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苏发元 《现代语文》2011,(4):113-114
新课程改革由理念转变为教学现实,需要有一个抓手,而课堂教学落实"三维目标"就是这个有力的抓手,在进行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落实"三维目标"的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历了四次认识上的跨越。  相似文献   

2.
<正>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教师必要的能力作为支撑,对于当下的小学语文教师而言,需要培养的能力之一就是课程建设力。课程建设力是一个宏观的概念,其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来进行;培养课程建设力也需要有力的抓手,这需要在日常的教学过程当中去分析与提炼,以确保抓手的有效。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笔者发现无论是对于学生而言还是对于教师来说,拥有良好的教学环境至关重要,这是因为学生的成长以及教师的专业成长,都是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中发生的,  相似文献   

3.
中学是我国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阶段。创建教育现代化的美丽校园,必须有一个抓手,这个抓手是"绿色"和"文化",这就是"二元"抓手。  相似文献   

4.
读了肖川教授《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和朱永新教授《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两本书,受益匪浅。两本书不约而同地提到了理想这个话题,生活需要理想,教育生活同样需要教育理想。理想产生激情,激情绽放智慧,生发活力,产生动力。的确,要成为一位优秀教师,必须要有教育理想;要“栽培”好学生,教师应该首先“栽培”好自己。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课程的推广,新理念的普及,我们的语文教学在不断地变革着,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随之而涌现出的许多体现改革成果的“公开课”、“观摩课”、“评优课”,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从这些课呈现的方式来看,无论从教材的钻研、教案的设计、教法的选择还是教学氛围的营造等都深入细致,孜孜以求,力争为学生和教师奉献一顿美味的教学大餐。而伴随着下课的铃声,教师恰到好处地说着“谢谢大家”,成为令人称道的演出,成了首选的“完美”风景。为了这个“完美”,公开课就成了“集体智慧的结晶”;为了这个“完美”,公开课就越来越变成了“无懈可击”的表演;为了这个“完美”,公开课就越来越讲究“精雕细刻”的形式;为了这个“完美”,公开课就越来越成了各种“模式”或生搬硬套或惟妙惟肖的翻版。  相似文献   

6.
一、点拨情趣教师必须深入探索教学规律,讲究教学艺术:或组织学生讨论以训练其思维和表达能力;或指导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以促进思考;或精心设计导语以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或创设情境以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如在教学《扁鹊见蔡桓公》一文时,可这样设计导入,先请学生查成语“讳疾忌医”。学生很快查出它的意思,随即点拨学生:“你们知道这个成语的出处吗?请大家翻开课文《扁鹊见蔡桓公》,这篇文章便讲了它的出处,下面让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顿时高涨起来。二、点拨思维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的需要,不断设置…  相似文献   

7.
尤芳 《江苏教育》2023,(30):39-45+3
“军嫂”班主任以“军味”班级建设为抓手,通过目标引领、文化浸润、思想提升助力班集体建设,探寻“军味”育人;以“六个下功夫”为切入点,助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育新时代“三有”中学生。  相似文献   

8.
丁锦华 《江苏教育》2007,(14):57-60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一)教材分析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教材从四年级(上册)起,每册都编写一个“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四年级:列表、画示意图;五年级:列举、倒推;六年级:替换。教材每册单独编排“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单元,意在突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形成策略这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逛”新书     
又一轮情感的热身,又一轮友爱的孕育,又一轮信任的开始,起点就在“开学第一课”。开学第一堂课,预设应该更加精心。它是全期教学预案实施的开端,更是全期教学预案实施的引领;它是唤回学生进入新学期学科学习兴奋心理的抓手,更是使学生主体地位得以强化、得以更新体验的推手。“第一课”具有引发新学期学习热潮的作用,更有引领学生高屋建瓴地初次、全面接触新文本的的作用。上好学科第一堂课,学生会更如“死心塌地”地爱这个学科,会更加“死心塌地”地爱这个学期,会更加“死心塌地”地爱上你的课。这是“第一课”区别于其他课的重要心理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0.
“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校长的成长,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所学校的进步,反之,也会导致学校发展的停滞和落后。一般来说,中小学校长的成长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适应阶段,一个人从开始担任校长到掌握校长工作的基本耍求,有一个摸索和适应的过程,在此期间,他的注意力集中在了解校长的基本职责,学习学校工作的管理理论和经验,校内人际间相互了解,彼此适应,这个阶段约需要3年;第二,称职阶段,校长工作由被动转为主动,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探索办学规律,在此阶段,他的注意力集中在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分析本校各方面的优势和短处,二是吸收别校的成功经验,从而开始根据学校具体情况设计学校发展目标,构建学校管理体系,这个阶段约需要5—8年;第三,成熟阶段,经过若干年的实践,一位校长逐步形成自己的办学思想和管理体系,创建一套具有明显特色和已经取得实效的办学模式,达到这个阶段约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  相似文献   

