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岁末年初的“马桥事件”“抄袭”和“模仿”从何谈起———著名作家李锐谈“《马桥词典》事件”(摘自《中华读书报》1997年1月8日)百姓张颐武和王干共同制造的“《马桥词典》事件”在大江南北文坛内外流传之时,也引起了文坛的强烈震动。对于这一事件,李锐说:说...  相似文献   

2.
工人日报2008年度好新闻"连续报道和系列报道"类别评出4组稿件,按26名评委投票数字排序分别是:《"阳宗海砷污染事件"追踪报道》(一等奖)、《工会两地书:各出新招求实效》、《"神七"飞天特别报  相似文献   

3.
今年4月,在乌鲁木齐,当一名汉族女大学生遭遇歹徒抢劫时,19岁的维吾尔族打工青年艾尼·居买尔挺身保护,被歹徒刺成重伤。此事经《新疆法制报》持续强势报道后,在社会上激起了强烈反响。随后,中央媒体相继介入报道:6月1日,央视《东方之子》栏目对艾尼事迹作了专题报道;6月3日,央视名牌栏目《焦点访谈》报道了艾尼的事迹。在这一事件的报道中,始终由《新疆法制报》来“领跑”,该报的系列报道因持续时间长、策划周密而广受好  相似文献   

4.
引发网民强烈关注的“徐武事件”,6月10日有了结果,徐武终于得以出院,让牵挂徐武命运的网民松了一口气。这一事件中媒体的表现可圈可点: 《人民日报》成为众媒体跟进的一面旗帜。在事件升级、网友热议的当口,5月5日,《人民日报》刊发评论《“精神病收治”不得偏离法治轨道》,立场鲜明地对“徐武事件”中有关部门的处理不当提出批评,引起网民极大关注,受到网友盛赞。中央电视台也在《东方时空》、《新闻1+1》等多个栏目对此做了报道。  相似文献   

5.
1992年8月28日《南方日报》一版头条发表了我与南方日报记者李棠辉、湛江日报记者刘秋伟一起采写的通讯《竞争对手为何成冤家?》,并开始了遂溪县洋青镇抢肉事件的系列报道,到10月18日刘维明副省长就这一事件发表署名文章,前后50天,共收到社会各方面来信来稿400多篇,发表49篇,在  相似文献   

6.
辛尔露 《东南传播》2014,(1):122-124
《环球时报》社评从创办以来,以国内外重大新闻事实和重大时政作为评论对象,并一直保持出报即有社评、大事即有社评的强时效性,从而获得了很高的舆论关注度,产生了广泛而激烈的舆论影响.然而,《环球时报》社评或许还有值得关注的一点:就是其对某一重大事件展开的“打井式”追踪评论、跟踪报道,本文就将以“斯诺登事件”为例来探讨和分析《环球时报》社评“打井式”系列报道的这一特色、亮点.  相似文献   

7.
吴迪 《新闻知识》2001,(5):31-32
40年代《申报》的社会新闻版,经常刊载上海本埠或全国各地的珍闻异事巨案异象、风花雪月等等新闻事件,都是当时的广大读所喜闻乐见的,然而,1948年4月至7月《申报》却刊登了一系列最终被证实是假造的关于“杨妹事件”的连续报道。人们因此不禁要问,在当时中国享有极高声誉的《申报》缘何做出了这样对广大读极不负责的报道,以及究竟是哪些因素诱发了此系列报道的出炉,现在就让我们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以历史的眼光去审视这一引起当时社会轰动的新闻事件,并揭示出对新闻“把关人”在判断新闻真伪和决定新闻权舍时,产生重要影响的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8.
从1998年9月到11月,中国青年报陆续刊发《西宁烈士陵园卖墓事件》系列报道.引起了舆论界的关注,国内至少有50家新闻单位相继转载。一些报刊还加注编者按,配发评论员文章,对西宁烈士陵园不负责任的举动给予指责和批评。但是,省市民政部门顶住舆论监督。维护局部利益,致使这一事件越来越变得复杂化。对我来说,这是一次难忘的采写历程。1998年5月下旬,记者正在交叉采写追踪两组重大系列报道,即后来在全国造成很大影响的“西宁垃圾猪”报道和“金苹  相似文献   

9.
“巨能钙事件”被炒得热火朝天,源于《河南商报》2004年11月18日的一篇报道。《河南商报》称:“我们发表这篇报道,目的只有一个:协助政府整顿混乱的保健品市场,保护消费的合法权益和人民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这篇报道发表以后,一些省市的药店纷纷将巨能钙撤下货架。如果巨能钙确实在食品安全上不存在问题,那么,媒体的行为侵权吗?  相似文献   

