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主德国是世界体操强国之一,近年来,体操成绩一直在提高。在去年蒙特利尔世界体操锦标赛中,民主德国男子团体总分超过了体操强国日本。不久将有可能成为苏联和中国的有力竞争者。民主德国体操协会是德国体操及运动联合会下属的一个机构。秘书长是克劳斯·黑勒;主席是冈特·博尔曼。汉内洛雷·绍尔和迪特尔·霍夫曼分别担任女子和男子国家体操队教练,除此以外,还有14名分管各体育  相似文献   

2.
体育强国战略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构建体育强国战略,首先要深刻认识到体育的整体功能及价值。体育事业一定程度上归属于文化建设的体系中,在构建体育强国的进程中,需要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所谓体育强国,是一个立体的、系统的综合体。体育强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体育强国可是一个国家的整体发展水平位于世界前列的重要表现。而体育文化建设是灵魂,其核心就是体育人才的培养。体育文化建设最好的切入点,就是高校教育。高校无论是体育人才的培养,还是体育教育和科研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在高校中创建一流的世界体育大学,也就毫无疑问成了构建体育强国的核心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3.
我国竞技体育应率先向强国目标迈进.基于如此,通过对竞技体育强国四个相关联的重要问题进行系统分析,研究表明:竞技体育强国是历史进程与和谐共赢、共谋发展的概念,硬实力和软实力强是竞技体育强国的基本标志,其价值取向应建立在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基点上,迈向竞技体育强国应以国家发展战略为路标并选择差异化竞争战略.  相似文献   

4.
体育运动品牌不是每一个城市和地方与生俱来就有的。湖北省仙桃市被国家授予“中国体操之乡”的称号,体操也就成为了仙桃市的品牌资源。作为地方高职体育专业,应当充分利用好这有形和无形的体操品牌资源,在办学资源、思想和人才培养方面,相互借鉴,开创高职体育专业发展新思路。本文通过体操品牌,结合体育专业办学现状和仙桃市的体操软硬件的调研分析,从而提出办学思路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从刘长春的首次参加奥运会到刘翔的雅典夺冠,中国人实现了从病夫弱国到体育大国的转变。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51枚金牌和100枚奖牌的骄人战绩,使世人不再怀疑中国是否是体育大国。然而,体育大国并不是中国人体育梦的终点,体育强国才是我们在伦敦奥运会及以后各届奥运会上的奋斗目标。对体育强国,世界的共识是:一个国家不仅能在奥运会上获得  相似文献   

6.
体育的崛起是一个国家崛起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的有力表现。本文系统分析了新时代推进我国体育由"大"到"强"的发展契机及面临的困境,提出促进体育强国建设的路径。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所面临的困境是体育精神缺失、人才与科技竞争力不足。应对这些困境必须树立体育精神、重视人才培养和科技发展。中国体育从体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的转变,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7.
2000年把我国建设成“体育强国”,是我国体育工作既定的目标。在“四化”建设进程中,体育应该起到表率作用,建成“体育强国”尤为重要。二十四届奥运会加强了我们对建成“体育强国”的紧迫感和艰巨性的认识。现今世界体坛,出现了差别日趋扩大的两类体育“国家”——“体育强国”与非“体育强国”。美国、苏联、东德等属于体育强国国家;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属“非体育强国”。对于体育强国国家来说已是现实的“体育强国”,而对于“非体育强国”国家来说仍足一种理想和追求的目标。在世界体育趋于一体化,一些国家已  相似文献   

8.
体育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软实力,硬影响",体育软实力的建设和发展是中国体育从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进程中的一个亟待重视的问题。在体育强国的构建过程中,对体育硬实力与体育软实力,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相似文献   

9.
论体育强国的国际影响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体育强国国际影响力的概念出发,分析这一概念的特点,将其界定为体育强国在国际社会中运用自己,包括体育在内的国家实力去影响其他国家乃至整个国际社会意愿和行为的能力;回顾并分析了历史上诸体育强国之所以拥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因,进而提出中国由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应当以促进世界体育发展的多样性为基础构建自己的国际影响力,这正是国际体育的整体利益与中国国家利益的结合点.最后,阐述了中国促进世界体育多样性应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我国已确定目标,到二○○○年要跻身于世界体育强国之林,这是一个令人鼓舞的战略决策,也是一个十分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中央明确提出建成体育强国的标志是:普及城乡体育运动;运动技术达到世界第一流水平;拥有现代化的体育设施;建设一支又红又专的体育队伍。我们认为,世界体育强国的重要标志之一,是要在重大国际体育比赛中,特别是在奥运会上夺得金牌总数前六名。而田径在奥运会(或亚运会)上占有四分之一的奖牌,可以说田径不仅是各项运动的基础,而且也是直接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运动成绩和水平的特殊重要项目。因此,要使我国跻身于世界体育强国之林,必须抓好田径,振兴田径,迅速把田径水平搞上去。  相似文献   

11.
“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体育强国”是中央提出的战略目标,是赋予各级体委部门、全体教练员、运动员、体育工作者的艰苦而又光荣的历史使命。国际奥运会主席萨马兰寄在第二十三届奥运会组委会上说过:“在奥运会上,能否进入前六名并拥有更多的金牌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是体育强国的重要标志”。这是权威人士的观点。在十一届亚运会上,中国以金牌数第一而成为亚洲的体育强国。这是历史事实。金牌不是一种虚设的饰品,它是一个国家竞技体育水平高低的体现,是体育实力的象征。游泳被列为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的竞赛项目,它拥有32枚金牌,仅次于田径运动而居于第二位。世界三大体育强国的美国、苏联和民主德国都十分重视游泳运动的发展。其游  相似文献   

