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改革,成也教师,败也教师。教师是新课程资源的利用者和开发者,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新课程改革必须抓好教师,而抓好教师的关键是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如果教师不转变教育观念,新课改就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2.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对于一个数学教师来说,善于提出问题,极为重要;善于进行“教育上合理”的提问更加重要。那么,什么是“教育上合理”的提问呢?如果提问引起了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并且学生又不可能照搬课本上的答案,就可以认为是进行了“教育上合理”的提问。例如,“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可以画几个圆?”这就不是“教育上合理”的提问,因为这个问题学生会毫无困难地答出:“一个”。可是如果问:“经过三点可以画几个圆?”学生在课本上就找不到现成的答案,必须对三个点可能有的位置关系逐一进行研究后才能得出结论。因为…  相似文献   

3.
教育观念支配着教育行为,教育观念的形成是与教师对教育理论的理解分不开的。教师只有对教育理论有了较深刻的理解,才可能形成真正先进的教育观念。笔认为,造成目前很多教师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脱节现象的一个不可否认的重要原因,便是很多教师对一些先进教育观念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口头上(会说而已)”,而对“观念”背后的一些“理论依据”的理解却显得较为肤浅。笔从参与一所幼儿园的园本教研中深深地感觉到,如果能引导教师从她们所熟悉的各种鲜活的教育情境中,去解读她们的教育观念与行为,让老师知道“是什么”,并明白“为什么”,是有利于真正地改变她们的教育观念,改善她们的教育行为,从而提高她们的教育实践智慧的。  相似文献   

4.
一、关于农村学校实施新课改的几点思考 思考一:教育观念难转变。目前农村教师教育教学理念虽有所转变,但由于受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和现行教育教学评价机制的制约,一部分领导和教师对新课改的认识并未真正到位.表现在仪满足于领导机构的成立.相关政策文件的制定,  相似文献   

5.
教育观念支配着教育行为,教育观念的形成是与教师对教育理论的理解分不开的。教师只有对教育理论有了较深刻的理解,才可能形成真正先进的教育观念。笔者认为,造成目前很多教师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脱节现象的一个不可否认的重要原因,便是很多教师对一些先进教育观念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口头上(会说而已)”,而对“观念”背后的一些“理论依据”的理解却显得较为肤浅。笔者从参与一所幼儿园的园本教研中深深地感觉到,如果能引导教师从她们所熟悉的各种鲜活的教育情境中,去解读她们的教育观念与行为,让老师知道“是什么”,并明白“为什么”,是有利…  相似文献   

6.
前些天,看了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杂志及何克抗教授等编写的现代教育技术专业教材丛书,结合实际情况,感触良多。新课改对教育技术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但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许多教师还是不太明白教育技术的应用,更不明白教育技术的理念,“穿新鞋,走老路”,有碍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笔者认为出现各种情况的原因是大多数教师或管理人员对教育技术理论认识不够,理解不够,应用不够。存在许多误区:  相似文献   

7.
1.观念的更新。一些地方领导对新课程的重要意义还存在认识上的不足,重视程度也不够。在相当一部分教师、教研员中还存在把课程改革等同于使用新教材,在教学和评价工作中,“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更是比较普遍,这些都需要认真加以研究解决。决不可因循守旧,消极对待。缺乏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是新课改推行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有人说:“如果一个孩子生活住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这段话告诉教师:在不同观念支配下的教育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对学习、对生活,甚至对人生的态度。同时,也明白无误地警示教师应该让学生在什么样的环境、条件、氛围中生活。  相似文献   

9.
马玉顺  刘志明 《师道》2005,(12):12-13
长期以来.中学教育的现状是高考考什么.老师就教什么.高考怎么考.老师就怎么教。尽管这几年,高考制度有了一些变革,高考试题增加了能力测试内容,但总体来说,高考考查的主要还是死记硬背的东西和死板教条的“理论”,高考的试题过分强调标准答案,试卷面目可憎,缺乏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创造思维的生机活力。这样的“指挥棒”与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相距甚远,如果不进行比较彻底的改革,很可能导致新课改换汤不换药,流于形式,走向失败。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在新课改中英语教学、教材和评价问题,并从教师、编写者及社会等方面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即教师未能转变原有的教育观念,对“新课改”的认识与理解不足,教材编写者与广大师生之间缺乏交流,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对“新课改”理念的认同感不足,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任何教育现象和教育活动在宏观上都受教育观念的制约,教育的发展如果离开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更新和发展,就不可能取得质的突破和飞跃。”1用全球视野审视和展望我国语文教育,会发现语文教育教学缺乏坚实的理论支撑,而且语文教育教学出现低效甚至无效的局面在很大程度上跟教师教学观念的滞后有直接关系。因此,让语文教师了解和掌握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已成为语文教改的燃眉之急。  相似文献   

