评价的作品,相比较下而对读者产生导引作用;萧统则是在《文选序》中总评以后选入他认为是上品的文章,并没再有更多的评述,是用一种选文的倾向来导引读者,因而二者选文不同和选文标准的分析是值得深入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萧统《文选》是甸古代一部著名的诗文总集。远在隋、唐之际,研究《文选》即形成一种专门的学问叫作“《文选》学”。《文选》对后世文学的发具有锭的影响。本文回顾了20世纪中国《文选》研究的主要情况,指出“五.四”以后,《文选》学衰落,而近几年《文选》研究又有了新的发展,肯定了黄侃,高步瀛和骆鸿凯对《文选》学的贡献,对今后的《文选》研究寄予厚望。  相似文献   

17.
齐梁时期,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撰了我国文学史上现存最早的一部文章总集<文选>.此书自唐李善加注释后,得到广泛流传,该书对于我国的文学及文学观念有着极大的影响。本文认为在文学的众多功能中,萧统尤其注重文学的审美愉情功能,其选文的标准也是以文学的审美价值为主导的。对于文学审美愉情功能的重视,正是“文学”日趋独立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8.
《文选》和《玉台新咏》,是六朝具有代表性的诗文总集。《文选》的编纂者是昭明太子萧统;《玉台新咏》编纂的指使者,是萧统的弟弟萧纲。令人惊奇的是,虽然两本总集编纂的对象有部分相同,但它们编纂的思想和艺术眼光却迥然不同。假如说,《文选》代表了传统或古典主义的文学思想,《玉台新咏》则代表了当时革新的流行的文学思想,这同时反映在一个大家庭的兄弟之间,是很有意思的。比较两者的不同,揭示其中深层次的内涵,不仅对理解齐梁文学,且对中国文学发展轨迹的把握,都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文选》是萧统编纂的一部重要文学选集,对后世文学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影响。李密的《陈情表》也被历代文学评论界予以高度评价。萧统选入此文,一方面符合其《文选》选文的标准,另一方面与萧统个人因素相关,同时也与当时的社会时代潮流相合。文章试图结合具体的历史、政治、文化进行深入探究,将其选录宗旨的多方面性尽可能地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20.
苏轼论《文选》琐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轼是北宋的大文学家,他对《文选》的评论,对后世颇有影响。苏轼论《文选》有得有失,本文对此进行评判。由于苏轼不喜《文选》,感情用事,常有贬低《文选》的现象,对此本文则加以驳正。《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对后世文学有深远的影响,正确地评价《文选》,是我们今天研究《文选》学的一项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