11.
吴兴红 《云南教育》2001,(18):12-12
实施素质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教师。师训工作必须按照这个“需”确立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不断注入新的工作内容,赋予新的培训途径,努力探索出一条适应21世纪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需要的继续教育的路子。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的需要有五个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教师成长的规律,恰好反映了这一理论。教师的成长也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是关心自己的生存,即能否适应教学工作,学生、家长、学校领导的评价;然后是关心教育情境,主要集中在“怎样上好课”…  相似文献   

12.
临近中考,我班出现了令各任课老师不安的现象:从初一至初三成绩一直优秀的学生莎莎,成绩呈直线下滑趋势;她整天精神状态不好,一脸忧郁,有时打瞌睡;任课老师一找她谈话,莎莎便泪流满面,支吾不言。作为班主任,我对这个学生的情况大致有所了解,猜测的原因大致有二:其一,莎莎这个学生家庭情况不是很好,父母处于农村,收入不很多,又供养她和弟弟上学,可能导致其心理负担过重;其二,莎莎心理素质不好,以前对考试总是忧心忡忡,有怯场现象;这个孩子自尊心又特强,以致焦虑不安。以上两种原因,是我在平时观察的基础上的猜测。我…  相似文献   

13.
党的基本路线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经济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这种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者如何把握机遇,更新观念,迎接挑战,使宣传思想工作奋发有为,提高其地位?这里谈个“阿拉伯”:围绕1个中心;适应2个需要;走出3个困惑;更新4个观念;增强5种意识。——围绕1个中心宣传思想工作,是紧紧围绕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是为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保驾护航的,归根到底,是以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并为党的基本路线服务的教育。把宣传思想教育统一到党的基本路线上来,是要树立宣传思想教育为经济建设这个…  相似文献   

14.
张航 《小学生》2008,(12):7-7
都说一张结实的桌子,需要四个脚的扶持;一间牢固的房屋,需要四根柱子的支撑;而一个快乐的班级,若是没有了四大支柱可不行。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的核心是什么?或许可以笼统地说是语文素养的培养。但是“语文素养”这个概念的内涵很丰富,内容庞杂。在实际教学中,只要教学活动在进行,或多或少都涉及到这个概念的内容。但是恐怕不能就这样认为,因为教学活动、教学过程的随意性可能使语文素养的培养变得模糊且没有着力点:或者因缺乏“抓手”而眉毛胡子一把抓,多而无序。  相似文献   

16.
【导语】 时尚是花,芬芳灿烂;时尚是歌,悦耳动听;时尚是酒,让人陶醉。时尚是美丽的浪花,不断袭向我们,让我们为之惊喜尖叫;时尚,是一本厚厚的书,需要慢慢品读,需要甄别美丑。在时尚的大潮中,要做一个真实的自我,做一个美丽的自我。  相似文献   

17.
“开心辞典”进课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课前教师充分备了课,上课时心里想着若按这个思路施教,一定能达到一个很好的效果。带着这份激情和美好的憧憬步入教室,目光注视全体,学生安静下来,开始上课。一般先是以旧引新,大约需要5分钟;接着是新课探究,大约需要15分钟。当课进行到20分钟左右时,学生的注意力开始不集中,  相似文献   

18.
李霞 《宁夏教育》2013,(2):61-61
四元钱,这个在大城市不能引起人们注意的数字;四元钱,这个在中高档家庭中所谓的零钱;四元钱,这个在大老板眼里不用找零的数字,今天却落实在了我和学生的碗里。人们常说:“天下哪有免费的午餐?”是的,党的惠民政策实现了这一说法。自2012年春季学期农村营养改善计划政策实施以来,作为教师,我和学生有着说不尽的高兴。  相似文献   

19.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的“床”字,学者中有四种解释:一曰卧具;一曰坐具;一曰坐卧具;一曰井上围栏。笔者通过对“床”这个概念在古代所表示的不同事物比较及对全诗意境的分析,认定“床”当为卧具。  相似文献   

20.
德育需要理想教育,但并不总是遥不可及的理想教育;需要榜样教育,但并不总是高不可攀的榜样教育;需要学生的身体力行,但并不是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的道德实践,它更需要一种“人间情怀”,需要我们把视线转向学生的现实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