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穰明德,1912年10月22日出生于江西省莲花县坪里乡,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红军,先后在红八军、红六军团、红二军团任职:参加了举世闻名的长征.到延安后,在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工作.  相似文献   

2.
人物背景:邓福坦(1922—),福建省福鼎县人,1936年参加红军,被编入红小兵班,随红军挺进师转战浙江。1947年任青景丽第二县队队长,建国后曾任温州建材局局长、党组书记等职。我是14岁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的。从政治上说,在1933年到1934年间,闽东红军就常常来到我家,那时候我们就接触到了革命。到了1935年,刘英同志和粟裕同志就带着红军挺进师过来了,那时候他们在浙江泰顺打仗,打伤的同志就送到我家来治疗。治疗的过程中,我们对红军有了进一步的感情,也懂得了更多革命的知识。1936年10月13号,在福鼎,刘英和粟裕消灭了国民党一个加强连,虽然…  相似文献   

3.
<正>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及红二十五军,先后离开中央根据地、鄂豫皖根据地、川陕根据地、湘鄂川黔根据地进行长征。1936年10月22日,红军三大主力部队胜利会师将台堡,标志着红军长征胜利结束。列宁曾经指出"全部历史正是由那些无疑是活动家的个人的行动构成的"。[1]长征回忆录有的是对长征全程的回顾,如《历史的回顾——徐向前元帅回忆录》《康克清回忆录》《杨得志回忆录》《李坚真回忆录》《黄克诚自述》等;有的是描述一人、一事、一个事件的片断、一次战役,大多散见于《星火燎原》《星火燎原》未刊稿、《红旗飘飘》、文史资料选辑、《中共党史资料》、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红军长征·回忆史料》以及一些报刊。这些回忆录有的以人物为中心,有的以事件为中心,有的以专项工作为中心,汇合到一起,  相似文献   

4.
被誉为当代保尔的红军老战士长虹的回忆录《伏枥永存万里心》一书已由蓝天出版社出版。长虹,11岁参加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到延安后,曾任毛泽东主席的机要员和叶剑英同志的作战参谋,后又到武汉八路军办事处任周恩来同志的机要员。建国后,先后在冶金、化工、有色等工业部门担任领导工作。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他经历了许多考验和磨炼。近年来,由于积劳成疾,被诊断为前列腺癌晚期。但他仍以顽强的革命精神,忍着巨大的疼痛,与疾病作顽强的斗争,被评为94年北京市的抗癌明星。在回忆录中,作者真实地写下了  相似文献   

5.
1936年12月的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从次年2月中旬至7月中旬,中共代表周恩来、博古(秦邦宪)、叶剑英、林伯渠先后存西安、杭州、庐山同国民党代表顾祝同、张冲、蒋介石、宋子文等人进行了四次谈判。七七事变后,全国抗日呼声日高。1937年8月9日,中共中央和红军代表周恩来、朱德、叶剑英应邀到南京参加国防会议,同时继续与国民党谈判,协议将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八一三"淞沪抗战后,全国性的抗战已经开始,国共双方达成协议,在国民革命军第  相似文献   

6.
根据胡耀邦同志1984年3月关于加强史料整理工作的批示精神,陕西省档案馆组织和加强了编辑出版《陕甘宁边区政府档案史料选编》工作。 陕甘宁边区是我党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创建的重要的革命根据地之一,1935年10月,党中央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到达陕北,1936年10月,红军第二、四方面军到达陕甘与一方面军、陕甘红军会师,陕北根据地遂成为主力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北上抗日的落脚点。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后,陕甘宁边区又成为人民军队开赴前线和敌后进行抗日战斗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7.
长征精神赞     
梁波 《天津档案》2006,(12):50-50
10月,一个对中国革命有着特殊意义的日子。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于都和福建的长汀、宁化等地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长征。1936年10月.在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和陕北红军,在甘肃会宁大会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相似文献   

8.
王家珍受命1953年3月,江西省人民政府省长邵式平,接到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安子文从北京拍来的加急电报。电文的意思是: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红军长征前夕,有一些负责干部和红军将士,将他们的子女寄养在瑞金等地的群众家里,中央委托江西帮助寻找这些红军留下的孩子们。这里面特别提出要找到毛泽东主席的孩子毛毛(长征之前,毛泽覃、贺怡夫妇把毛毛寄  相似文献   

9.
从1927年10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到1934年10月红军撤离中央苏区,开始伟大的长征,中国共产党在江西革命根据地度过了七年辉煌岁月。七年时间里,在毛泽东、瞿秋白、周恩来、朱德等同志的领导下,苏区军民积极开展土地革命、武装斗争、经济和文化建设。根据地的文艺事业,蓬勃发展。苏区军民不仅为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军事斗争,还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群众性文艺运动,先后成立各种“宣传队”等群众性宣传组织和“剧社”等文艺团体,以及培养文艺干部的“高尔基戏剧学校”。红色戏剧应运而生。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和…  相似文献   

