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钱大昕是中国18世纪最有成就的史学大家,所撰《廿二史考异》代表了当时考证史学的最高成就,而考校两《唐书》是其最主要的内容之一。钱大昕不仅对两《唐书》作了精详的校勘,指出文字的脱、衍、倒、重并纠谬正讹,还对两书在编纂中出现的体例不一、繁简失当、彼此重复等弊病一一论述,同时就两书所及官制及氏族问题深入研究,探幽发微并进行概括总结,全面反映了钱大昕考校两《唐书》的成就。  相似文献   

2.
明末宦官方正化,在崇祯十七年三月甲申之变时,殁于保定之役。目前包括《明人传记资料索引》在内的关于明代史料研究方面,对于方正化的资料只知有《明史》,而事实上关于方正化的史料并非仅此一种。通过对错综复杂的相关文献进行疏理和考证,有助于明末甲申之变历史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历史上,《史记》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历史文献。它为我国的史学叙述方式建立了一个基本范式,也为我国的史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其中的《五帝本纪》部分作为开卷之首,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但是由于所记载的内容属于遥远的上古文明时期,缺乏足够的文献互相考证故而往往被很多学者忽略。本文将从文字美、神话美、历史美和文化美四个角度对《史记·五帝本纪》进行文本分析,旨在挖掘其内在的美学价值,以便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精神和文化,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词典学、训话学、汉语史学等学科的角度,对《辞源》(修订本)第四册在语源列举、意义解释、书证引用等若干方面存在的罅漏进行了考证,共订正词目十六条.  相似文献   

5.
钱谦益《牧斋初学集》最早的传本为明未钱氏门人瞿武耜刻本。然此明刻本以及源于此本的清初钱曾笺注本(仅诗20卷)、宣统二年邃汉斋排印本、民国间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影明本、198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钱仲联标校本在卷1《临淮田舍题壁赠王鹤年》诗末句“生取”下均脱去四字。近读潘重规著《钱谦益投笔集校本》(1973年台北文史哲出版社)附《王烟客手钞钱谦益初学集考》,言抄本中此诗完而不  相似文献   

6.
(一) 死于九宫山之说源于虚证清顺治十五年谷应秦作《明史纪事本末》,内云李白成奔死于湖南黔阳罗公山。乾隆四年,清廷官修的《明史》正式刊行,内云李自成顺治二年(1645年)窜死于湖北通城之九宫山。从此二说并行,但后说为多数学者所承认。可是《明史》刊行不久,便有湖南澧州知州何璘对《明史》的上述说法提出质疑。他乾隆十一年至十八年在澧州任内,受民间传说的启发而亲赴夹山进行实地考察,以调查所得写了《书李自成传后》,对《明史》之死于通城九宫山之说进行了辩驳,首次提出李白成隐终于湖南夹山说。章太炎赞成何璘论断,并又一次到夹山实地考察,以所获《梅花百韵》诗五首补充和支持  相似文献   

7.
抗战期间 ,陈垣身为辅仁大学校长 ,坚持在敌后 ,以笔墨作武器 ,配合抗战 ,在异常险恶的形势下写了《辑覆》、《佛考》、《诤记》、《道考》、《表微》等杰出的史学著作 ,其史学思想随着时代的变化进一步升华 ,并产生了意义重大的飞跃 ,奠定了他作为史学大师和学术巨匠的崇高地位  相似文献   

8.
《史学要论》是李大钊从事唯物史观教学和研究的最终成果,亦是其作为一代学术大师的经典传世之作。《史学要论》内容丰富,结构严谨,体系完备,博大精深,旨在建立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思想的历史科学的学科体系。在中国史学史上,《史学要论》堪称近代中国第一部比较系统全面的史学理论著作,开创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派,建立了崭新的研究范式,有力地促进了中国传统史学的近代化和史学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因而在近百年来中国知识与制度体系的革命性变革中占有独特地位,贡献卓越。  相似文献   

9.
《史学概论》是关于史学理论学科的一门课程。所以《史学概论》讲授内容是要依据并反映和阐述史学理论学科系统的知识体系。换言之,《史学概论》就是对史学理论学科内容的概要论述。我们认为,《史学概论》讲授的内容应该是四部分内容,即历史过程论、史学学科论、历史认识论、史学方法论。  相似文献   

