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船沉啦!     
《小学科学》2021,(1):8-9
我们在什么时候可以确定一艘船就要沉没了?1.需要什么?一个塑料杯一把圆规一个大果酱瓶的瓶盖一个盆(或水槽)一个玻璃杯2.做什么?把塑料杯倒过来,底朝上放在果酱瓶盖上。用手把杯子紧压在瓶盖上,把它们一起浸入装满水的盆里,让水刚刚没过塑料杯的杯底。  相似文献   

2.
巧移水杯     
姐姐在桌上放了10只塑料杯,排成一条直线,左边5只塑料杯倒满了水,右边5只塑料杯空着。  相似文献   

3.
我和爸爸在客厅喝茶。爸爸忽然指着手中的塑料杯,神秘地说:儿子,我用火烧这个塑料杯,烧不坏。你信吗?我当然不信。那我们来做个实验吧。爸爸提议。爸爸要我拿出两个一次性塑料杯、一大杯水和一个打火机。一个塑料杯不装水,另一个塑料杯装满水。爸爸用打火机从杯子底部烧没装水的塑料杯,杯子一下子被烧穿了。他接着烧另一个装满水的杯子,  相似文献   

4.
《中学科技》2009,(2):37-37
材料:铝箔,塑料杯。制作过程:裁剪两片大小合适的铝箔分别包裹在塑料杯的内外(左上图),然后再分别套上两个塑料杯固定铝箔。最后分别从内外两层铝箔中接出两片铝箔(左下图),一个筒易的电容器就制作完毕了。  相似文献   

5.
王会 《化学教学》2000,(12):35-35
现行人教版初中化学全一册实验 5 -5采用向纸筒内倾倒二氧化碳的方法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由于该装置的灵敏度有限 ,实验中的视觉效果不甚显著。为了克服此问题 ,我设计了如下方案 :1 实验用品氢气球 (2升左右 )一只、细线一根、一次性塑料杯一只、米粒少量、二氧化碳气体 (1 2 5毫升 )一瓶。2 实验装置 如右图所示。3 实验过程(1 )课前充一只约 2升的氢气球 ,用细线将塑料杯系在气球下面。向塑料杯内添加米粒 ,调节到气球基本能静置在空气中为止 ,估计米粒的用量。(2 )演示实验时 ,先取出装置 ,轻轻松手 ,可以看到氢气球能上升…  相似文献   

6.
光的直线传播实验。点燃速燃蚊香,让手电筒的光通过烟雾,能较好演示光的直线传播路径。光的折射规律推导实验。如图1,用一个小手电筒、铁架台、铁夹、蓝色塑料杯,把电筒安装在铁架台上,斜对着塑料杯,打开开关,使电筒的光射在杯的内侧,可以观察到塑料杯外侧有一个光亮的点A(贴上标签),加入适量水后,(由于发生折射)光亮的点下移到B点(贴上标签),作出此时的光路图并分析,得到结论: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保持入射点不变。把电筒往法线靠近,光亮  相似文献   

7.
一、实验材料乳白色平底瓷盆,滴管,清水,蓝墨水,浓度为95%的酒精,塑料杯。二、实验步骤1.在塑料杯里装入半杯清水,并滴入几滴蓝墨水,使水变成淡蓝色。  相似文献   

8.
常见可燃性气体(如: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乙烯、乙炔等)的爆鸣实验,通常用玻璃瓶,比较危险,且成功率不太高。现提供几种简易爆鸣方法供参考(以氢气为例)。1塑料杯法取一塑料杯(如常见的一次性杯),底部用锥子钻一孔(孔越小,爆鸣声越大)。塑料杯底部小孔先用透明胶布封住。用启普发生器制取氢气,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控制收集到杯中氢气的量,可得氢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将塑料杯倒扣在桌上,去掉胶布,用长木条在小孔处点燃。2塑料袋法取一大小适中的塑料袋(如常见的1L左右的方便袋),在袋中预留一部分空气,收集氢…  相似文献   

9.
前不久,我上了一节公开课,课题是《空气占据空间》。我设计这样一个教学活动:在学生对“水下烛光”的现象大胆质疑后,我让学生运用桌上的实验器材主动探究。我为每组提供的器材是:水槽、底部有孔的塑料杯、塑料球、注射器针管、橡皮擦(生自带)。我的意图是用这些材料可以做两个实验。  相似文献   

10.
筷子的神力     
想一想:怎样用一根筷子把装着米的杯子提起来? 材料:塑料杯一个、米一杯、竹筷子一根 将米倒满塑料杯,用手将杯子里的米按结实,再从手指缝间插入筷子,然后用手轻轻提起筷子,杯子和米就一起被提起来了。  相似文献   

