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好看簿"是一款以图片展示为主的web2.0技术。文章从教育技术学专业《摄影基础》课程存在问题出发,结合"好看簿"技术具有的特点与优势,探讨了如何将"好看簿"与《摄影基础》课程教学相整合,以优化该门课程的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2.
电子游戏是课程资源之一,因为游戏是生活———客观生活、虚拟生活、主观生活,是文化艺术,理当作为一种课程资源.它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对学习动因的引发,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形成及信息素养的培养都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体现在电子游戏与校本课程的整合中.实践可采用寓教于戏、寓学于戏、尝试于戏、交互于戏4种途径与方法来开发与整合,同时在实施过程中应突出"以校为本"、"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3.
<正>在二级课程目标描述中指出:"学生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能在图片的提示下描述或讲述简单的小故事;能根据图片的提示写出简短的语句。"要想达成上述目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充分挖掘插图这一课程资源,发挥插图的教学功能,充分发挥课文插图的课程资源价值,提高教学效率。插图虽然是不可或缺的课程资源,但笔者发现现行英语教学中,插图使用存在以下误区:一是舍本逐末,忽略教材插图。部分教师对教材语篇中的插图视而不见,总喜欢想方  相似文献   

4.
随着数字技术的普及,特别是数码相机的普及与应用、数字图片的数字化加工处理,作为师范类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摄影》学科基础必修课,在实践教学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文章根据作者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对该课实践教学进行了总结与反思,提出了实践教学新模式,旨在使《摄影》课程的实践教学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5.
借助历史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有效地帮助学生认识历史现象。历史教学中并不缺少图片资源。关键是老师们是否具有课程资源意识,是否能够充分挖掘潜在的历史图片资源,是否对历史图片资源具有"敏感性"。  相似文献   

6.
图片是教科书中相对独立的系统,是教科书不可或缺的要素,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对教科书图片资源的深入理解和有效利用有助于新课程的实施。通过对人教版高中新、旧版本教材图片的分类统计和对比分析,阐述新课程理念在教科书图片中的体现,论述教科书图片的教育价值,提出教科书图片资源的利用策略。  相似文献   

7.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集中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核心价值观。随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深入实施,广大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对其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涵与特征、意义及价值、"常态化"实施、资源开发及课程评价方面分析近五年国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现状,可以看出其研究趋势是课程内涵深入、意义和价值深化、课程实施与学科结合、资源开发多样化和评价方式多元化。  相似文献   

8.
"沙家浜湿地"是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特色资源,利用这一资源开发主题课程具有较强的可行性。湿地课程实践中我们发现一方面要考虑如何充分挖掘和利用沙家浜这一独特资源,另一方面要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征来考虑课程构建和实施的价值所在,因此学校明确提出"湿地课程"行动中师生都需实现"做与思"的融合,在活动形式上需要体现"学与玩"的整合,在活动内容安排上要有"动与静"的结合。  相似文献   

9.
关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课改的特色之一.随着语文课改的逐步深入,语文教师不再视教科书为唯一的课堂教学资源,与文本相关的文字、图片、音像等资料性课程资源在阅读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不仅拓展了文本的内容,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而且对理解文本、体验情感、激发兴趣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我们却发现:在资料性课程资源的重组中普遍存在着"舍本求源"的现象.这里所说的"本"有两层意思:一为文本,二为生本,即以文本的基本价值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相似文献   

10.
摄影课程的实践教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摄影课程的实践教学要以情境化教学为主线,以实际任务为载体,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加强与社会摄影机构的联系,尝试市场化运作,从而提高学习者的摄影技艺水平与适应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张艳 《中学教学参考》2014,(25):111-111
<正>图片是历史学科中重要的教学资源。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使图片资源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得到前所未有的开发和利用,这更有利于引导学生的思维向高层次发展,达到"以图启智"的目的。在多媒体教学中,可以将无序分散的图形信息组成能够有效阐释历史概念的"图式文本",充分发挥历史图片的教学价值,把历史图片用准、用好、用活。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课堂实践后,我对如何在历史课多媒体教学中活用图片有了一些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12.
随着语文课改的逐步深入,语文教师不再视教科书为唯一的课堂教学资源,与文本相关的文字、图片、音像等资料性课程资源在阅读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有效链接资料性课程资源?通过思考和实践,笔者认为要做到适时、适度、适合。  相似文献   

