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从人的生长来看,初中阶段是人类个体生命全程中的一个极为特殊的阶段,正好处于个体的青春发育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有了一个大的发展.但对于发展迅速的生理发育而言,其心理发展的速度则相对缓慢,心理水平尚处于从幼稚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时期.这样,初中生的身心就处在一种非平衡状态,易引起种种心理发展上的矛盾.很多心理学家把这段时期称为“危机期”或“矛盾动荡期”,甚至有人把它比喻为“波涛汹涌的大海里的一条小船”.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走出大学、踏入社会前,必须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作好各种准备。在诸多的准备中,心理准备是绝不容忽视的。社会需要心理成熟的人。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认识社会”、“控制自我”和具有高度的“社会化”是每一个心理成熟的人都必须具备的。所以大学生在校期间就应该有意识地将自己培养成为一个心理成熟的人。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课教学以教学过程“五要素说”分析而论,包括:“政治教师”——“学生”——“政治教材”——“教学手段”——“师生的道德心理氛围”五大要素。教学过程的“五要素说”虽然不是最为科学的教学论观点.但它所揭示的教学同师生的道德心理相关理论是难能可贵的。纵观当今思想政治课教学。不难发现这样一条“规律”。即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成败、效益高低、价值的大小虽受制于各种原因。但它同教学师生的心理状态密切联系.不可分割.师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有益于思想政治课教学取得成功。获得高效益,索得最大价值。相反,师生存在不良的心理状态常常导致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失败。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然而.令人忧思的是在政治教师队伍中有相当部分的教师未认识这一“规律”.或不重视这一问题.不少政治课教学存在着严重的心理误区。本文试就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主要心理误区作一剖析并就其跨越走向淡些粗浅之见.以达抛砖引玉之目的。  相似文献   

4.
管理者应注意的八种心理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效应是指由于社会心理、心理规律的作用,使人在社会认识过程中,对人或事所持有的一些特殊的反应效果。心理效应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因此,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学校管理者要注意以下八种心理效应。首因效应所谓“首因”,就是指第一印象。第一印象所产生的作用称之为“首因效应”。现实生活和社会心理学实验研究都表明:人在初次交往中给对方留下的印象很深刻,人们会自觉地依据第一印象去评价一个人。人在交往中给对方留下的第一印象的好与坏,关系到今后人们对其的评价,它往往决定着一个人今后的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首因效应对我们学…  相似文献   

5.
没有人不知道,也没有人不用“心理”这个词。大家都知道。心理问题会影响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但这只是感性认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总是停留在感性认识层面是远远不够的,在开展中小学生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有必要从理论层面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  相似文献   

6.
教育是一门“动心”的艺术.班主任在学生管理中.巧用一些“心理效应”.触动学生的心.会起到显著的效果。心理效应是社会生活中较常见的心理现象和规律.是指大多数人对某种相同的情景或刺激.产生相同(或相似)的心理反应的现象。它普遍地存在于每个人身上.影响着一个人的心理认知和行为.  相似文献   

7.
生活中,总有些人会在不知不觉中沦为“心理奴隶”。所谓“心理奴隶”,实际上是在形容一些人被某种死板认知或理念束缚后困顿不安的生存方式。他们背负着各式各样的精神负担,然后将自己陷入条条框框中举步维艰又茫然无措。  相似文献   

8.
咨询机构人性化 学生有了心理问题,需要心理咨询时,往往都不愿意被别人知道.他们需要的是找一个信得过的人或安静的地方,宣泄自己的心理压力、缓解自己的心理矛盾.而我们许多学校在设立心理咨询机构的时候却忽视了学生的这些需求,有些学校用分管德育的老师来担当心理咨询员的工作,有些学校把心理咨询室设在学校办公区.  相似文献   

9.
朱竞丰 《现代语文》2007,(6):117-118
脆弱对于每一个人都会有的,但是它的程度是不同的,有的人心理承受力非常的脆弱无力,他遇到一些不称心或不愉快的事情就会变得一蹶不振。有的人的心理承受力虽然有些脆弱,但他有信心和决心战胜脆弱,因为在战胜脆弱的背后就是坚强,就是每一个人的动力之源。  相似文献   

10.
王敏 《海南教育》2009,(10):55-55
一、初、高中物理存在台阶的原因 1.环境的变化。对高一新生来讲,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学生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另外.经过紧张的中考复习,考取了高中.有些学生必产生“松口气”的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也有些学生有畏惧心理.以上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高一新生的学习质量。  相似文献   

