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游越  周翎 《文教资料》2011,(7):35-36
谐音是一种语言的转码现象,实为同音替代关系。文章以语言文化、认知心理为基础,以信息内容和交际态度为依据,从"本体"与"谐体"间的替代模式来分析谐音的类型,进而探讨谐音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2.
谐音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种语言之中,而在汉语中尤其多见,汉语中谐音数量之众多,应用之广泛,是我们重视这一现象的原因.谐音经过与汉文化的长期融合,逐渐产生了汉民族喜闻乐见的一种独特的语言与文化现象.谐音现象对于母语并非汉语的学习者而言很难掌握,所以本文以分析汉语谐音现象特点及应用为出发点,揭示谐音现象的重要性.笔者希望从对外汉语教学角度,研究汉语中的谐音现象,通过谐音现象更好地帮助留学生理解汉语的词汇、语音,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周阳 《鸡西大学学报》2014,(12):120-123
基于认知参照点理论探讨静态书面语谐音修辞的认知机制,指出在谐音修辞认知过程中,认知主体受到本体的激发而找到匹配谐体,并将其作为认知参照点达到对本体在特定语境中隐含意义的理解。研究表明不同的谐音类型存在不同的认知参照点模型。  相似文献   

4.
偏义复词从形式上看是由两上意义相对相反或相关相类的词素组成。在表义上只让一个词素起作用,另一个词素的意义在偏义复合词中不直接表现出来,只作为一种陪衬,偏义复词见于典籍不晚于周代,根据古汉语偏义复词的要领可以把偏义复词划分为四种类型。偏义复词能够表示一种经委婉的语气,还可以使语句对仗、音节和谐,已有不少偏义复词进入现代汉语词汇之中,被广泛地使用着。  相似文献   

5.
广告语言是广告的核心,是语言存在的一种新的形态,谐音字就是其中一种。谐音是运用字词之间的音相同或及相近(即相谐)的关系,来表达思想的一种语言现象。汉语食品广告中的谐音现象极为丰富,使用频率也很高,谐音字的语言表现形式除了受文字本体的影响之外,还受到社会、心理等各种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6.
谐音是汉语里一种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研究汉语谐音现象,不仅有助于学习者更好地理解汉语的语言特点,更有助于他们理解汉民族的文化心理、思维模式以及谐音现象所蕴含的社会文化内涵。在揭示一些常见谐音现象成因及其所体现的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探析谐音文化对对外汉语教学的价值和意义,可以使留学生在深入中国社会生活时,多一些克服跨文化交际障碍的意识,少一些文化碰撞带来的误区和误会。  相似文献   

7.
汉语谐音的运用及其文化心理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谐音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种语言之中,而汉语中的谐音作为一种普遍的民俗、民风现象存在于汉人的日常生活和文艺创作之中,数量之多,应用之广,一直为汉族人所乐道。一种语言中的谐音成分跟该语言的语音结构固然有直接关系,更重要的是它还跟一定的文化传统和民族心理相联系。弄清楚汉语谐音与汉民族文化心理的关系,有助于人们理解和掌握汉语交际语言,并在语言运用中表达得体。  相似文献   

8.
汉语成语借代用法类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汉语中有一部分成语在构造特征和表义方式上与借代辞格密切相关,这部分成语可以根据其借体和本体之间的不同关系予以归类分述。  相似文献   

9.
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方言,是现代汉语在网络世界中的新的变体。它是网络与语言结合的产物。谐音修辞是网络语言中常见的现象。它的大量出现同网络语言独特的生成环境及使用者的心理相关。网络谐音共可分为汉语谐音、英文谐音、数字谐音、符号谐音、字母谐音、数字字母缩略谐音等共六类。谐音在网络语言中取得了积极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10.
詹秀华 《茂名学院学报》2010,20(2):51-53,57
作为一种外来新型构词方式,“X门”格式在进入汉语后,本有特定的常规搭配模式,但由于受实词“门”基本义的强力影响,在与动词的搭配上发生了变异,出现了一系列的超常搭配现象,产生了一“门”两义的双关。这种新兴的“门”格式双关除了具有传统双关的修辞效果之外,还增加了表义上的新奇性、生动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11.
李蓓 《广西高教研究》2013,(10):54-56,60
中国谐音吉祥文化在汉语国际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当前汉语国际教育领域,谐音吉祥文化教学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可以说谐音吉祥文化的相关教学存在比较严重的缺失。在汉语国际教育中需要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从课堂教学、课后引导等方面加强中国谐音吉祥文化教学。  相似文献   

