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生物科以其实验多、教具多、内容有趣而成为学生较为喜欢的一门学科。生物公开课的教具使用历来都是纷繁多样的,加上这两年多媒体课件的盛行,几乎所有的汇报课、评优课、研究课、示范课都会用各种不同的教具轮番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这确实能让学生们更快更多地学习知识。然而,由于教学设备和  相似文献   

2.
时下,听到了太多对公开课的抨击之词,为什么作为帮助提高教学水平、形成良好教研风气的公开课竟会受到老师们的强烈抨击呢?让我们先来看看一些“有趣”的现象: 现象一: 很多教师只要是上公开课,不管教学内容是否需要,都会千篇一律地使用现代化教具,各种多媒体教具粉墨登场。整堂课学生像在看电影似的,本应多感官引导的东西, 变成了多感官刺激。现象二: 每到上课时,教师讲课的声音比平日高了几度不说,学生此时也自然会中规中矩, 主动配合。每当老师提问的时候,下面的学生总是响应积极,而且答中率几乎高达百分之百。整个教学过程中,从不会到会的过程几乎看不出来,有的学生还是“没教就会”的。显然就是在“作秀”。现象三: 老师在公开课上不敢多说一句话,有时多以录音或学生动口来代替老师讲解,以为这就是“以学生为主体”,生怕自己再多一句讲解就会沦为应试教育的反面教材.整堂课上热热闹闹,老师学生一起玩游戏。  相似文献   

3.
这是两个让笔者深有感触的案例 一节公开课上,执教老师用双面胶将一个木制的教具粘在黑板上。当学生板演的时候,斜上方的教具擦着孩子的肩掉了下来。孩子吓了一跳,老师也显得有点慌乱。这时,教室里出奇的静,但老师很快镇定下来,她将教具从地上捡起,重新牢牢地粘在黑板上,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继续上着她的课,对碰没碰到、吓没吓着孩子,并没有过问。  相似文献   

4.
这是两个让笔者深有感触的案例一节公开课上,执教老师用双面胶将一个木制的教具粘在黑板上。当学生板演的时候,斜上方的教具擦着孩子的肩掉了下来,孩子吓了一跳,老师也显得有点慌乱。这时,教室里出奇的静,但老师很快镇定下来,她将教具从地上捡起,重新牢牢地粘在黑板上,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继续上着她的课,对碰没碰到、吓没吓着孩子,并没有过问。一位老师正向全市老师示范《妈妈的吻》这一课。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如痴如醉地体验着课文带来的“妈妈的爱”。一位学生漂亮地回答了老师的提问,老师说:“如果我是你妈妈,我真…  相似文献   

5.
没有排演过公开课从教十几年来,教过的公开课实在太多了,现在已记不清到底有多少节,有上级检查来听的,有参加讲课比赛的,有学校领导听的,当然更多的是同事们听的。所上的课有自己相当满意的,也有明显失误的,都给了我很多经验与教训。那么多的公开课,内容、教法、效果多有不同,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几乎每节课,只有当听课老师或领导坐进教室时,学生才知道,今天这节课是语文公开课。只有一两次,为了听课方便需要倒换课,学生猜到可能是公开课,问我时我没有否认。这源于我自己当学生时,对一些老师在上公开课前的某些做法的不以为然。有的老师提前…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名有着十几年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我上过公开课,也听过包括县级、市级和省级的公开课。而引发我深思的是最近听过的两节公开课。一次是我们灵溪学区在我们学校举办的英语写作和阅读的研讨课。其中一位作课的是年轻的优秀老师。这节课是借班上课,一节课下来几乎没有学生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课堂气氛很沉闷。  相似文献   

7.
当今时代,什么都讲究包装。当然,有些东西物美质优,包装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近几年来,各类英语公开课、英语优质课、英语录像课评比等等都有条不紊地开展着。在很大程度上,它具有明显的示范和导向作用。执教公开课的教师为了上好一堂公开课,从学生到老师,从教具到课件,从教材到教法,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做了很多的包装。  相似文献   

8.
我总是回忆起20世纪80年代的课堂教学。那时候,武汉市有一位心灵手巧的历史老师,他为我们制作了一些实物教具,有仿制的石器时代的砍砸器、刮削器,有战国时期各国的钱币,等等。我们也都很注意收集实物教具,到外地开会出差,也会买一些课堂教学用得着的仿制文物,如洛阳的仿古“唐三彩”、西安的“秦始皇陵兵马俑”模型。相互之间也都毫无保留地交换或借用实物教具。在一次全市教研会议上,有一位老师就利用休息时间向各位同行一一询问“你有没有铜钱?”大家也都答应为他收集各种真假古铜钱。他要上“宋代经济”这一课(不是公开课,更不是作秀的公开课),为了让学生理解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与货币的变迁,他收集了一千余枚铜钱,又自己用手推油印机印制了纸币“交子”。当时中学历史老师的典型形象就是:一手夹着大幅挂图,一手拎着唐三彩。  相似文献   