13.
随着语文课改的逐步深入,语文教师不再视教科书为唯一的课堂教学资源,与文本相关的文字、图片、音像等资料性课程资源在阅读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有效链接资料性课程资源?通过思考和实践,笔者认为要做到适时、适度、适合。  相似文献   

14.
<正>据统计,《文化生活》教材(人教版2014年4月第5版,下同)中的图片达220余幅,在教材"致谢"部分注明出处的有142幅,未注明出处的有整页呈现的单元结构图片4幅、伟人名人语录图片15幅以及其他图片60余幅。图片的数量多,图片形式和内容丰富,是《文化生活》教材的一个突出特点。然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师生对于这些图片重视程度不够,使用时存在着诸多的随意性、不规范性,从而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为此,探究《文化生活》教材中图片资源的教学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一、厘清功能价值只有认识问题才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认识并  相似文献   

15.
一个学期下来,开发的图片“微课”使用殆尽,可以说是“弹尽粮绝”。假期,便喜欢上网“搜索”图片,以丰富作文“微课”图片资源。高中作文“微课”类型很多,我们课堂上设计与使用最多的是图片“微课”,特别是“点式”图片“微课”。这种“微课”内含一张或两三张图片,配上音乐或者背景文字,用于解决作文单个“点”上的问题或者对某个主题的作文素材作“点”式补充。当我们设计、建构、使用这种“单点式”图片“微课”时,如何增强图片“微课”的课程意义呢?一、从课程层面审视图片 设计、建构图片“微课”可以促进作文课程建设。有了“微课”支持,作文课堂上,图文之间就实现了相互解码,情意之间就实现了相互叠加,言语与精神之间就能够交会整合。但网络空间中图片资源包罗万象,自己拍摄的又技术平平,要遴选出具有语文“微课程”价值的图片并非易事。对于作文教学来说,“微课”图片必须彰显课程价值—充满诗意、启迪哲思、促进认知,又必须富于强烈的刺激、趣味高尚、瞬间难忘。只有这样,进入作文课程的图片,才能引发学生的思考,触发言说,表达心声。因此,一张课程视野内的图片,其教育价值往往超越了图片本身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学生参与开发的课程,学生的自我价值因而得以充分彰显.学会思考与判断、学会选择与负责,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自我价值的集中表现.自我本身就是一个生活世界,是丰富的探究资源;自我永远是独特的,这种独特性是在关系中形成和发展的;自我价值的实现依赖于反思性探究.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自我维度开发的基本原则.当然,在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时也要避免"被动的主体性"和"虚幻的自由".  相似文献   

17.
探索新语境下高校现代汉语课程教学改革,思考中形成四点认知:妥切设置教学内容,正确建构课程教学体系,这在现代汉语课程教改中具有第一义;在当下新媒体时代,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势在必行;在现代汉语课堂教学中,可实施"五步制课堂教学法";"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复循环教学,可以构成一种符合新语境的现代汉语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2011版《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充分开发、有效利用课程资源,对于丰富品德与社会课程内容,增强课程的开放性、生成性和教学活力具有重要意义。图片资源作为课程资源中最常见的资源,其有效使用受限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图片不在于有多美、多奇特,也不在于课堂中使用数量的多少,而在于能否根据教学目标的达成及学生当下的生活,选择适用的图片。教师如能对图片进行有针  相似文献   

19.
张雷 《考试周刊》2014,(53):63-63
<正>"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内核。随着这项改革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不断深入,"课程"与"教学"获得新的内涵,与此同时,课程资源这一新概念由模糊逐渐走向清晰,并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日愈凸现其在学科教学和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新课改的有效实施和不断深化有赖于课程资源的广泛开发和合理应用。一、开发学生资源的意义和价值1.学生资源的内涵。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和  相似文献   

20.
在新型城镇化更加重视"城乡一体化"的背景下,迫切需要职业教育课程实施以"对话"与"建构"为价值诉求,加强职业教育课程实施资源的建设,重审课程内容;形成职业教育课程实施的共同体,搭建实践平台;采用自中而上的课程实施策略,超越课程方案本身;呼吁政府激励与管制角色的归位,提供有效的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