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4 毫秒
1.
"全球化"主要指经济全球化,其作为一种现代性的趋势或者传播后果引发的思考不绝如缕,但传统的政治经济学者和传播学者注意到其所带来的问题却无法给出具有阐释力的解决方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论述不仅在规避民族主义困境下给出了应对全球化浪潮的新思维,也在很大程度上指明了全球政治经济秩序以及国际传播的发展方向。研究发现,"人类命运共同体"论述是一种极富超越性的构想,具有极强的阐释力、实践力、弹性和张力,它致力于建构的不再是貌合神离的"地球村"和乌托邦式的世界主义,而是一种"既能手拉手又能心连心"的"新世界主义"。我们认为,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系统论述为代表的新世界主义建构了迥异于传统全球化和传统世界主义的一种崭新的世界观,为维护世界不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及异中求同的传播理想提供了充分的理论自洽性和实践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邵鹏 《中国出版》2018,(1):10-13
在中国国际地位与形象跃升的过程中,国际传播也需要转变方法与策略,其不仅涉及中国的国际话语权该如何实现,也关系到中国的故事、观点和主张该由谁说、说什么、对谁说、如何说以及通过什么渠道说的具体问题。文章通过对中国国际传播现状的分析,认为"新世界主义"作为一种创新性的世界观或全球观,可以为中国国际传播开辟新视野、提供新策略,而中国也正在通过"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话语和"一带一路"的实践,向全球民众展示一种有别于西方的新世界图景。  相似文献   

3.
当恐怖主义、民粹主义、逆全球化正在危及人类共同发展的未来时,中国向世界贡献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东方智慧。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后,该理念不仅为传播学科带来了研究的新思潮,更被认为是转变我国对外传播话语体系、提升国家形象,甚至重建全球传播秩序和全球认同的新的契机。学者们普遍认为,在"人类命运共同"理念下共建开放包容、合作共赢、平等对话的新世界尤为重要,而其路径与方法这是新闻传播学科未来的方向与担当。  相似文献   

4.
田素美 《东南传播》2017,(12):45-48
华夏传播研究历经40年,建构华夏传播研究理论体系,构建中国国际传播的话语权势在必行。《华夏文明与传播学本土化研究》理论建构以"心传天下"为理论特质,以"大同""和谐"为华夏传播的终极指向,华夏五千年文化盛宴已经并将继续展示出中国人的传播智慧,充溢着人性的光辉。该书在华夏文明传播研究历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对个人生存发展、"和谐社会"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具有重大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加强当代中国价值观国际传播路径的研究,并在促进"一带一路"倡议落实,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塑造中国国际形象,提高中国国际话语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一带一路"为视阈,在分析当代中国价值观传播基本内涵与必然性的基础上,指明了当代中国价值观国际传播的现实挑战,并以传播学理论为指导,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媒媒介、传播对象和传播效果五个方面入手,重点分析了当代中国价值观国际传播的具体路径,以期为相关主体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龚伟亮 《新闻界》2013,(9):3-13
中国传播研究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可归结为双重公共性的缺失,即学术共同体内的学科公共性的缺失与社会共同体内学术公共性的缺失。前者反映传播学的智识品质问题,后者反映传播学的思想品质问题。以布洛维的社会学分类法为参照,应当在一种关系性的传播学"四分法"中为公共传播学开辟理论与实践空间,并建立一种互异共生的传播学知识生态。  相似文献   

7.
文学传播学的理论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传播学是文学与传播学相互融合的交叉学科。文学及其流传历史悠久,而传播学自从产生至传入中国以来时间不长,但是传播学在中国呈现出逐年蓬勃发展的趋势。2007中国传播学论坛"和谐社会、公民社会与大众媒介"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张国良先生的主题发言中谈到传播学四大发展趋势,即取向理论化、领域多样化、方法规范化、视野国际化。从领域多样化的发展趋势而言,研究人类传播与实践的传  相似文献   

