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尹平 《中国教工》2014,(2):41-42
2013年5月,国际数学领域爆出一个大冷门,一位名不见经传、年近60岁的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华人数学家张益唐在破解“孪生素数猜想”上取得重大突破。他的论文《素数问的有界距离》提交不到一个月,  相似文献   

2.
国际     
正张益唐获瑞典皇家科学院罗夫·肖克奖瑞典皇家科学院2月13日宣布,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教授、华人科学家张益唐获得2014年度罗夫·肖克奖的数学奖项,以奖励他在无穷多对孪生素数研究上取得的重大突破。2013年,张益唐向数学刊物《数学年刊》投稿,发表证明存在无穷多对素数相差都小于7000万的论文,引起数学界轰动。2013年年底,他获得数学领域最高奖项之一的美国数学学会柯尔数论奖。罗夫·肖克奖设立于1993年,每三  相似文献   

3.
国内     
《中国科技奖励》2013,(8):12-12
多项国际数学奖揭晓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7月14日在台北举行,以《孪生素数猜想》论文解开百年数学之谜的华人数学家张益唐获晨兴数学卓越成就奖。张益唐在中国大陆出生,现任美国新汉普郡大学讲师。多年来,数论家一直无法有效证明两个质数间数字到  相似文献   

4.
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2013年8月22日9:00今天在这里隆重举行华罗庚讲座,热烈欢迎张益唐教授给大家报告他对数论作出的划时代的重大贡献。关于孪生素数问题及张益唐教授所作的贡献,报纸、杂志及网上已有大量报导,  相似文献   

5.
<正>在数学界,许多人在青年时代就做出巨大的成就,如数学天才欧拉、高斯、埃尔德什、佩雷尔曼、陶哲轩等。但也有一些数学家因经历坎坷而大器晚成,下面就介绍近年来颇有成就的一位明星:张益唐。今年(2013年)58岁的张益唐出生在北京,祖籍浙江平湖。1978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数学系,本科毕业后在中国数论专  相似文献   

6.
一、页边太窄了与哥德巴赫猜想同样闻名于世界数学界,有一个以费尔马命名的猜想。由于这个猜想太出名了,人们常常称之为费尔马大定理。法国数学家普耶尔·费尔马并不是专业数学家。他学的是法律,是土鲁兹城的著名社会活动家,做过国会参事。但是他在数学史上的名声,更高于他做律师的名望。他十分热爱数学,经常提出许多数学问题和猜想,与当时著名的数学家们切磋,他  相似文献   

7.
资讯     
张益唐获瑞典皇家科学院罗夫·肖克奖 瑞典皇家科学院2月13日宣布,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教授、华人科学家张益唐获得2014年度罗夫·肖克奖的数学奖项,以奖励他在无穷多对孪生素数研究上取得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8.
国际数学家大会是由国际数学家联盟发起和组织的,是全球最高水平的数学科学学术会议,每四年举行一次。 2002年8月20日至28日,第二十四届大会在北京举行。国际数学界各领域的知名数学家出席大会并作演讲,内容覆盖数学的各个领域,是新世纪以来国际数学界首次规模空前的盛会。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我国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三学生孙贺应邀参加大会并在大会上宣读了自己的论文。他是世界上第一位参加如此高级别会议并作专门发言的高中生。  相似文献   

9.
正著名猜想迎来大突破素数是指只能被1和它自身整除的自然数。素数历来是数论的"宠儿",许多猜想都跟它有关,比如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黎曼猜想,以及我们今天要谈的"孪生素数猜想"。孪生素数是指差为2的素数对,即p和p+2同为素数。前几个孪生素数分别是(3,5)、(5,7)、(11,13)、(17,19)等。100以内有8个孪生素数对;501到600间只有2对。随着数的变大,孪生  相似文献   

10.
世界著名华裔数学家、菲尔茨奖获得者丘成桐最近十分自豪:世界著名数学难题“法伯相交数猜想”被他的弟子、浙江大学数学中心刘克峰教授和刘克峰的博士生弟子徐浩成功证明。这一成果引起了全球数学界的关注和好评,因为这个数学难题已经让世界数学界苦思冥想了16年——1992年,  相似文献   