11.
<正>1945年,陶行知在重庆创办社会大学并任校长,同时还兼任修为课(相当于现在的思想品德课)教师。当时不少学生具有一种忧愁心理,觉得读了大学后,走向社会也不会有多大出息,很难在一个领域里站稳脚跟,做出成绩。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状况,陶行知上了一堂特殊的课。陶行知拿来了一个灌满了水的大茶壶和10个塑料杯。陶行知问:"有没有同学愿意上来帮老师把这10个塑料杯一字排开摆在讲台上?"很多同学举起了手。陶行知请上第一排的一个同学,这个同学将塑料杯一字排开摆在  相似文献   

12.
正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魔术般的实验。想看吗?生:想。(师出示名言,生齐读)巴甫洛夫说:观察、观察、再观察。伽利略说: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中得来。师:感谢两位大师的指点。接下来请擦亮你的眼睛,这是托盘。这是塑料杯。(拿过塑料杯,透过杯子面向大家)看得见吗?生:能看见,这是一个透明的塑料杯。师:拿出硬币。想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吗?  相似文献   

13.
1仪器装置图图1所示为称量二氧化碳气体的“声”、“光”天平装置图。2仪器特点及用途1)特点。取材方便、加工容易、造价低廉;操作简单、易于观察;现象明显、效果形象、生动。有机玻璃框发光二极管钮扣电池音乐集成块铜线塑料杯塑料瓶铜片铜支杆电键图挂钩横杆2)用途。用于演示向简易天平的塑料杯中倾倒二氧化碳气体,从而证明:二氧化碳是无色的气体;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可以像倾倒液体一样从一个容器倾倒到另一个容器里。3制作材料透明塑料杯(一次性茶杯)2只;500mL透明塑料瓶(芬达饮料瓶)2只,轻质塑…  相似文献   

14.
筷子的神力     
想一想:怎样用一根筷子把装着米的杯子提起来?材料:塑料杯一个、米一杯、竹筷子一根将米倒满塑料杯,用手将杯子里的米按结实,再从手指缝间插入筷子,然后用手轻轻提起筷子,杯子和米就一起被提起来了。  相似文献   

15.
在教学《声音的传播》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声音的传播,我让学生自己找材料制作一个土电话,比一比谁的土电话传话能力最强。学生兴趣高涨,积极动手,有的用废卡纸做,有的用废易拉罐做,有的用小瓶子做,还有的用一次性塑料杯做。结果发现用一次性塑料杯做的土电话效果最好,传话的声音非常清晰。同样的线,同样的距离,为什么一次性塑料杯效果最好呢?我让学生仔细观察几个土电话,找出原因。同学们经过反复研究,纷纷发表意见,大家认为:一是一次性塑料  相似文献   

16.
《同学少年》2008,(7):52-53
印度夏天之热世界闻名.40多摄氏度的天气是"家常便饭"。因此印度政府和许多窗口部门都在公共场所提供免费饮用水。每个水桶旁只放两三个塑料杯,喝水的人把杯子高高举起.离嘴二三十厘米,仰着头让水流进嘴里,这样就不会"污染"水杯。  相似文献   

17.
杯中小虫     
讲台上有一只装着半杯矿泉水的透明一次性塑料杯,杯中有一只小虫在游弋。  相似文献   

18.
印度夏天热,常遇到40℃以上高温天气。政府替市民考虑,在很多公众场所提供免费饮水服务,或配置纯净水机和一次性纸杯,或安装上新式的直饮机。唯独在加尔各答长途车站,一只大铁桶横亘在入口处左侧,旁边孤单地搁着个塑料杯。这种与众不同的供水方式,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相似文献   

19.
实验器材乳白色平底瓷盆、滴管、清水、蓝墨水、浓度为95%的酒精、塑料杯(图1)。1.在塑料杯里装入半杯清水,并滴入几滴蓝墨水,使水变成淡蓝色(图2)。2.将淡蓝色的水倒入乳白色平底瓷盆里(水量只要能盖住盆底表面即可,不要太多),看上去盆底是一片淡蓝色的水(图3)。  相似文献   

20.
张小平 《小读者》2012,(1):15-15
印度夏天热.常遇到40℃以上的高温天气。政府替市民考虑.在很多公众场所提供免费饮水服务.或配置纯净水机和一次性纸杯.或安装上新式的直饮机。唯独在加尔各答长途车站,一樽大铁桶横亘在人口处左侧.旁边孤单地搁着个塑料杯。这种与众不同的供水方式.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