10.
中国实证主义史学发展历程是中国史学近代化的一个缩影。实证主义史学一方面继承了乾嘉史学“无征不信”、实事求是的考证原则,另一方面也吸收了西方实证主义史学提倡的进化史观。尤其是它提倡把自然科学引入史学的观点促进了史学科学化的进程。实证主义史学在史学发展史上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为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朱熹的孟学成就不仅局限于义理方面,其在考据方面也有较大的贡献。朱熹对《孟子》一书进行了详细的考证,所考内容十分广泛,涉及到文本、人物史事、典章制度等诸多方面。在长期的探索与思考过程中,朱熹形成了一套系统的考证方法,主要有择优选取法、义理训诂和诠释结合法、比较验证法、专题式的考证法、阙如法、参验互证法等。这些方法彰显出朱熹的《孟子》考据学具有“广征博引,集众家之长”和“经世致用,注重现实”的特色,对明清时期《孟子》考据学的发展具有先导作用。诚然,由于时代的局限性,朱熹的“考《孟》之学”也存在重复考证、据己意断是非、考证不够全面深入等不足。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姚明与NBA其他优秀中锋在上场时间、体重方面以及姚明在NBA三个赛季的技术统计进行比较分析,最终得出结论:姚明作为国内最优秀的中锋,在NBA经过三年的比赛训练,综合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姚明在进攻和防守等方面还有一些地方需要改进。并通过对姚明的研究为我国篮球运动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翻译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重词汇和语法轻语篇意识的养成等问题,回译作为一种翻译能力培养的手段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运用回译法来灌输语篇语言中的语境、衔接和连贯概念,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翻译的语篇意识.  相似文献   

14.
《流民图》是蒋兆和先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也是20世纪中国画坛所呈现出的最为不朽的现实主义经典力作,它是中国人物画从传统到现代的一个最为重要的跨越和分水岭,也是中国人物画采用现实主义手法表现现实、体现民情最为成功的巨大标志。《流民图》从技法、造型到绘画理念上融中西绘画之长为一炉,创造出一套既不同于传统、又有别于西画的现实主义画风,其价值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它是20世纪以来中国现代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在表现手法和形式上的一个重要依托和模本。影响了我国一代又一代的优秀画家,促进了我国现代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的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15.
明朝建立之初,藏传佛教在汉地的传播虽未中断,但并没有立刻形成高峰。只是到了永乐时期,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下才出现传播兴盛的局面。永乐时期,藏传佛教在汉地的传播,对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自身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根据池州明初"三元"状元黄观和明末复社领袖吴应箕的科考之路,论述了明代科举制度的形成原因、历史功绩及其弊端。通过对两者科举历程的比较,剖析了明代科举制度由草创到形成、由发展到日趋完备、进而烂熟衰落的历史变迁过程,展现了科举制度对明代人才选拔和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对我们今天的教育考试制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晚明小品文是中国散文发展长河中的一条支流,由于它承载着晚明性灵文人的文学革新思想和多姿多态的文人情怀,所以有了超越文体的特征和内涵。复杂多样的文人情怀寓于小品文中,真实而形象,独特而有趣,不仅增添了小品文的文化内涵,也极大地丰富了晚明士子文人的人格形象。探究晚明士子文人情怀产生的原因,追寻晚明士子文人情怀对推动文学发展、带动社会进步和拉动经济增长诸方面影响,对于鉴赏晚明小品文思想艺术成就,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明代前期八个皇帝尊孔崇儒、大力提倡理学,可谓一以贯之,因而确立了理学的独尊地位。尽管某些理学家参与戏曲创作,剧中歌功颂德,宣扬封建伦理,但也有可取之处。明代前期理学家开始重视经世致用,对戏曲中歌颂建功立业、忠君爱国不无促进作用。明代前期理学家对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的些许否定与其时戏曲中所流露的与传统观念的格格不入也有一致之处。明代前期理学家不以炎凉待人与明前期戏曲对世态炎凉的揭露不无相合。明代前期理学对戏曲影响亦非仅只负面或仅只正面所能概括。  相似文献   

19.
《内训》是一部由明朝徐皇后编撰,用以教化内宫众人以及大臣家眷的女教书籍。它十分重视儒家的积善思想,所体现出来的积德行善、劝善向善的思想,是前代女教书中未曾明确阐释的内容之一。《内训》中的积善思想对明代女性教育及明清以后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衔接和连贯是语篇的基本属性,两者在构成语篇时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衔接可以有助于加强连贯,语篇的表层衔接关系是建立在深层的连贯关系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