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对外贸易的微观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对外贸易微观基础建设完成了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目标的对原有一元化主体的重塑,创立了多元化主体为特征的微观基础。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对外贸易微观基础结构需要进一步完善。微观基础中的各个主体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培育其特有的核心竞争力,以错位竞争、优势互补的理念确立各自在外贸行业全球化发展中的不同的功能定位,实施相应的经营战略,避免过度竞争和无序竞争,形成一个灵活协调的、健康完善的外贸微观主体结构,提升中国对外贸易行业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整体优势。  相似文献   

2.
浙江外贸转型的现状及面临的困境是阐释其战略选择机理的基础。经实证分析,危机后浙江外贸转型实效不显著,并遭受国内外不利经济条件的影响。浙江外贸转型应适应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发展传统竞争优势,并进一步挖掘新的竞争优势,来厘清转型战略。  相似文献   

3.
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在我国的运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是目前流行的最新国际贸易理论学说。该理论对我国制定外贸发展战略和发展对外贸易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简述了波特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并就其理论在我国的实际运用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与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洪涛 《文教资料》2005,(23):58-60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发展了传统比较优势理论,实现了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的飞跃。入世后,我国将在更广的范围和更大程度上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只有转变到以竞争优势为导向的外贸发展战略上来,从注重比较优势的发掘和发挥转变到注重国家竞争优势的培育,才能经受住挑战,把握住机遇,不断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文国韬 《广西教育》2008,(29):24-26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步伐的不断加快,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校际竞争日趋激烈。在激烈竞争中如何求生存、谋发展?我们认为必须要有战略眼光,即牢牢把握通过对学校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形成自身的竞争优势。而竞争优势主要取决于核心能力。那么,什么是核心能力?应该如何培育学校的核心能力?为此,我们作了积极的思考、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6.
基础设施是各类经济活动依存的经济系统,基础设施对产业发展的特殊意义在于支持和保障了特定地区有竞争能力和有潜在竞争优势的产业的成长,使其竞争优势在市场中充分发挥和扩张。云南由于基础设施滞后,制约了云南产业竞争优势的形成和发展,因此,应通过扩大融资渠道、引入竞争机制、放松进入规制等方面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要从产业发展和系统化角度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才能使基础设施有效促进产业竞争优势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物流已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的利润源和竞争资源,其所蕴涵的巨大潜力正在得到政府、企业和学术研究领域的重视。当今世界的众多大型跨国企业,已在该领域逐渐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对于我国企业而言,如何借鉴其经验做大做强,形成自身不可替代的竞争优势已是摆在企业面前的紧迫课题。  相似文献   

8.
高校竞争优势及其形成经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前高校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竞争优势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性已逐步为人所认识,但何为高校竞争优势、高校竞争优势是如何形成的等一些问题都未能得到很好的解答。本文拟对高校竞争优势及其形成经验进行分析,以能为新时期我国高校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9.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对外开放取得很大成就,但是国际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使得我国对外贸易出现一系列新问题:出口产品多数是劳动密集型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使得我国的出口利润很低;出口导向型贸易使得我国经济过分依赖出口,从而引发的贸易摩擦不断,外贸依存度加剧,使得我国经济容易受到国际经济波动的影响。因此我国应该加强自主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增强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扩大内需,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化。  相似文献   

10.
《邢台学院学报》2017,(1):97-99
以"京津冀协同"和"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为背景,首先分析了河北省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河北省对外贸易规模不大、结构不优、主体不强和市场集中度偏高、政策扶持力度不够。然后提出进一步发展河北省对外贸易应采取的措施,即协同发展构建外贸新格局、突出重点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壮大出口主体增强外贸活力、开拓多元国际市场扩大发展空间和完善外贸政策扶持体系。  相似文献   

11.
波特提出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认为,一国国家竞争优势主要决于六个因素。该理论对我国国家竞争优势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入世后我国面临的国际经济发展形势和国际竞争环境使我国国家竞争优势的培育和外资发展战略从比较优异导向到竞争导向的转变成为必然,而政府和企业这两个不同的主体在国家竞争的培育过程中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但却是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WTO的宗旨是消除各国间贸易障碍,推进全球贸易自由化,而其运行的依据则是以比较优势学说为核心的自由贸易理论。中国加入WTO后,如何利用本国的比较优势扩大国际贸易来加速经济发展,对此循着自由贸易理论演变的历史轨迹进行了初步的理性思考。随着新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影响各国比较优势的“外生性因素”正在向“内生性因素”转化,并可由此改变一国的生产结构和贸易结构。在这种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应从比较优势发展战略转向竞争优势发展战略,避免落入“比较优势陷阱”,并从政府、产业、企业三个层面共同努力,以尽快获得国际竞争优势,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相似文献   

