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2.反复领悟和实践 美丽的春天来到了,我们幼儿园的课程中安排了许多让幼儿主动活动的内容,例如:观察、种植、饲养、春游、远足等等。有一周的星期五是大班幼儿远足活动的时间,星期三我有事到了大×班,与幼儿交谈时,我顺便问他们为远足做了哪些准备?几个幼儿茫然地说:“什么时间去远足?”“我们不知道呀!”“准备什么?”我就问班上老师,谁知这位老教师振振有辞地说:“后天才远  相似文献   

2.
一、主题的产生教师在日常活中要关注幼儿的兴趣点热门话题,时刻将这种关注放在心上,使之成为一根十分敏感的弦,只要碰到合适的刺激,就会一触即发,生成出更多更有价值的活动来。去年,我怀孕了。当幼儿面对我那圆圆的大肚子,臃肿的模样,蹒珊的步履时,无不感到好奇。他们时常几个人在一起好象在说什么。一天,我班的小淘气周林终于忍不住了,走到我跟前,大声地问:“老师,老师,你的肚子怎么回事呀?”小宁忙接下话茬:“我知道,我妈妈说,老师肚子里有小宝宝了!”心心也凑上来,神秘地问:“老师,我们小时候是不是也呆在妈妈的肚子里呀?”此时,幼儿已…  相似文献   

3.
向孩子学习     
有一件事虽然已经过去多年了,但记忆犹新。那天的音乐活动是复习歌曲《小娃娃跌倒了》,为了激发幼儿的兴趣,我让幼儿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在为第三乐句“我快快地跑过去,抱起小娃娃”配器时,我问幼儿:“这一句用什么乐器比较好?”幼儿说:“沙球。”我问为什么,幼儿说:“沙球的‘沙沙’声像走路声。”我  相似文献   

4.
大班下学期,幼儿即将进入小学,在一日生活中教师开始有意识地引导幼儿留意各个活动环节的时间安排。比如,每天12点进餐时提醒幼儿:“到午餐时间了,你们知道几点了吗?”最近,有的幼儿会主动问:“老师,现在几点了,我妈妈怎么还没来接我?”有的幼儿问得令人忍俊不禁:“老师,她玩那个布娃娃好久了,是不是有1个小时了?”实际上,“她”只玩了10分钟。  相似文献   

5.
年前,全国各地都在举办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的活动。我问幼儿:“你们知道毛泽东是谁吗?”“不知道。”“那周恩来呢?”“老师,我知道周润发,他就是文哥。”“我认识刘德华、黎明、张学友……”“他会唱《今夜你会不会来》。”  相似文献   

6.
该方案注重幼儿多感官参与、多途径理解,注重情感的激发与体验,这是值得肯定的。然而,我认为语言活动的关键是语言经验的积累与提升,因此我有以下两个建议:一、将“室外寻找风”的环节调整为活动准备,使幼儿有足够的时间去寻找风,获得更多更深的感受和体验。幼儿由此积累或提升的经验会促使他们更深刻地理解诗歌,更好地仿编诗歌。二、结合目标,设计适当的提问,在原有水平上提升幼儿的语言能力。例如,在回忆“寻找风”的印象时,教师可以提问:“你在哪里找到了风?你怎么知道风在那里的?”欣赏诗歌后,教师可以问:“风在河边,小河有什么变化?风…  相似文献   

7.
探索大脑     
我班幼儿进入大班后开展了“特别的我”的主题活动。当活动进行到与身体有关的内容时,一个幼儿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我们身体里有心脏、胃、肠子,那脑袋里有什么?”我们感到这是一个引导幼儿探索大脑的极好机会,是  相似文献   

8.
姜兰 《早期教育》2003,(3):20-20
在主题活动“我们都是中国人”中,教师在活动室里布置了国旗、国徽、天安门、中国地图及少数民族展,在自由参观时,有幼儿大声地说:“看,这像不像一只鸡。”这位幼儿的发现立即引来了其他五六名幼儿的围观,他们一边肯定着这位幼儿的说法,一边在地图上指指画画,“这儿是头”“这儿是尾巴”“这儿是肚子”,我轻声地问:“这是什么呀?”“是中国地图”“我们家也有地图。明天我也要带到幼儿园来”。在这之后的一个星期内,共有二十六名幼儿带来了四十多份地图。在这过程中,幼儿表现出了对地图的极大好奇与关注,由此也引发了一系列的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9.
在幼儿期,发现学习比接受式学习更适合幼儿的思维方式,特别在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如: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发展其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主动探索的积极态度等方面。这些对幼儿的终生发展有重要意义的品质在很大程度上是可学不可教的,只有通过幼儿自我的探索活动中去实现。在科学区,善于观察的大班幼儿李鹤问我“老师,我在鱼缸角上看金鱼,为什么一条鱼变成三条呢?”我知道这是光通过两侧玻璃形成的反射现象,这不太深奥的科学道理,用什么方式才能被他接受呢?我想了想,顺手拿过科学角的三棱镜。“李鹤,你数数万花筒里的花瓣有多少。”李鹤…  相似文献   

10.
朱爱华 《成才之路》2012,(36):17-17
一次晨间淡话活动中,我问幼儿:“知道钓鱼岛是哪个国家的吗?”孩子们沉默许久,正在我失望之余,突然有小朋友大声地说:“老师,我知道,钓鱼岛是中国的!”我循声望去,是平时最爱发言的成成,我问他:“那你怎么知道的?”“电视里看的!”成成自豪的回答。我又问:“那你们热爱我们的祖国吗?”孩子们大声地说:“热爱!”祖国,是一个多么神圣而亲切的字眼,热爱祖国又是多么崇高而又圣洁的感情。在孩子们说出“热爱祖国”四个字的时候,我为之振奋,而振奋之余,我又在担忧,单凭空洞地说出“热爱祖国、祖国山河秀丽、祖国伟大”之类的话,能达到爱国主义的教育目的吗?  相似文献   