11.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每一个结构都是心理发生的结果,而心理发生就是从一个较初级的结构过渡到一个不那么初级的(或复杂的)结构.他强调:“认知的获得必须用一个将结构主义和构建主义紧密连结起来的理论来说明.”因此,在皮亚杰看来,心理发展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通过主体不断构建心理结构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一、初、高中物理存在台阶的原因 1.环境的变化。对高一新生来讲,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学生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另外.经过紧张的中考复习,考取了高中.有些学生必产生“松口气”的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也有些学生有畏惧心理.以上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高一新生的学习质量。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20,(8):9-10
"情感亚健康"问题在当今社会正普遍存在,并已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社会现实问题。有些人情感富余,对他人过度关注,有些人情感缺乏,对他人漠不关心,有些情感超前,活得"另类",有些则情感滞后,还活在过去,无论是哪种都是亚健康的情感。中学生处于思想逐步成熟的发育时期,与小初中相比,心理和生理方面具有较大的变化,其自身表现欲强,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且渴望追求自我,表现自我,在情感方面,也会因为身体机能荷尔蒙的分泌,产生不一样的情感因素,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如何在中学心理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感。  相似文献   

14.
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康不仅仅是指一个人没有牛理疾病,而且是指一个人有良好的身体、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由于中学生心理活动状态的不稳定性、认知结构的简单性、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同步性、对社会和家庭的依赖性等特征.使得他们更容易产生焦虑和烦闷情绪,甚至造成心理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来讲,中学阶段是学生最容易滋生心理疾病的时期之一。  相似文献   

15.
迅速提高数学解题能力,有诸多条件和因素.长期的教与学经验表明,不少同学在完成作业或进行大量解题训练的过程中,普遍欠缺一个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环节——解题后的“反思”,许多同学完成作业,因为学习态度和心理状态的不同,或者老师缺少必要的指导和训练,大部分都缺少这一重要环节,未能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解题能力和思维品质未能在更深和更高层次得到有效提高和升华,即笔者所言的附加值不高.学习数学,也就只能登堂未能人室.为了提高同学的解题能力,应该倡导和训练学生进行有效的解题反思,切实提升数学学习的附加值.  相似文献   

16.
踢球擒贼     
肖显志 《小学生》2005,(12):4-7
在每一位家长的心中都有这样一个美好的愿望——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健康的孩子什么样?笔在查资料的过程中看到这样一句话:“健康,是一种身体的、心理的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不只是指没有疾病。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这三方面都健全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人。”  相似文献   

17.
每当夏天来临,我心里总有些焦虑与不安,可能是因为生日在夏天的缘故吧。每当过生日的时候,总会有人说:“你都多少岁了,该懂事了。”好像我是一个一点也不懂事的人。  相似文献   

18.
别样超市     
初一的学生不懂事,只知下课大喧哗; 初二的学生稍懂事,还是下课到处嚷; 初三的学生最懂事,因为马上要考试!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从一楼的初一(7)班搬到了三楼的初二(7)班,现在又马不停蹄地搬上了五楼的初三(7)班,真可谓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啊! 这么一个“三级跳”,“跳”得同学们一下紧张起来,跳个不停的心一下就提到了嗓子眼——瞧这一个个的心理承受能力,别提有多差啦! 说来也是,不说别的,光是这楼层——五楼,嗬!还真有些让人“毛骨悚然”。但对于我们这些有实力的  相似文献   

19.
有些同学在学习或考试过程中出现了“走神”现象。心理研究和教育实践发现,造成“走神”的原因,有这样几种情况: 第一种:对学习的科目不感兴趣,缺乏学习动机,对学习的意义认识不明确,缺乏持之以恒、吃苦耐劳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意志品质等。[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朋辈心理辅导”又称“同伴心理辅导”.是一种特殊的心理辅导形式。在学校是指年龄相当的同学对需要心理帮助的其他同学或朋友给予心理开导、鼓励、安慰和支持的过程.并提供一种类似于心理辅导的帮助。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心理辅导.只是带有心理辅导功能的心理助人活动。“朋辈心理辅导员”(在班级又称“班级心理委员”)是指与同学这一群体处于同一等级、同一“辈分”的热心于关心同学心理健康,并经过培训在同学中从事心理辅导工作的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