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9 毫秒
1.
<正>教材分析:"会动的线条"是本单元的第二个内容,是上一节课"画中的线条"的一个延伸的学习内容,旨在通过本课的学习,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线条的表现力,并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尝试怎样使线条能动起来的游戏般的学习方法,从而,使学生对美术造型活动产生兴趣。因此,我的教学策略定位为:激发学习兴趣,体现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哪类线条能表现出动感,感悟线的表现力,并能在老师的指导下,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4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的种类和生长特点,学习用线表现植物特征及其前后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线造型能力和综合学习能力。2.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通过学习活动,在观察、表现植物的过程中,感受植物的  相似文献   

3.
<正>教学对象:四年级学生教学内容:学大师——我剪民间画教学目标:1.了解民间画的特点,学习创作抽象民间画的方法。2.通过欣赏如东民间画作品、马蒂斯剪纸作品、王桂英剪纸作品的造型和色彩,学习创作造型抽象的民间画作品。3.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表现能力,以及热爱家乡的情感。  相似文献   

4.
<正>【教学目标】1.联系生活观察、感受、发现各种各样的线条,记住不同线条的特点,体会其美感。2.初步尝试线造型的方法,用不同的美丽的线条完成一幅自己喜欢的作品。3.欣赏画家的作品,学会思考,能大胆想像用线条描画,使画面表现的内容更丰富。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难点】发现、认识"线"的不同种类和排列组合规律,能够在自然界及艺术作品中发现线条,欣赏线条,并在自己的作品中创造线条。  相似文献   

5.
教学对象:四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学大师——我剪民间画 教学目标:1.了解民间画的特点,学习创作抽象民间画的方法。 2.通过欣赏如东民间画作品、马蒂斯剪纸作品、王桂英剪纸作品的造型和色彩,学习创作造型抽象的民间画作品。 3.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表现能力,以及热爱家乡的情感。  相似文献   

6.
陆颖 《教师》2014,(20):93-93
素描是中职艺术类学生所要学习的一门基础课程,它是艺术造型的基础。素描入门训练是枯燥的,尤其是刚开始的线条训练。教师为了打好学生的基础,也只能要求学生不停地拉直线,直到学生能流畅地画出漂亮的直线为止。这是个枯燥的训练过程,目标也明确,就是通过量的积累练好直线。既然线条训练是学习素描的开始,为什么我们不能在这个枯燥的训练中加点小灵感呢?我主张科学地设置素描入门阶段的训练,在重复性训练中加入线的联想这一提示性训练。  相似文献   

7.
正活动目标:1.观察了解向日葵的形态结构及有关知识。2.能用大胆的色彩与线条表现向日葵的外形特征。活动准备:向日葵图片、塑料向日葵、蜡笔、记号笔。幼儿已有相关知识和经验分析:幼儿已掌握了圆形、椭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形体;学习了直线、波浪线、锯齿线、螺旋线等  相似文献   

8.
线条是描述客观事物的美术语言,对于学生美术造型能力培养具有积极作用。在新课程改革教学中,初中美术教学随之改变,对于学生美术造型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线条训练,促使学生在学习美术专业知识和技巧的同时,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素养。就线条训练进行探究,寻求合理措施来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为学生后续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正>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如何灵活地运用线、形、色等造型语言去进行造型创作呢?一、线的运用在美术教学中,线条是学生造型的重要手段之一。所以在线条的运用中要注重线条的质感,即生动性、有趣性。生动有趣的线形能充分体现儿童绘画的艺术表现能力。1.把僵硬的直线变成流畅柔美的曲线。低年级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具象表现能力较差,他们往往要把这种较为自然的"曲线美"有意识地去画直,所以我们要把这种"曲线美"通过各种方式提示  相似文献   

10.
学习目标设想:1.培养中学生文学欣赏的素养。包括了解三国故事;学习三国知识;欣赏品味《三国]义》的文学语言;2.提倡探究与合作精神。包括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表]才能;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3.大胆创新与勇于实践的能力。包括对历史人物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活动名称:走进三国话千古英雄时间范围:2005年6月20日——9月15日参加人员:初三两个教学班学生,一个语文教师。活动内容:阅读《三国]义》,整体了解三国故事;整理与三国有关的人物和事迹;积累与三国人物有关的诗词、文章、成语、歇后语等;收集三国故事的多项表]形式;合作]出,再现三…  相似文献   

11.
活动目标 1.在用直线和弧线作绳画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学习双手画直线、曲线、绕圆,尝试画出波浪、圆圈等线条,逐步提高幼儿控制手部动作的能力。 2.启发幼儿按照自己的想像,选择不同线条和颜色给妈妈理发,表达对妈妈的感情。 活动准备 1.20厘米长的中粗棉绳每人两根,棕、黄、红、橙、黑等水粉色及各色水笔,发型照片3张,镜子一面。  相似文献   