12.
《体育与科学》2014,(2):19-23
运用文献资料和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对美、德两国体育政策的嬗变过程进行分析,认为:美国体育政策是建立在美国文化的背景之上的,美国的国家制度是体育政策产生的基点,体育政策的制定经历了自由发展到社会主导的发展历程;德国的政治需要和人本需求是体育政策发展的主导,体育政策始终引导大众体育的发展,体育政策经历了从体操推广、政治体育到以俱乐部为基础的社会主导型发展历程。美、德两国的体育政策嬗变对我国的启示主要体现为:我国也应该从更高的层面来认识体育政策的制定,理顺体育与国民健康及国家安全的关系;对体育的关注应提高到人力资本投资的层面,促使体育为国家发展服务;规划体育发展,重视加快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群众体育是实现体育强国的内在条件;创新完善体育制度,发展社会主导、重视人本需求的体育政策是实现体育强国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3.
问题的提出十几年来,我国体操运动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并跻于世界体操强国之列。尽管如此,也应看到与体育先进国家之间还有一定的差距。如果说过去凭着运动员的天赋与才能和教练员的经验与苦干,就能取得满意成绩的话,那么在当代体操技术与理论飞速发展的今天,教练员的知识水平、教学方法、训练手段、技术探讨与理论研究等,仍然停留在一般的经验总结;教学训练依然靠最缺乏科学依据的方法进行,以及采取比较落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以来,竞技体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2008年北京奥运会结束后,中国取得了空前的成绩,不仅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同时也得到了世界的认可。中国从没有专业的运动队到恢复国际奥委会合法席位,从许海峰的第一块奥运金牌到北京奥运的金牌第一。在这60年间,中国竞技体育稳步发展,发挥举国上下的力量,已经追赶上世界体育强国,甚至在某方面已经超越了世界体育强国,因此,中国竞技体育的赶超式发展,已经不适合现在我国竞技体育的现状需求。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法、历史比较法,从全球化的视角研究了体育与国家的历史关系,旨在揭示体育强国的历史内涵.古代,在东学西渐阶段,体育强国是拥有先进的并具有世界性影响力传统体育文化的世界强国;在西学东渐阶段,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相对较为落后,无法产生对他国的影响力,在先进的西方体育领域也未形成世界性影响力.近代,体育强国就是通过体育,包括西方现代体育和中国传统体育,进行民族解放、民族独立的革命.现代,在西方体育领域,体育强国就是国家强大,竞技水平一流,塑造了良好的国际体坛形象,具备了较强的国际影响力;在传统体育领域,尚未形成国际性影响力.因此,当代体育强国就是拥有先进性和世界性影响力的体育文化、综合国力世界一流的国家.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50年代苏联体操和中国体操的现状及中国学习苏联体操经验的原因、成效等进行研究。文章认为苏联体操对中国现代体操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为我国提供了科学的训练方法、先进的体操理论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等,加快了中国体操向世界体操强国迈进的步伐,客观上为中国体操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希望通过运动技能迁移原理利用我国的体操优势,为发展我国的技巧啦啦操运动提供理论支持,更希望届时发展成熟的中国啦啦队在2008年奥运会之际为我奥运健儿助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访谈法、声像观摩法。研究结果如下:1自由体操与技巧啦啦操有着诸多的相似点,我国应充分发挥体操强国的优势,大力发展我国的竞技啦啦操事业,早日在世界大赛中取得名次。2发掘和利用退役体操运动员或不出成绩体操运动员的最大价值,使其转型成为竞技啦啦操运动员,减轻国家安排退役运动员的负担。3技巧啦啦操这项综合体操运动在美、日、英等国的学校体育中都得到了广泛和良好的发展,我国应加强研究与推广,使当前萎靡不振的学校体操运动找到新的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代体育的发展,与近代中国人体育观念的变迁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将研究视角聚焦在近代中国人体育观念变迁这一历史问题上。研究认为:近代中国人最初对西洋体操的接受,首先出于强兵的需要,后来发展到强种、强国的要求。这一作为中国近代早期体育发展主流的观念,大致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开始受到挑战。随后人们对体育的认识逐渐向体育是竞技、是娱乐、是健身的观念转变,并最终在20世纪40年代完成了这一认识过程,确立起较为成熟的近代体育观念。  相似文献   

19.
<正>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促进了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变。这一阶段,我国基层的业余训练多元化、多样化的发展趋势逐渐凸现。党中央国务院指出,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事关国家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发现并培养青年体育后备人才要放在重要的位置上。青少年业余训练的各级各类基层训练体系等单位是我国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基本组织形式,同时也是为"全民健身"提供优秀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一个重要基础环节。青少年体育人才是实现未来体育强国的根本。当今世界体育强国都把培养青少年体育人才作为竞  相似文献   

20.
重视对体育发展战略的研究,特别是竞技体育战略的研究,是指导当前体育改革和加强科学决策的需要,也是为在本世纪末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体育强国的需要。中共中央发出了要“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体育强国”的号召。对此,国家体委在《2000年中国的体育》研究报告中已详细阐述了实现体育强国的八项指标。这八项主要指标虽然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它们各自在整个体育事业中占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但是我们必须正视这样一个现实,即运动技术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体育强国的一个最为鲜明的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