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唐代是青铜镜发展的鼎盛时期。此时的青铜镜以精湛纯熟的工艺、绚丽多姿的风格、变幻无穷的纹饰大放光彩,达到了当时世界最高工艺水平。唐代青铜镜种类较多,瑞兽葡萄纹镜独占鳌头。笔者在收藏的众多铜镜中精选了一枚唐代瑞兽葡萄镜以供大家欣赏。这枚铜镜的特征主体体现在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汉代是我国青铜镜铸造史上的第一个高峰。这一高峰不仅表现在铜镜铸造数量上有了大幅增加和在全国范围内的广泛应用,更表现在铜镜的种类和纹饰在继承战国和秦代的基础上,出现了许多新的纹饰和镜种。有的专家利用考古类型学的方法,通过对汉代铜镜的纹饰、类型的分析,把汉代铜镜分为蟠螭纹镜、星云纹镜、连弧铭文镜、草叶纹镜等十五类。  相似文献   

3.
张孜江 《收藏界》2010,(6):116-120
青铜镜是中国古代青铜器中的一朵奇葩,它萌芽于夏商,兴于战国,盛于汉唐,而衰于宋元。镜背的图案纹饰,内容非常丰富,种类繁多,包罗万象。汉唐铜镜,不论形制、工艺、纹饰都达到了青铜镜发展的又一高峰。四川博物院藏有部分历代各式铜镜,此篇按时代先后,  相似文献   

4.
李建廷 《收藏》2011,(2):102-103
当这面纹饰繁密而奇异、充满了神秘色彩的铜镜摆在我面前的时候,我惊奇、兴奋不已。扪心自问收藏铜镜这么多年,过手的铜镜难以计数,仅自己收藏的就有四百余面,为什么还会对这样的一面镜子动容呢?此镜是从邻国朝鲜回流的,以前曾有学者提出此类铜镜在朝鲜频有出现,可能为朝鲜镜。但国内多个地区有此类铜镜出土的报告和记录,年代为宋金时期,显然这是一面地道的中国铜镜。  相似文献   

5.
殷生岳 《收藏》2009,(6):88-88
唐代以后,铜镜上常有制作者款识。明代出现一种圆柱形平面钮素镜,钮平面上铸有工匠姓名,称印钮镜。这种镜子目前在收藏品市场上比较常见。本人作为铜镜收藏入门尝试,专收这一类题材的镜子。  相似文献   

6.
杨勇伟 《收藏界》2014,(10):97-105
所谓铜镜就是用铜、锡、铅等三元合金材料铸造而成的,形体扁平或微凸,表面光亮用于照容的器物,《说文》“镜,取景之器”就已点明了它的用途。中国的青铜镜文化源远流长,齐家文化就巳出现,在玻璃镜普及以前,它以独特的艺术形式经过了几千年的漫长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是中国青铜器发展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似文献   

7.
庞文龙 《收藏》2010,(8):98-99
铜镜在我国古代文献史籍中常被称为鉴。鉴即盛水的盆子,上古时期,人们用它来鉴容。《楚辞·九辩》:“今修饰面窥镜兮。”已明确称作镜,并指出了它妆饰整容的用途。到了宋代,铜镜又被称作照子。此期,在镜背装饰上还出现了一批独具风采的人物故事题材。岐山县博物馆收藏的宋代柳毅传书故事镜和金代许由洗耳故事镜便是这类题材的代表,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和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孙立谋 《收藏》2011,(2):104-107
几千年来,中国铜镜精品辈出,汉唐镜更受海内外青睐,日本国立博物馆和民间爱好者竞相珍藏。中国铜镜文化在日本平安时代后期(897~1181年)融入大和绘画风格,应运而生的日本和式镜写景入画,将芦荡飞雁、梅菊双雀、滨洲翔鹤、花草风蝶等用富有日本风土民情的“和风绘”式样表现出来。宋明时期,在中国铜镜继续输往日本的同时,不为世人所知的日本镜也开始运销中国。散落在中国民间并被博物馆收藏的日本铜镜揭示了,这一鲜为人知的历史。  相似文献   

9.
尹钊  刁海军  张继超 《收藏》2015,(5):112-115
中国古代铜镜是极具特色的历史文物,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铜镜中的铭文和图像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对铜镜的研究,也是探索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方式。者是铜镜收藏爱好者,尤其对铜镜中的铭文和图像情有独钟。在收藏汉镜和唐镜的过程中,发现有很多问题值得深入探讨。现就汉唐铜镜中十二生肖和  相似文献   

10.
桂立新 《中国收藏》2020,(11):146-149
汉代铜镜因其产生的年代,承继了由强秦开创的中国大一统封建制度,加之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解放,因此与战国镜和隋唐镜共同形成了铜镜发展的三个高峰。汉镜承上启下,存世数量颇丰,文化精品亦多,历来是收藏和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