10.
陈华 《河北广播》2006,(5):49-52
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于2006年7月1日正式开通运行,河北电台交通频道就这一重大新闻事件策划的《天路对话》系列报道节目,在经历了一波三折之后终于按计划顺利播出,我也有幸成为北京西至拉萨首趟进藏列车190余名中外随行记者之一。7月1日晚21:30,我搭乘北京西开往拉萨的T27次首发列车开始了47小时30分的“天路”之旅。厚厚地采访记录,  相似文献   

11.
“贾君鹏事件”:媒介事件与社会的“集体记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小平  王子毅  董朝 《今传媒》2009,(12):16-18
一、贾君鹏事件:新媒体“媒介事件”的典型文本1.“媒介事件”的概念演变:从卫星电视到新媒体1992年,丹尼尔·戴扬与伊莱休·卡茨在《媒介事件》一书中将“媒介事件”定义为:“那些令国人乃至世人屏息驻足的电视直播的历史事件——主要是国家级的事件”。  相似文献   

12.
杨晓霞 《新闻知识》2001,(10):17-19
2001年7月13日北京时间22:10,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在莫斯科世界贸易中心会议大厅宣布,北京获得2008年夏季奥运会主办权。“北京赢了”“2008属于北京”“神州大地竟夜无眠”。当晚,电视实况转播了这一盛事,屏幕上不断闪出的四个字“我们赢了”最直接地表达出中国人获胜后的狂喜:北京赢了,中国赢了。按照丹尼尔·戴扬和伊莱休·卡茨在《媒介事件》中的界定“北京申奥”这一事件已经成为了“媒介事件”。所谓媒介事件,“是对电视的节日性收看”,“是关于那些令国人乃至世界人屏息驻足的电视直播的历史事…  相似文献   

13.
《武汉晚报》2009年8月10日起推出系列报道《城长60年》,用一个多月的时间聚焦武汉各个城区。是武汉晚报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策划的最具创意、最有特色的系列报道之一。这一报道。定位于“一次关于城市和成长的对话:一次关于家园和发现的对话:一次关于未来和梦想的对话”,旨在“走进武汉城区,对话家园梦想,见证辉煌历程”。  相似文献   

14.
找饭店吃饭,许多人常会去家常菜馆,今年春天我们辽宁电视台卫星频道推出的大型春耕农事系列报道《春暖农家》,也尝试了一把新闻的“家常”做法。从3月10日开始,50期滋满味足的络暖农家》系列报道在辽宁卫视两大栏目《辽宁新闻》和《黑土地》陆续播出后,不论从观众还是在业界都收到了良好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李卫红 《新闻窗》2006,(3):56-57
前不久,2005年度贵州新闻奖揭晓,本人参与策划和采写的《贵州“两基”攻坚》系列报道、《抗战老兵回家》系列报道、《我省人才流动喜现“入超”》等分获一、二、三等奖。很多同事在恭贺之余,总不忘问:你一次囊括如此多的奖项。有何诀窍?其实,诀窍谈不上,感悟倒有一些。联系此次获奖作品及近些年来的新闻编采实践,笔者最大的体会是,在新闻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  相似文献   

16.
山西煤改事件中投资人的命运备受关注,是在温州商报刊发“温州资本深陷山西煤矿”的系列报道之后。政府部门、经济组织、经济学者、法律界人士、媒体记者等纷纷关注山西煤炭投资人的命运,这原本是一件好事。然而到了后来,却出现了拿投资人的命运炒作自己的事儿。  相似文献   

17.
《新闻世界》2008,(11):14-14
今年8月26日至29日,新安晚报持续关注合肥市窖井伤人事件,并推出“窨井追问”系列报道。26日A1版的《“吞人”窖井仍旧张着大嘴》,报道女青年刘燕回家途中跌入一口无盖窨井,造成脾脏破裂和两根肋骨骨折;27日A7版的《无盖窨井“吞噬”七旬老太》,报道73岁的程志桂老太太被无盖窖井吞没身亡;  相似文献   

18.
1948年10月12日,在当时的文化出版中心上海,发生了“利群事件”。这是继1947年7月和9月,国民党当局先后策划“《文萃》事件”、“富通事件”后的又一次迫害进步出版业的严重事件。“利群事件”事态之严重,受牵连被捕人员之多,牺牲之大,震撼了沪、宁、粤、港等地的文化、教育、出版各界。  相似文献   

19.
去年7月19日至10月19日,《齐鲁晚报》组织策划了济南“7·18”英雄群体事件大型连续报道,成为晚报创刊以来策划最为成功、报道规模最大、影响最为广泛的系列报道之一。  相似文献   

20.
“媒介事件”的概念在传播学中由来已久,丹尼尔·戴扬和埃利胡·卡茨在《媒介事件:历史的电视现场直播》一书中将媒介事件定义为“对电视的节日性收看.即关于那些令国人乃至世人屏息驻足的电视直播的历史事件”。‘遂个“戴卡”定义,其中有两个关键词:“电视”和“历史事件”,而电视无疑在该定义中处于核心地位。事实上,所谓“媒介事件”在这里就等同于“电视事件”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