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近期出版了由倪宝元教授主编的《汉语成语实用词典》。倪宝元教授有多部关于成语的著作和词典(有些是合作和主编的)出版,比如《成语辨析》、《成语辨析续编》、《成语例示》、《成语九章》、《成语范例大词典》、《汉语成语辨析词典》、《最新汉语成语词典》等。这部新出版的词典是在1993年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汉语成语九用词典》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增补完成的,增加了1000余个成语条目,改换了原书近1/3的用例,改正了原来的错误,另外还增加了一些新的注释项目。笔者认为,这部词典至少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收条标准比较…  相似文献   

2.
自清乾隆六年(1742)《六部成语》刊刻至今,汉语成语辞书的编纂出版已差不多经历了250年时间。两个多世纪以来,即以能见到的汉语成语辞书及能查到的资料计,成语词典就已出了91种。为便于一般读者了解成语词典的出版概况,选择自己所需之书,也为给成语理论研究者与成语词典编纂者提供一  相似文献   

3.
海外奇谈     
此为成语。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汉语成语词典》、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汉语成语大词典》均有解释。海外:远洋以外;奇谈:奇怪的说法。海外奇谈是指荒远无据的、希奇古怪的谈论或传说。鲁迅《关于翻译的通信·来信》说:“这明明白  相似文献   

4.
读书治学,撰写鸿文,少不了引经据典,因此成语词典成为人们掌握成语典故的重要工具,近年来成语词典的编纂工作,方兴未艾,各地区不同出版部门、竟相出版,从一九八一年以来已达十余部。各自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出发点着手编纂,各具特色,因此,质量也参差不齐。其中,湖北大学语言研究室编纂的《汉语成语大词典》(朱祖延同志主编,1985年7月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从内容到编排,再到检索均有独到之处,具体说来,该书有如下几个特点。一、内容全面、周详  相似文献   

5.
(续上期)5月在郑州古玩城与北京潘家园、报国寺的购书清单:《中国画人物速写》姚治华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画基本知识》王瑛元高等教育出版社《国画讲义》马西光《登封名胜文物志》1985年元月印《中国画入门指南》杜子熊上海书画出版社1988年版《山水画法入门》施立华上海书画出版社1986年版《南方日报藏书画选》(1949—1999)《虚舟》傅抱石编人民美术出版社1956年版《赵朴初纪念文集》开明出版社2001年版《中国书画研究》杨仁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文艺战线上两条路线斗争大事记1949—1967》(《文学战报》、《文艺批判》联合增刊)《核桃卢谈核桃》文物出版社2007年版《画舫》中国美术家协会北京分会1980年6月创刊号《中国书画报》  相似文献   

6.
莘莘学子不等于学子莘莘学子严格说并不是成语,许多成语词典都没有收录。《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汉语大词典》等都只收录莘莘一词,然后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以来.汉语成语词典编纂出版经历了从小到大、由冷到热的发展阶段。在21世纪来临的时候,读热切期盼着化学术界能推出一部以学术性见长、具有权威性的高质量的大型成语词典——它应该既是总结性的,又是前瞻性的,既能集以往之大成,又能导新世纪之先路一在这样一种形势下,武汉出版社于1999年8月出版了名语言学家朱祖延先生主编、湖北大学古籍研究所集体编纂的《汉语成语辞海》。它的编纂出版,体现了编纂对这一理念的自觉追求和努力尝试,是继朱祖延先生主编的《汉语成语大词典》之后,对我国汉语成语词典编纂的又一贡献。  相似文献   

8.
严格地说,成语词典的书证应该具备这样两点: 第一,溯源。即第一书证应是最早的例证,如“民惟邦本”标《尚书·五子之歌》。“好学深思”举《史记·五帝本纪》。当然这只能在见到材料的情况下为之。像“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在《十大经》出土(1973年)之前也只能引溯到《史记·齐悼惠王世家》。第二,书证数量应有二条以上,而且应注意排列不同历史时代的书证,以显示成语产生、发展、凝固的过程。这同样受材料知见数量的制约。因此,即使从书证这一个方面说,编纂一部完善的成语词典实在不是轻易的事,它需要广泛的发现和深厚的积累,需要长时间的努力。在已出版汉语成语词典中,《中国成语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版,下称《辞典》)是收词最多的一种,一万八千条。但从词典编纂学的角度来看,收词数量宏富并不是最值得称道的,重要的是编写原则和体例要求。《辞典》凡例第五条说:“一般都用书证一至三例,辅助说明成语的含义、用法及其源流演变。”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青少年学生运用成语表达语言的能力,中国书店出版社近日出版了《新编学生成语词典》一书。该词典所收成语以中小学教材中常见的成语为基数,兼及其他常用成语。对每条成语,都通过[解]、[用]、[例]、[辨]四项,予以详细阐明。特别是其中的[用]、[例]两项,体现出了有别于其他成语词典的显著特色。  相似文献   

10.
“莘莘学子”不等于“学子” “莘莘学子”严格说并不是成语,许多成语词典都没有收录。《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汉语大词典》等都只收录“莘莘”一词,然后举“莘莘学子”为例。  相似文献   