11.
万润龙 《教育文汇》2009,(4):28-28,27
著名华裔数学家、菲尔茨奖获得者丘成桐最近十分自豪:世界著名数学难题“法伯相交数猜想”被他的弟子——浙江大学数学中心刘克峰教授和刘克峰的博士生弟子徐浩成功证明:这一成果得到了全球数学界的关注和好评.因为这道难题已经让不少同行苦思冥想了16年。  相似文献   

12.
2006年,哈佛大学著名的华人数学教授丘成桐在北京宣布,国际数学界因为有中国人的强势参入,传来喜讯:在美国、俄罗斯等国数学家的工作基础上,广东中山大学朱熹平教授和旅美数学家、清华大学客座教授曹怀东彻底证明了国际数学界关注上百年的重大难题——庞加莱猜想。丘成桐教授认  相似文献   

13.
2002年8月20日至28日,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将在北京举行.国际数学家大会(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Mathematicians,简称ICM)被誉为“数学界的奥运会”,新世纪之初的中国可谓双喜临门! 20世纪90年代初,在著名华裔数学家陈省身和他的华裔学生丘成桐教授的关心下,经过中国数学家数年坚持不懈的努力,1998年8月15日,中国终于如愿以偿地申请到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举办权,成为举办“数学界的奥运会”的第一个发展中国家.这标志着中国数学已经享有一定的国际学术地位,必将推动中国数学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李斌 《学习之友》2006,(9):16-17
国际数学界关注上百年的重大难题——庞加莱猜想,被科学家完全破解。哈佛大学教授、著名数学家、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6月3日在中国科学院晨兴数学研究中心宣布,在美、俄等国科学家工作基础上,中山大学朱熹平教授和旅美数学家、清华大学兼职教授曹怀东已彻底证明了这一猜想。  相似文献   

15.
本文要向读者提供一些解题分析中的思维经历,涉及到自然的直觉猜想和它那肯定性或否定性的结局.一、素数有无穷多的解题分析在公元前三世纪的《几何原本》中有这样一个命题:预先任意给定几个素数,则有比它们更多的素数.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命题,它指出素数有无穷多.同时,这又是一个很重要的思想方法,人们称它为数学归纳法的早期例证.法国著名数学家阿达玛在其《数学领域中的发明心理学》一书中曾以此命题为例,说明数学中实际存在的直觉意义上的形象思维.阿达玛依次列出了这一定理的经典证明的各个步骤,同时又描述了这时在他头脑中所呈现的图象(…  相似文献   

16.
<正>1742年,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给大数学家欧拉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提出了两个猜想,一个猜想是:任何一个大于2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之  相似文献   

17.
2007年7月,著名的英国皇家科学院公布了年度院士人选,32岁的年轻华裔数学家陶哲轩成为当选者之一。陶哲轩,1975年7月15日出生于澳大利亚阿得雷德,16岁获得数学学士学位,17岁完成数学硕士课程,21岁成为普林斯顿大学数学博士,24岁任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数学系终身教授。2006年,年仅31岁的他即获得"数学界的诺贝尔奖"菲尔兹奖,被称为"数学界百年难遇的奇才"。  相似文献   

18.
2010年11月12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是我国杰出的数学家华罗庚诞辰100周年的日子.在他的一生中,他不唯权威、勤奋求实、富于创新、热忱报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是1950年代以后,我国乃至世界数学界一位著名的数学家.他不仅在数学  相似文献   

19.
“每一个大于2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之和吗?”至今这仍然是一个没有解决的数学难题.1742年,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写了一封信给他的朋友——瑞士大数学家伦哈特·欧拉(1708—1783),信中他提出了除2以外的每一个偶数都是两个素数之和的猜想.这是一个有趣的结论,对于他所考察过的每一个偶数都成立,但是他不能证明这结论对于所有的偶数都能成立.  相似文献   

20.
麦森素数与完全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森素数 在寻找素数表达式的漫长历程中,麦森素数堪称又一重要数类. 麦森(Mersenne,M.),法国业余数学家,原是一位神父,但他酷爱数学,因而数学成了他的第一业余爱好,他的著名发现是由研究素数表达式而引起的。 1644年(即在他逝世前四年),他向世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