12.
如果仅从“现在完成进行时”的字面来理解,这个时态在逻辑上讲不通:因为,既然“完成”了,就不可能在“进行”;反过来,既然还在“进行”,就不可能“完成”了。  相似文献   

13.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纪之交启动,新课程改革正在大步走进校园,走进师生生活。教师作为课程改革实践过程中的主体角色,应尽快跟随课改步伐,在教育教学中加快行为的改变,以适应新课改要求,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一、语文教师观念的转变过去,我们习惯以知识教育为中心,崇尚教材知识点的“拉网式”教学。现在新课改一反以往的教学模式,重视文化熏陶,人文教育和综合实践。于是,很多教师认为这样的教学,教师没有给学生一个明确的答案,似乎心里不踏实,不放心,甚至忧心忡忡,课堂上热热闹闹,学生将来的考试怎么办。其实这正是在新课改中教育观念跟不上的原因,是教师的陈旧思想所致。就拿考试来说吧,考试是对学习效果的一种评价,而学习效果决不能只停留在知识的落实与掌握的层面上,更多地则要表现为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果学生所学知识不能真正变化为学生的能力,不能为学生将来步入社会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帮助的话,学生的知识再多又有何意义呢?这也不正像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下死读书本所造就的那些书呆子一样了吗?另一方面,现行考试题型的变化,也反映由重知识向重能力发展的转变,彻底改变了过去单纯以学习成成绩评价学生能力的倾向,考试作为一个比较科学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4.
徐寅佳 《教书育人》2006,(12):46-48
一、引言 随着中国教育改革的进行,人们对素质教育密切关注,但能真正明白教学和教育的意义的人却不多。许多人认为只要学生掌握了一些知识和技能,他们就会毫无疑问得到预期的素质和能力。教师更关注的是英语的说明性而忽视了英语中的人文性。这就导致英语学习者缺乏批判性思考的能力,缺乏洞察目标文化本质的能力,缺乏表达情感的能力。这就说明虽然英语学习者在学习,但是他们不是被作为一个全人来接受教育。所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作为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因素,需要对全人教育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5.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我们的生活正经历一个彻底和根本的变化,如果我们的教育对于生活必须具有任何意义的话,那么它就必须经历一个相应的变革。现在的教育究竟给了学生什么呢?我们的教学太注重双基,导致学生迷信权威,思维僵化,缺乏创新,负担过重,学习兴趣丧失。现在的毕业生似乎“满腹经纶”,会应付考试,或者复述书本上的东西,但既没有“活学”,更不会“活用”,动手操作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薄弱,更不用说创新能力了。同时,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淡泊,拜金主义严重。因此,顺应时代要求,进行教育的转型与教育观念的更新变革是势在必行的。  相似文献   

16.
在二年级时,学习汉语拼音字母表,学会用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去查字典,查找不明白意思和不知道读音的字,感觉字典是字的海洋,可神奇啦!可是逐渐地,我们有许多同学却把字典这个最好的学习助手打入冷宫置之不理,阅读时遇到不认识的字就跳过去,如果是跟字典有关的作业也不愿意去查,有依赖思想,等老师的答案.有些老师在课堂上对于一些小的知识点,为了所谓的“节省时间”就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能力和方法的锻炼.  相似文献   

17.
化学教师培训创新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构建“全新”的继续教育内容   1.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更新   有人统计发现,面对同一问题,相对美国等国的学生而言,中国学生答案的重合率最高,这便是教育缺乏创新意识的最典型的表现。追根溯源,是由于几千年积淀下来的封建教育观念的深刻影响。这种影响在学术历史上最明显的特征便是历代文人总是“穷其心智、毕其一生”地为那几本“经书”注来注去;表现在教育上是“师道尊严”,唯师是从,惟书是从,而且几乎到了盲从的地步。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不可能鼓励学生创新,甚至也不容忍学生创新。因此,教育创新应该首先从观念创…  相似文献   

18.
当下,全国第八次课程改革以“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之势在各地轰轰烈烈展开。在传统教学与新课改链接中,不少教师把考试看作洪水猛兽,把新课改与考试对立起来。对此,笔者认为,关键的是要从观念层面解决好三方面的认识:一是到底考还是不考?二是如果要考,考什么?三是如果要考的话,应该怎么考?我的观点是如下。  相似文献   

19.
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教师是具有很大能量的群体,但要释放能量就要破除头脑中可能存在的认识偏差。认识偏差是:教师把个人实践的改变寄托在上级或专家提供具体的、操作性指导上。心理健康教育似乎是单纯地完成一项任务,而对理论的分析缺乏应有的理解兴趣和能力。实际上,任何个人实践的改变是要通过个人认识,包括个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说过:“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因此,如果学生缺乏必要的音乐欣赏能力,音乐的美感就不能为学生所感受,音乐本身也会黯然失色。要全而完成音乐教育教学的任务,就不能不重视音乐欣赏这一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