10.
甘肃是一个多民族省份。1935年8月至1936年10月,红二十五军、红一、二、四三个方面军先后长征经过甘肃,并在甘肃会宁地区实现了红军三大主力大会师。在此期间,红军在甘肃民族地区广泛地宣传和模范执行了党的民族政策,积极开展了对藏、回等少数民族的工作,得到了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的热烈拥护和积极支持,保证了长征中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播下了革命火种,推动了甘肃少数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现将各支长征部队在甘肃民族地区所做的民族工作分叙如下。一、模范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的红二十五军1935年8月15日,长征在甘肃的红二十…  相似文献   

11.
焦洪波 科技日报社社长。1940年10月出生,1968年1月于北京地质学院研究生毕业后,先后在北京第三研究所、东北某部队农场、黑龙江工业卫生研究所和中科院地质所工作。1977年到中央党校学习,1978年12月到中国科学院政治部宣传部工作。1983年至1985年底先后任原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办公室动态组、政策组组长。1986年1月任科技日报社副总编辑兼国务院科技办驻科技日报联络员,1994年1月任科技日报社社长。高级工程师、高级编辑,兼任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理事长、全国振兴城市研究会理事长等职。  相似文献   

12.
马儒 《湖北档案》2012,(1):35-37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长征初期,"左"倾的中央没有明确的行动目标和计划,军队忙于战斗,寻找去向,红军中的文艺宣传鼓动工作也都停止了。突破第一道封锁线后,文艺宣传工作逐渐恢复。特别是遵义会议后,产生了以毛泽东为首的新的中央领导机构,有了正确路线、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红军中的文艺宣传工作活跃起来,成为长征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鼓动力量。  相似文献   

13.
正1964年10月,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根据肖华创作的长篇组诗《红军不怕远征难》创排完成了一部《长征组歌》声乐套曲。《长征组歌》首演于1965年8月,是我国合唱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作品,被选为20世纪华人经典音乐作品。全曲10个乐章,以恢宏的气势、精湛的音乐语言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再现了长征这一中国革命与人类历史上的艰难壮举与奇迹。在杭州创作组诗1916年,肖华出生在江西兴国县东街肖屋村一个贫苦的工人家庭。肖华14岁时参加了红军。新中国成立后,肖华先后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委、总政治部主任、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全国政协  相似文献   

14.
会宁会师     
红军长征中先后举行过多次会师,而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的会师,是其中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意义最深远的一次会师。甘肃会宁作为红军三大主力会师、胜利结束长征的纪念地,是载入历史史册的一个耀眼闪光点。一、中共中央作出关于红一、二、四三个方面军甘肃会师的决策红一、二、四三个方面军会宁会师决策的提出,是有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的。1935年6月中旬,红一、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会师后,中共中央提出红军北上建立川陕甘根据地的战略方针,将两个方面军混合编为左、右两路军过草地北上。中共中央随右路军跨过草地,抵达班佑、巴…  相似文献   

15.
<正>为缅怀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贺龙、刘伯承、张闻天、王稼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笔者走进了老一辈革命家战斗过、居住过的旧址——寻甸县丹桂村红军长征柯渡纪念馆。红军长征柯渡纪念馆,占地面积为30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展厅面积2200平方米。1974年筹建,1977年10月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1983年1月纪念馆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列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纪念馆  相似文献   

16.
《新闻实践》2013,(12):I0002-I0002
温浩杰2003年10月进入钱江晚报都市新闻部工作,2006年起先后六次受集团委派到四家县市报负责指导改版工作,2010年10月起担任温岭日报常务副总编辑。三年来,他自觉以徐永辉、俞佳友等先进人物为榜样。克服一家分居三地等困难,在温岭日报社党组和编委会的支持下,激情工作,大胆创新,坚持新闻为民,始终服务大局,带头深入一线.  相似文献   

17.
沈独石 《新闻窗》2005,(1):38-38
自去年10月到今年1月中旬,我省11家报刊先后对红军长征暨遵义会议召开70周年进行了浓墨重彩的宣传。纵观这次纪念性的战役报道,总体感觉与过去相比,无论是内容的提炼、形式的创新,还是报道角度都有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8.
李林 《兰台内外》2009,(5):51-52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将中,许世友是最富传奇色彩的将军之一。1905年他出生于河南省新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8岁时开始跟着少林寺和尚林子金学武功,8年后习得一身好功夫。从离开少林寺到投奔红军前,他先后犯下了四宗命案:回到老家不久,三拳打死横行乡里的地主崽;为保护朋友,一拳把盗贼头子送上西天;在吴佩孚部队里当兵时,打死一个老兵痞;投奔红军前又刀劈无恶不作的连队司务长。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同志一生中曾四次到过甘肃。早在红军长征时期,小平同志就到过甘肃,这是他第一次到甘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他从西南调到北京参与中央领导工作,先后任政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秘书长和国务院副总理。在党的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总书记。在他担任总书记的十年时间里,曾经三次莅临甘肃视察工作,指导经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正确的观点、意见和主张。1957年4月,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同志在建国后第一次来到甘肃。在兰州炼油厂,他了解了工程建设、技术进步、产品开发等情况后,鼓励职工…  相似文献   

20.
2006年10月,湖北档案杂志策划出版“红军长征与湖北”专辑.编辑人员发现,红军传单《什么是红军》是一份难得的珍贵文献,但文献提供单位郧西县档案馆说不清文献的背景故事.编辑人员从《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出发宣言》复制件中找到了相关线索,此文献由红安县档案局从中央档案馆复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