13.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s economy,the role and status of foreign trade is increasingly important.Trade structure is the foundation of a country’s foreign trade;the trade structure’s alteration is not only connected with the foreign trade,but also the economy development.Since the reformation and being open to the world,China’s foreign trade has developed steadily both in scale and structure.However,the structure of foreign trade imbalance has been plagued with a key factor in China’s foreign trade.Structure of foreign trade imbalance not only reflects the structure of China’s internal economic imbalances,but also affects our exports more competitive.In this paper,the theory will propose suggestions for the foreign trade China.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后期,中国传统出口商品总体上仍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也正是这种优势,不仅延缓了中国以消费性工业品进口和以农矿原料及手工业品出口为主的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形成过程,同时也使得中国对外贸易的半殖民地化较之社会性质的半殖民地化的步伐大为减慢,中国对外贸易在此时并没有完全跌入低谷。  相似文献   

15.
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相关理论及其解释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邦宏 《教育研究》2005,26(6):54-61
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从优势的角度解释了国际教育服务贸易产生和发展的原因,我国的汉语、中医是有绝对优势的学科,经济、工科等是有比较优势的学科。要素禀赋理论解释了优质教育资源丰裕度对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影响,我国的学科教育资源丰裕度呈梯级结构,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新制度经济学理论解释了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制度因素,我国具有多种产权形式的教育机构、跨国教育机构等,对教育主权很重视。竞争优势理论解释了国家在国际服务贸易中取得竞争优势的内部和外部条件,我国须尽快培育自己的竞争优势。经济一体化理论解释了国际联合的重要性,我国要加强与国际同行的合作。  相似文献   

16.
经济学领域理论及实证研究一直以国际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的关系为主题.实践证明,对外直接投资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有利也有弊,有利是指它可以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减少贸易摩擦,加大对贸易投资国的经济干预和控制,从而提高经济实力和经济话语权.弊端在于,对外直接投资存在一定的投资风险、贸易抵制,使国际投资产生动荡,甚至会引发经济危机.本文则试从对外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的相互关系的角度出发,进而探讨对外直接投资(FDI)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我国的贸易出口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7.
1870-1931年,中国的饮食物及烟草类、制成品类的比较优势量不断下降趋势,劳动密集型产品比较优势不断丧失,逐渐转变为缺乏比较优势的产品;同时,随着中国自然资源得到大量开发以及新式轻工业的发展,原料及半制品类、杂货类的比较优势量逐渐上升势头。由于缺乏必要的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近代中国劳动力丰富的比较优势并没有直接转变为中国对外贸易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8.
国际贸易理论长期以来是建立在比较优势,即获得比较利益基础上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国际化,各国在对外贸易战略上都在进行着不断的调整,以期在现有的比较优势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这是国际贸易战略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19.
用比较优势理论分析中美贸易顺差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美国理应是贸易强国。但在中美贸易中,中国确取代日本,成为美国第一贸易逆差国。巨额的顺差,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国,外汇储备的增加,造成了人民币升值的巨大压力。因此,面对中美贸易顺差,中国政府应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提升中国的产业架构,提高中国企业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中国加入WTO以来,OEM进入我国并高速发展,每年占有贸易总额50%以上。中国一度被称为"世界工厂",背后却隐含着中国企业的血泪辛酸。充足、廉价的劳动力与原材料,吸引世界各国在中国寻找OEM合作代工生产厂家。从贸易格局看来,中国的出口优势多年来依然为劳动密集型产品,技术型产品的竞争力很弱,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再加上由于OEM企业缺乏知识产权、侵权风险等法律知识与保护意识,使得外商欺骗、疏忽生产、出口货品侵权等法律纠纷大量涌现,中国企业蒙受巨额经济损失,中国的贸易市场也受到了排挤。中国要解决OEM企业的困境,必须从OEM法律纠纷中研究OEM纠纷的类型、成因、现状以及解决方案,揭示OEM在我们贸易中的法律隐患,从而对OEM企业提供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