8.
谢小娟 《新闻世界》2012,(8):304-306
本文简要阐述了英国新闻传播学发展的历史,介绍了部分英国知名的传媒院校,分析探讨了英国新闻传播学教育的现状与特点,希望由此为中国新闻传播学教育的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2019,(8)
中国学术界对于谁是"第一位传播学博士"的想象往往限于施拉姆建立传播学科之后,但忽略了早于大众传播学授予博士学位的口语传播学这一支流。通过考证,"第一位传播学博士"应是1922年在威斯康星大学诞生。口语传播学被中国学术界所忽略,有其自身的"去口语化"的原因,但更多的还是由于在特定历史时空之下,中国学术共同体所做出的一种有意抉择,中国需要引入大众传播来完成对于新闻学的合法性改造。对"第一位传播学博士"的追溯,有助于我们恢复对于传播作为人类最基础性的一种活动的理解,以及这种基础性的活动所应获得的学术地位。  相似文献   

10.
1982年在北京举办第一次传播学研讨会,被视为传播学正式引入中国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此后西方传播学研究成果被大量急速地引进,中国本土传播学研究如火如荼地开展,在新闻学、广告学、广播电视新闻学、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等新闻传媒类专  相似文献   

11.
他一直进行跨多学科的研究,开拓了传播学的新天地,他学术研究涉猎领域广泛,是目前国内传播学者中为数不多的广泛涉猎多个学科领域并有着丰硕成果的学者之一。他是位理论功底深厚并具有深刻思想性的传播学者,是当下中国新闻传播学的少壮派代表,他就是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吴飞教授。吴教授在担任浙江大学新闻系和新闻学院负责人期间,在他的努力下,素以理工科见长的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学科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成为中国最好的传媒学院之一。在吴飞教授担任院长期间,他在全球范围广纳贤才,引进一大批优秀的海内外青年才俊。有国际视野的海外兵团加盟浙大,极大地壮大了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的后备力量,将浙江大学的传播学学术声誉传向世界,提升了浙江大学的学术地位。俗语有云:"学不在多而在精",吴飞教授却偏偏"多而精",通过本刊,让我们一起领略这位所学"既多又精"的传媒学者的风采。吴飞,男,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院长、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985三期创新平台"数字未来与媒介社会研究院"院长。兼任国务院新闻学专业硕士学位教育指委委员,教育部新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互联网新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社科基金评委,中国新闻奖及长江韬奋奖评委,中山大学、南京大学、浙江传媒学院等多所高校客座教授,钱江学者。China Media Research(USA)编委、国际新闻界编委、China Media Reports Oversea(USA)副主编等。出版著作8部,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曾获中国青年社会优秀成果专著类最高奖,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2013年获教育部第六届高校优秀成果三等奖,教育部2010年度宝钢优秀教师奖,浙江大学优秀竺可桢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等。  相似文献   

12.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不仅提倡国家之间共同发展,还呼吁人类命运休戚与共,这对于国家和个人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国际社会中存在对中国"和平崛起"以及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错误理解,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对外传播,加之我国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传播方式上还不够完善,所以要优化传播方式,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国际社会得到更好地宣传。  相似文献   

13.
人类的信息传播与人类的历史一样长久,但对传播现象的专门研究,即使算上近期理论的准备阶段,也不过百年。传播学形成的社会背景在于19世纪以来的工业革命和城市化进程,现在则进入了信息社会,传播学成为显学。传播学的理论准备虽然可以追溯到古代社会,但较为直接的理论准备一般认为是20世纪20年代的芝加哥学派,随后是40年代的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三论")以及60年代的欧洲人文主义。实践准备则是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战。作者认为,传播学应该是最具有跨学科性质的学科,政治学、经济学、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哲学、语言学等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共同构成了它的学科背景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2010中国新媒体传播学年会于2010年12月9日-10日在暨南大学召开.本次年会由中国网络传播学会主办,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承办,暨南大学海外华文文学与华语传媒研究中心、暨南大学媒体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协办.来自中国大陆及港澳台的专家学者百余人参加了研讨.围绕"新媒体·新生活·新世界"的主题,除主题演讲外,会议分设"媒介融合与社会发展研究"、"新媒体与政治传播研究"、"移动新媒体研究"、"新媒体与公民社会研究"、"网络新媒体业务实践研究"、"新媒体产业研究"、"微博客传播现状与趋势研究"、"新媒体基础理论"、"新媒体文化研究"9个专场.本次年会的亮点之一是首次使用微博直播"上墙",实现了新媒体研究与新媒体传播的统一,体现出鲜明的新媒体研究特色.  相似文献   