11.
情况分析 现在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生活在爱的摇篮里,接受着全家众星捧月般的爱。然而孩子在得到爱的同时,却不知道奉献爱。我们问班上孩子:“妈妈在家都做哪些事情?”幼儿会说:“我妈妈天天买菜、做饭、洗衣服、织毛衣……”我们又问:“如果妈妈不在家这些事谁来做?”幼儿会说:“爸爸做。”照此问下去,几乎众口一词“奶奶做、爷爷做、婆  相似文献   

12.
在“认识蚯蚓”科学活动中,幼儿通过观察,了解到蚯蚓没有眼睛、没有腿。我问小朋友:“大家都知道蚯蚓没有眼睛、没有腿,你们还有什么问题要问老师吗?”顿时,小朋友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胡柏杨问:“蚯蚓没有腿怎么走动?”钱雨瑶小朋友问:“蚯蚓没有眼睛怎么找食物吃?”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  相似文献   

13.
起床操     
建构游戏时,小班幼儿常把玩具乱丢,弄得桌上地上一片狼藉。我就把那些丢弃在地上的玩具都藏起来,连续几天,盒子里的玩具也就越来越少了。一天几个孩子焦急地跑来告诉我:“玩具跑掉了,我们不好玩了。”我就召集全班幼儿一起找,边找我边问:“你们知道玩具为什么要跑吗?”  相似文献   

14.
活动(五)有趣的书为了让幼儿知道图书是由封面、封底、目录、正文与图画组成的,了解书的目录和作用,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逐步学会看书的正确方法,能按顺序阅读图书,我们开展了以下自由探究的活动。1.认知活动幼儿在自主地认识书页与号码的作用。浩:“我从故事集目录里的‘26页’找到书里的26页的故事了。”鑫:“我报一个页码给你们,看看谁能最快在书里面找得到。”航:“我报一个故事的名字,你们给我找找看故事在第几页。”滔:“我这本书是没有目录的,但是有页码。”豪:“因为你的书很薄吧。”祥:“不对,因为你的书的页码太少了。”…  相似文献   

15.
起因86.10.17 今天,在谈话“亚运会上的好消息”活动后,杨宁小朋友跟我说:“老师,我都想参加亚运会了。”我问:“你参加亚运会干什么?”他说:“我参加亚运会的比赛,也能得到金牌。”我说:“好!”听了杨宁的话,我受到了启发。这一阶段我们通过向幼儿介绍亚运会的比赛情况,请幼儿回去收听、收看亚运会的专题节目,小朋友对亚运会有所了解。我想:我们能不能结合幼儿的特点,根据幼儿的兴趣,在班级里织组开展亚运会的游戏呢了我决定组织幼儿进行一次讨论。  相似文献   

16.
教室里十分安静,孩子们聚精会神地在收听录音机里播放的《狐狸和小羊》的故事。故事情节激起了孩子们的义愤。这时,教师自然地将活动转入到第二个阶段。教师建议:“现在我们来折一只狡猾的狐狸好吗?”幼儿一致赞同。于是教师教,幼儿折,孩子们一边折,一边讨论刚才听到的故事,气氛十分活跃。折好狐狸的小朋友抽拉着狐狸的嘴,纸狐狸便活动起来。当大部分幼儿都折好时,教师问幼儿:“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来处置这只狡猾的狐狸呢?”幼儿个个争相发言:我要把狐狸关在山洞里饿死;我坐在飞机  相似文献   

17.
一天,宜帆小朋友问我:“老师,人为什么离不开空气?空气在哪里呀?”我想了想说:“你把嘴闭上,捏紧鼻子看看有什么感觉。”孩子照此做了,一会儿小脸憋得通红,赶紧松开手说:“憋死我了。”我告诉他:“你知道人离不开空气了吧。”然后给他讲了人为什么离不开空气的道理。  相似文献   

18.
本期问题:混龄编班对幼儿的发展到底有何优势? 张老师:您好!近日有家长问我:“听说混龄班更有利于孩子的学习与发展,你们幼儿园为什么不开设混龄班?”我也知道混龄班对幼儿的发展有一些优势,但对幼儿进行混龄编班是一件很大的事情,这涉及到幼儿园课程设置和教育环境创设等许多问题,所以我园虽然也开展一些混龄活动,但一直没有混龄编班.我们也知道,混龄编班是幼儿园混龄教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既然家长们有要求,我们也打算尝试一下.  相似文献   

19.
一天,幼儿园中班正在区域活动,一幼儿跑来对他们年轻的老师说:“老师, 我想画画。”老师说:“画去吧。”“画什么呢?”幼儿自言自语又好象是在问老师。老师说:“想画什么就画什么。”这话正好让园长听见了,园长狠狠地批评了这位老师:“你怎么能这么不负责任呢?”年轻老师感到很茫然,“我怎么不负责任?”一上午,这位年轻教师都因此而闷闷不乐。一会儿,那位幼儿拿着自己的画欣喜地跑到老师跟前说:“老师,你看我画的好吗?”老师看后故意问幼儿说:“小猪钓鱼? 故事里明明是小猫钓鱼你怎么画的是小猪  相似文献   

20.
在组织大班教学活动时,我发现有的孩子注意力渐渐不集中了,也不积极地回答问题。于是,我灵机一动问:“谁是小博士?”全班幼儿齐声说:“我是小博士。”我又问:“谁的眼睛亮晶晶?”全班幼儿齐声说:“我的眼睛亮晶晶!”经过几遍这样的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