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凯瑟琳.安.波特是自薇拉.凯瑟以来最受称颂的美国女作家,中篇小说集《灰色马,灰色的骑手》是她最优秀的代表作之一。在这部小说集中,波特运用了大量的圣经原型以及多声叙事、重复、内心独白等多种叙事策略来揭示西方现代人在社会动荡中所面临的生存困境和信仰危机,展现了人与上帝之间疏离、背弃和和解的三种关系,表达出作者对自我、信仰及人类救赎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细致分析了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对这个主题独特的艺术呈现方式,作者真实再现了“友情”的“灰色”的现实生存状态;肯定、赞赏了青春期异性之间的“朦胧情感”,并提出了恰当的处理方式——等待、不言。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电影行业的不断发展,电影风格的不断变化和电影内容的不断丰富成为了电影发展的重要趋势。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不断地增强其文化特征和精神核心,应该成为值得研究的内容。灰色幽默,是当前电影精神的重要指向,也成为了一种非常重要的艺术技能,在根本上加深了电影的文化主题。特别是对于喜剧电影来说,不断的将灰色幽默艺术运用到喜剧电影中去,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电影核心精神的有效表达,不断地强化电影的艺术性和文化性。本文以冯巩的喜剧电影为例来展开分析,对其中出现的灰色幽默进行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4.
《寒夜》承载了特定时代下的巴金的情感,及他对生存在其中的人们的悲剧命运的深度思考,对巴金小说《寒夜》“灰色空间”的解读有助于对巴金创作“艺术断裂”问题的理解。小说创作时的时代环境、工作生活环境、巴金精神世界的苦闷是“灰色心态”产生的基础。《寒夜》里大量的文字和人物的心情显示了灰色的“存在”,巴金在《寒夜》里流露对知识、自由、胜利、制度、真爱等的质疑和否定,“灰色空间”的“存在”都隐含着强烈的“虚无”指向。  相似文献   

5.
王敏 《文教资料》2007,(35):47-49
美国小说家凯瑟琳·安·波特的中篇小说《灰色马,灰色骑手》展现了一个充满死亡气息的灰色世界和主人公米兰达于其中的生死挣扎。不少评论家将小说的灰色气氛归因于一战和流感的故事背景。本文试图从另一个角度解读这部作品,运用德裔心理学家卡伦·霍妮的社会精神分析理论,说明小说的灰色气氛与米兰达独特的离众型人格密不可分,是其内在的焦虑及所采取的应对策略的反映。  相似文献   

6.
教育灰色系统刍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介绍了灰色系统的基本概念,接着分析了教育灰色系统的基本特性,论述了教育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提出了教育灰色系统模型的建立方法,最后,阐述了教育灰色系统论的基本课题。  相似文献   

7.
针对交通事故发生的特点,探讨了灰色系统和时间序列模型在道路交通事故预测中的具体应用,在介绍分析道路交通事故灰色性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灰色预测理论的交通事故预测模型,并用其分别对道路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数、交通事故量进行了预测,其结果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8.
烦恼是法国女作家杜拉斯初期小说创作的中心主题。本文通过对此期几部具有代表性作品的分析,展示了作家对烦恼主题的集中表现。复杂的家庭关系、琐屑的日常生活、艰险的自然环境以及乏味的婚姻生活,是小说人物的烦恼之源。在烦恼的折磨中,人失去了对生活的兴趣,精神游离于置身其间的世界之外,感到孤独和寂寞。烦恼主题为这一时期的作品罩上了最初的黯淡颜色———灰色。杜拉斯在后来的作品中主题有所改变,但这一时期作品的烦恼主题可以说奠定了作家一生创作的灰色基调,同时也开启了杜拉斯创作生涯的灰色主题的序幕。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灰色数学进行简单介绍。首先给出灰色数学的产生和发展概况,然后从灰集合和灰数、灰拓扑空间、灰群三个方面给予较为详细地介绍。  相似文献   

10.
灰色系统理论在烟草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本文介绍了灰色系统理论的概念,然后,重点介绍了其在烟草领域中的三个应用:关联分析、预测、综合分析,最后,分析了灰色系统理论在烟草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纳博科夫的小说《微暗的火》中存在多个写作者,他们写作都是为自我塑造。读者因为已经具备词语———事件的阅读视域,解构了经由叙事明晰、语义确切的传统叙事的自我塑造。纳博科夫通过唤起读者互文性阅读实践,使读者体验到冲破常识世界时间牢狱、获得审美狂喜的自由,借此纳博科夫最终达成他自己的自我塑造。  相似文献   

12.
)以法国叙述学家Gerard Genette的叙述话语理论为指导,探讨无时性叙述在纳博科夫<微暗的火>中的运用,以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该小说的叙述时间研究.  相似文献   

13.
以法国叙述学家Gerard Genette的叙述话语理论为指导,探讨《微暗的火》的时距特点,以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该小说叙述时间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以创作主体性为切入点,探讨纳博科夫小说<微暗的火>中创作主体性方式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5.
俄裔美籍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徼暗的火>.不仅在文本的互文性、戏仿、反讽、文字游戏的运用等方面进一步推进了原小说的创作实践,更重要的是在叙述上结合了框架叙述结构和嵌套叙述结构.使得文本故事层级立体化.进一步发展了框架与嵌套结构叙述模式.  相似文献   

16.
《微暗的火》中主人公金波特在前言、评注和索引中描述了双重对立的地理空间——美国和赞巴拉王国,体现了其文化冲突下的思想与情感。文化差异让金波特倍受“在别处”的身份焦虑困扰,身份焦虑、对异乡的恐惧以及对原乡的追忆反映在了他所描述的真实空间和虚拟空间这两处文学地理景观之中。金波特赋予了虚拟的文学景观文化意义和身份意义,表现了流亡这一文学主题,作者纳博科夫通过对金波特的刻画体现了其审美倾向、创作目标和理想。  相似文献   

17.
《微暗的火》是纳博科夫的重要作品之一,具有显著的超文本实验性特征。《微暗的火》这部小说中存在着多重的可能性世界,形成了独特的立体化的空间阅读模式,充分反映出文本的多义性与复杂性。考斯基马将《微暗的火》列入“原型超文本”的类别之中,其文本结构特征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8.
纳博科夫独特的叙事技巧、语言风格以及作品中思考的时间与空间的人生终极主题,一定程度上造成纳博科夫的作品的多义性与复杂性,作为原型超文本的《微暗的火》是纳博科夫的重要作品之一,其中文本的叙事层次与空间形态十分独特,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