15.
罗兵 《传媒观察》2010,(3):37-38
1982年在北京举办第一次传播学研讨会,被视为传播学正式引入中国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此后西方传播学研究成果被大量急速地引进,中国本土传播学研究如火如荼地开展,在新闻学、广告学、广播电视新闻学、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等新闻传媒类专业中,传播学(或称传播学概论、传播学理论、传播学导论)课程成为必修课,传播学的科研与教学成为新闻传播类专业重点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6.
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与实践日益成为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以及维护国际秩序的价值规范.本文通过全面分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来源、文化内核以及实践基础,从完善国际治理体系变革、推动全球经济发展、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维护世界公共卫生安全四个角度阐释其时代价值意蕴,提出后疫情时代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四个维度,即秉持平等协商价值理念,凝聚"政治共同体"共识;建立互利双赢国际关系,共建"经济共同体"机制;共建求同存异话语体系,深化"人文共同体"内核;维护世界人民共同利益,筑牢"卫生健康共同体"防线,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从理念转变为现实贡献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7.
传播学的一些理念早在20世纪20-30年代就已在中国传播,由于历史的原因,传播现象的研究中断了近30年。1978年,中国大陆学人得以公开知悉传播学,1982年召开第一次传播学研讨会,1999年以后进入持续的引进、研究的高涨期。随着近年传播科技的迅速发展,传媒形态对社会结构的影响越来越明显,也因此成为中国传播学研究者们关注的重点领域。笔者认为,中国传播学研究要有全面长足的发展,需要在研究方法上尽可能兼顾本学科三大学派各种方法;需要将研究话题相对集中;课堂教学要全面向学生讲述传播学各个学派、各个方面的知识,能够解释网络时代的传播现象,不能仅以大众传播学替代广义的传播学。  相似文献   

18.
新媒介下的传播学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媒介的涌现是人类传播史上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本文旨在对新媒介下的话语权转移、新媒体社区形成以及传媒生态等问题进行了传播学的深度思考,对新媒介的发展趋势做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9.
鲁从阳 《新闻知识》2001,(12):14-15
10月18日到21日,全国第七次传播学研讨会在南京大学召开。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新世纪的中国传播学研究:创新与发展"。研讨范围为传播学基本概念的界定与创新;传播学理论的创新与发展;传播与全球化;WTO与中国传媒;网络传播;组织传播与人际传播;新世纪新闻传播大趋势等重要课题。大会提交高质量学术论文60余篇,几乎涵盖了当今传播学所有领域,并且集中探讨了时下许多重大理论现实问题。以下笔者将从传播学理论、传播学研究方法和传媒战略三个层面来对本次大会进行述评。一、传播理论研究:务实和转型长期以来,如何实现传播学的…  相似文献   

20.
他一直进行跨多学科的研究,开拓了传播学的新天地,他学术研究涉猎领域广泛,是目前国内传播学者中为数不多的广泛涉猎多个学科领域并有着丰硕成果的学者之一。他是位理论功底深厚并具有深刻思想性的传播学者,是当下中国新闻传播学的少壮派代表,他就是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吴飞教授。吴教授在担任浙江大学新闻系和新闻学院负责人期间,在他的努力下,素以理工科见长的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学科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成为中国最好的传媒学院之一。在吴飞教授担任院长期间,他在全球范围广纳贤才,引进一大批优秀的海内外青年才俊。有国际视野的海外兵团加盟淅大,极大地壮大了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的后备力量,将浙江大学的传播学学术声誉传向世界,提升了浙江大学的学术地位。俗语有云:“学不在多而在精”,吴飞教授却偏偏“多而精”,通过本刊,让我们一起领略这位所学“既多又精”的传媒学者的风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