12.
巧设教学情境优化美术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增强探究学习的信心,使学生产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在轻松愉悦的心境下,能过学生积极参与听、看、想、说、玩、画、做等活动,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探究美、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3.
尤新 《湖北教育》2007,(6):54-54
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三年级教材第六册《画中的线条》一课,其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线条的作用力和表现力,学习运用对比观察、欣赏画面的方法,进而充分地感受到线条这种造型语言的无穷魅力。对此,作者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4.
中国画的技法是以“骨法用笔”作为支撑,艺术的基本表现手段是线。在学习传统技法,吸取西画中有益的因素,融汇借鉴的同时,研究方法,掌握规律,用简洁的线条及其技法概括出物象的形神。教学重点应强调中国画造型基础应以线为根基,培养学生以线去造物写形的能力,创造出具有时代特征和民族气派的现代中国画来。  相似文献   

15.
正用线画画是儿童生来就会的,只要把笔尖点到纸上移动,点就变成了线,再根据意愿画出形,这种方法不用教孩子就会。然而怎样用线画画才有美感,这是美术教育的一种功能,需要在实践过程中经教师启发,儿童慢慢体会。这就是我们将线描画作为儿童造型训练主要内容的原因,使儿童能自由轻松地提高造型能力,发展潜能。一、线的表现功能与审美特性线画是最简单、最直接用于表现形象的绘画手段,它在绘画艺术中始终占有重要地位。现代绘画有的追求单纯,有的追求抽象表现,线更是不可缺少的语言工具。1.线的分类与形式美感线条包括直线和曲线两种形式。直线包括水平线、垂直线、斜线、交叉线等。水平线有宽阔、宁静感;垂直线有上升、挺拔感;斜线有空间变化感。  相似文献   

16.
一、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通过对圆舞曲、进行曲这两类体裁乐曲的欣赏、表现和体验,养成学生良好的欣赏习惯并适当培养其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进而激发他们探究、表现音乐的兴趣。2.过程目标:通过课堂内外及师生互动的体验、探究、合作,进行欣赏、表现及创作。3.认知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理解音乐、享受音乐,在已有技能  相似文献   

17.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湘版美术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五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色彩语言的丰富性,认识色谱,学习调色与涂色的方法。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集体协作精神。3.情感目标:让学生享受欣赏、临摹与组合世界名画活动所带来的审美快乐。教学重、难点:学习调色和涂色的方法;体会美术中蕴含的生动的艺术语言,感受世界美术文化的精华。教学准备:世界名画集,水粉画工具,大白纸1~2张,铅笔,尺子等。教学流程:一、欣赏讨论1.欣赏世界名画《向日葵》。2.教师引导提问:你见过这幅画吗?对这幅画你们都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交流…  相似文献   

18.
芮莉 《四川教育》2020,(6):51-51
线描画具有结构性强的特征。在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材中,线条造型的内容贯穿始终。一年级下册有《我身边的线条》;二年级上册有《会变的线条》;三年级下册有《画中的线条》;四年级下册有《植物写生》;五年级下册有《精细的描写》;六年级上册有《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低年级学生的想象力更丰富,画面表现更大胆。但他们运用线条的能力不强。画面呈现出的线条过于简单、容易出现凌乱的现象。教师要在线描画教学中链接学生的生活实际,彰显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9.
初中美术教学要培养学生观察和欣赏美的能力。初中素描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对物象的观察、审美以及表现能力至关重要,学习素描基础知识和方法,可以让学生对物象的感受更加客观、真实。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如何才能更好的培养中学生的素描造型能力呢?本文结合自己美术教学的一些理解和经验,谈谈初中美术素描教学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历史悠久的浙江民乐",隶属于我省《基础教育地方课程标准》内容纲要"浙江文化—民间艺术—音乐舞蹈"板块,是五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材中的一课,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知道家乡的历史文化,感受民间音乐的艺术成就和魅力,了解浙江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情致,培养身为浙江人的自豪感.在教学预设中,我们特别注重目标明确有效,策略适宜科学,环节清晰合理.根据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及板块内容特色,通过讨论,我们首先将教学目标具体设定为:1.通过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2.通过欣赏《春江花月夜》《采茶舞曲》等代表性曲目,领略江南文化,感受浙江民乐的艺术风格,初步了解"浙派古琴、浙东锣鼓、江南丝竹"的相关知识;3.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对家乡悠久文化的热爱,并树立继承家乡文化的信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