9.
王跃 《师道》2008,(6):37-37
现在的教研活动很多,各种研讨课、示范课、竞赛课、交流课、汇报课、过关课、特级教师演示课、青年教师拜师课等公开课层出不穷。在这些公开课上我们经常把课堂气氛搞得很“热闹”,课题汇报、话题研讨、学生讨论、师生对话、网上交流、图片动画等一应俱全,一派繁荣景象。公开课的这一追求给人的感觉:“热闹”是评价一节课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最近我去听一节公开课,课上教师用双面胶将一个木制的教具贴在黑板上。当学生板演的时候,斜上方的教具突然掉了下来,学生们都吓了一跳,教师也有点慌张,但教室里出奇得静。很快地教师镇定下来,  相似文献   

11.
传统教具下的常规课仍然存在,传统教具下的公开课也仍然存在.一次传统教具下的公开课经历让笔者认识到概念的教学方式是一个长期值得探索的课题,由此思考了六个关于公开课的教学问题:情景的价值;板书的意义;如何领会教材意图(主旨);教案的准备;教学预想与对策;表象热闹但收效不佳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我们经常会发现,在一些公开课、评优课、示范课中,每个班级都有许多不举手的学生,最多的达3/4,常态课也有近1/2的学生不举手。这严重制约着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为此,教师一定要关注和提问那些不举手和几乎从不发言的学生。  相似文献   

13.
我讲过一节公开课,接受任务后就开始备课,几天后校领导听课。领导提出改进意见后,我就开始充实、修改教案,第二次试讲。校领导基本满意后,请来乡领导听课,乡领导又提出改进意见,我还要修改教案、改进教法、完善教具。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我每天都在为这节课忙碌,还有一些教师帮我画画,做幻灯片,做课件。我每天都在演练学生、演练自己,争取在公开课的公开表演中不负众望。当这节课大家都基本满意时,请来局领导听课。按照局领导的意思对教案稍作改动后,终于可以上公开课了。  相似文献   

14.
滕衍平 《河北教育》2005,(21):26-27
目前,许多的公开课,确有做假,做秀之嫌。把这样的“帽子”卡在公开课的头上,并不冤枉。于是,老师们常说,公开课好看,但学不来;羡慕,但望尘奠及。听课的时候往往蠢蠢欲动,回来以后,总是遗憾没有那样的多媒体等教学设备,没有那样的教具,自己的课务那么重,哪里有那么多的时间去准备……是呀,公开课距离我们太远了,不是我们都能做到的。正如一个小品中说的,“都说距离产生美,现在是距离产生了,美没了。”因此,许多公开课的效果是老师心头一热,在自己的教学中又再回到从前,一次次的公开课,结果老师们还是一遍遍地重复昨天的故事。是我们的老师不思讲取吗?不是.  相似文献   

15.
余慧琴 《贵州教育》2011,(14):38-39
又是一节公开课,正好上到文言文《曹刿论战》一课。听了那么多文言文的课,大多也都是介绍作者背景、解决字音、翻译课文、理解问题等,没有什么让人心动的地方。我不想这么平淡地渡过这一课。怎么上才能上出新意,给学生和听课的老师一个全新的感受呢?经过反复的思考,我决定用“五读”法来和学生一起学习这篇课文。  相似文献   

16.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中小学、尤其以中学为主的语文教学改革浪潮,到目前终于落潮甚至处于止息状态了。回忆当时,在全国范围内,各种名头的语文教学改革的大流派、小流派,还有数不清的微小支流,纷纷产生;各种观点、各种争论几乎在任何时间里都碰撞着、持续着;几乎在所有学校和校际之间以及各种形式的场合,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带教课、研讨课、巡讲课、交流课等等,纷纷开出,  相似文献   

17.
公开课或借班上课的课前预热,是授课教师与学生交流、互动的有利时机,这一平台的建立,教师应充分把握,拉近师生距离,为课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8.
李卫 《今日教育》2012,(7):61-61
自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高中体育的公开课、示范课等各种赛课活动搞得轰轰烈烈,热闹非凡。笔者经常参加学校和区级的各种公开课、优质课赛课,发现很多公开课的评选都注重从教师教的角度,即整个课的组织教学和教师上课的专业水准等方面来评价,而往往对学生的学,如学习参与度、自我体验、学习效果等有所忽略。那么,如何评价一堂高中体育课,标准究竟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9.
问:公开课多是几何课、活动课、探究课,而较少有人上计算课、复习课,您对公开课的选题有什么感想?答:不可否认,公开课具有展示、示范的功能。一般情况下老师上公开课,往往要考虑到课堂的现场效果。几何课、活动课、探究课,学生可以充分地参与学习过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突出,课堂气氛活跃,容易吸引听课的老师,赢得更多的掌声,教学效果也非常明显。而计算课教学内容比较枯燥,不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不好组织,不容易“出彩”。再加上这些老师多是借班上课,教学进度不好把握,所以计算课在公开课上很少出现。上复习课难度就更大…  相似文献   

20.
笔者所说的公开课,是指各个级别(低至校级、高至国家级)各种形式(传统式和现代式)、各种课型(新授课、复习课、综合课、实验课)的公开课、研讨课、展示课、示范课、观摩课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