11.
二年二十万     
江苏教育出版社精心推出的《成语学习词典》1999年8月投放市场后,受到读者的欢迎。首版2万册半个月即告罄,又先后加印7次,至2001年7月,二年内印数达20万册,并已全部销完。许多读者对此爱不释手,称赞它是中小学生学习成语的理想工具。上海《文汇读书周报》(2000年11月18日)称誉此书在“几百种的成语词典中”“异峰突起”。该书先后被评为第十二批(1998—1999年度)文教类全国优秀畅销书及华东、江苏省优秀图书。这本词典是围绕市场做好书的产物,是将营销观念贯彻于选题、出版、销售全过程的一次较为成功的实践。在选题特色上下功夫:夯实营销的基础如果要问图书市场上哪种工具书最多,答案可能会惊人地一致:成语词典。  相似文献   

12.
“2003年辞书质量专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举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抄袭(一)抄袭情况1.封面《中华辞海》封面几乎完全抄袭《新华词典》(见下页附图),《新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封面模仿《中国大百科全书》。许多语文词典、字典的封面模仿《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甚至连商务印书馆的馆标(像一本打开的书的图案)也模仿,并放在同样的位置上。2.正文多数语文词典抄《现汉》、《新华字典》;其中的成语则抄自《中华成语大词典》等成语词典;英语词典则抄《朗文当代英汉双解词典》、《汉英词典》、《新时代汉英大词典》等。有一本《汉英词典》抄外研社的《汉英词典》达90%以上。3.插图《中国儿童百…  相似文献   

13.
《汉语成语词典》是一部老工具书,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慧眼独具,加以修订,推出“新世纪版”大获成功。原因何在?  相似文献   

14.
写新闻报道,不论是消息、通讯、特写,还是调查报告、记者来信等,经常引用成语。由于成语具有简洁精练、寓意深长和概括力强等优点,在新闻写作中运用得体,可以增强文字的表达力,使新闻报道写得更深刻、更生动,还富有一定的文采。所谓成语,据《辞海》的解释,是指长期以来惯用的,简洁、精辟的固定词组或短句。在汉语中多数由四字组成。组织多样,来源不一。而且数量又很大。江苏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一年出版的《成语词典》,就收录成语六千八百多条。广东人民出版  相似文献   

15.
《军事成语词典》是长城出版社为向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70周年献礼而出版的中等规模军事成语工具书,供中等文化水平的读者使用。该词典668千字,共收军事成语5055条,其中约4500条,为迄今出版的各种综合性成语词典未收录者,占收词总数的88.8%。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侯学超先生对此题词评价为:“丰富汉语词汇宝库,填补军事词典空白。”该词典是佟玉斌、佟舟同志在他们编纂的《军事成语大词典》的基础上改编的,但不是简单的压缩本。其特点是──注重实用性。该词典舍去了《军事成语大词典》供读者研究使用的[述源]和[说明]项目,节省了大…  相似文献   

16.
综合类《新闻学大词典》,甘异分主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9年版。《世界新闻出版大典》,新华社国际部编纂,中国档案出版社1993年版。《中国新闻实用大词典》,冯健总主编,新华出版社1996年版。《新闻技法鉴赏辞典》,刘文波主编,林业出版社1999年版。  相似文献   

17.
坐井观天,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汉语成语词典》解释如下:坐在井底看天。比喻眼界狭小,所见有限。唐·韩愈《昌黎先生集·原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相似文献   

18.
从1984年到1986年,我俩个合作写出了三篇全国好新闻:1984年与杜国堂、陈宪文合写的消息《东鸭鸽营社员跑步成风》(见河北日报1984年1月19日一版),被评为全国二等好新闻;1985年写的通讯《记县委书记和乡长的对话》(见人民日报1985年6月2日二版),被评为全国三等好新闻;1986年写的消息《邢台地委书记请县委书记看<新星>》(见河北日报1986年3月14日一版),被评为全国一等好新闻。这三篇全国好新闻是怎么写出来的?我们的体会可以概括为一句话——报道改革,改革报道。  相似文献   

19.
元代虽创下了“北迄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元史·地理志》)的辽阔疆域,但其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身份,统治的残暴,享国的浅短,使人不免有元代缺少史学的感叹,尤其于史学思想,有认为“没有作出什么新的贡献”(高国抗:《中国古代史学史概要》,广东高教出版社1985年版,322页);有认为“多流于烦琐,提不出什么新意来”(白寿彝:《中国史学史》(第一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76页);甚  相似文献   

20.
从1984年到1986年,我们写的三篇报道被评为全国好新闻:1984年我们与杜国堂、陈宪文合写的消息《东鸭鸽营社员跑步成风》(见河北日报1984年1月19日一版),被评为全国二等好新闻;1985年我们两个写的通讯《记县委书记和乡长的对话》(见人民日报1985年6月2日二版),被评为全国三等好新闻;1986年我们两个写的消息《邢台地委书记请县委书记看〈新星〉》(见河北日报1986年3月14日版),被评为全国一等好新闻。这三篇新闻是怎么写出来的?我们的体会可以概括为一句话——报道改革,改革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