12.
网络环境加速了汉语和英语的交流、相互借鉴的过程,中国英语俏皮话正是这种环境下产生的网络新词族。中国英语俏皮话的构词形式和意义构建过程无不体现了中国独特的网络、社会文化。通过对网络环境下新生的中国英语俏皮话词族的分析,其构词主要呈现词缀拼接、合成、谐音和译借的规律。同时,中国英语俏皮话的意义建构过程涉及了合成结构压制、谐音压制和社会文化压制等认知语义现象。  相似文献   

13.
古音学是传统音韵学的一大分支,是汉语音韵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古音学研究既是上古汉语音韵本体的研究,又是古音学史的研究。谐声是汉语中非常重要的语言现象,与汉语音韵研究尤其是上古音研究是密不可分的。谐声与古音学研究既是利用谐声材料梳理、构拟古代汉语语音系统的研究,又是谐声与古音学史的研究。本文梳理、辨明谐声与古音学的源流和历史演进,为汉语音韵学、文字学、汉语语音史等学科,总结和探索新的研究视角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其高超的语言艺术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当然这种艺术体现是多方面的。统计显示,动词“以为”在作品中多次出现,这种现象也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我们从动词“以为”的语表形式、语里意义和语用价值三方面作分析考察,以揭示作者语言运用方面特点。  相似文献   

15.
方金华 《台州学院学报》2012,34(1):15-17,27
汉语的词义是成系统的,词义在演变中,其语义场内部要素也发生了相应动态的调整,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词义的系统性。先秦时人们睡眠或直体横陈,睡在床上;或趴在几上睡。由于几这种卧具在后代消失,睡眠语义场在睡眠方式上不再强调卧具的对立,只保留睡眠状态上的内部对立。这揭示了汉语词义系统在发展中为了维护平衡而采取内部调整的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16.
双关语是最难翻译的修辞现象之一,英语双关语的翻译策略通常有以下几种。对等翻译法将双关语译为相同的双关语,主要适用于建立在人类共同认知基础上的双关语和部分结构双关语;变通对等法是通过创造双关语译为不同的双关语,主要适用于思想主题意义不大严肃的文字游戏类双关语。体现不同文化特色和语言特点的双关语有时也可以通过语音、语义或形式手段译为类双关语,还可以通过释义、加注等方法进行补偿。双关语的翻译还包括谐音法、省略法、移植法等。  相似文献   

17.
汉字的形义关系是由汉字的表义性质决定的。汉字采用的是记录语义的方式,造字之初,根据语义来构造字形,形义关系完全一致。但汉字本身及其所记录的汉语语词的发展变化,使汉字的形义关系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影响了对汉字性质的认识,影响了对汉字与汉语关系的解释。本文从造字时代的汉字构形、汉字应用中的特殊现象、字形与语义的变化三个方面阐述汉字的形义关系及其演变,以探讨汉字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是一部中国语言和文化的百科全书,其中谐音双关修辞格的大量运用是小说的一大特色.从音效和释义两个层面分析<红楼梦>中地名、人名以及诗词中谐音双关修辞的英译,通过表格量化对比,最后论证了不可译性在<红楼梦>谐音双关修辞英译中的部分表现.  相似文献   

19.
缺乏形态变化不能作为汉语语法的特点。注重语义,语法与语义、语用的关系极为密切才是汉语语法的特点;朱德熙所说的“汉语词类和句法成分之间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以及“汉语句子的构造原则和词组的构造原则基本上是一致的”,不是汉语语法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是敦煌文书资料的综合性汇编,但在对所收敦煌文书校释时,通读方面尚存在三类疏误:一是不明文意,误用通读;二是本应通读,误而不用;三是本可自通,不必通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