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鲁迅与校对     
鲁迅与校对■王德禄借此我以第九届优秀晋版图书装帧一等奖作品《绘图本中国古典文学精萃宝库》和《民国笔记小说大观》丛书的立意,风格等形式谈谈自己的构想。两套丛书力求突破常规的设计方案,以新颖的立意、强烈的形式、整体性的构图,寻觅一种古代典雅书卷气的感觉,...  相似文献   

2.
清末民初伪书风行,表现在文言小说领域尤烈。民国以来,一度将所有的笔记、小说统而称之为"笔记小说"——最典型的是影响颇大的《笔记小说大观》,这并不是一个合理的名称,因为笔记不一定是小说,而小说不一定是笔记。其中固然有一些混杂的现象,但究竟还是可以区别开来。实际上,笼统地称作笔记小说,在书目著录上是一个倒退,一个严肃的学者不可能忍受将不同体  相似文献   

3.
民国时期出版的书籍中,古籍翻印是民国出版业一个重要的出版现象.这一时期的出版家利用新式印刷技术或传统的雕版印刷术,影印、排印、刻印了大量古籍,代表者如《四部丛刊》、《四部备要》、《百衲本二十四史》、《丛书集成初编》、《四库全书珍本初集》、《古今图书集成》、《嘉业堂丛书》等,皆为卷帙浩繁的皇皇巨制,使珍贵古籍化身千万,保存文献,嘉惠学术,为功甚巨.民国古籍出版的成就,书写了民国出版史的辉煌篇章.  相似文献   

4.
“大观”一类的书,最忌“炒冷饭”,搞“汇编”。那种用剪刀、浆糊加上一个编排方案就算出来的“大观”,常常是平淡无味的。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民国社会大观》(下称《大观》》),从定选题到定稿,历时三年多,作者达50余人,1991年3月初版,同年8月就印行了第二版,颇受读者欢迎。究其原因,就是不走“捷径”,  相似文献   

5.
编纂丛书是我国的优良文化传统。编纂丛书就是把单种书籍按照一定体例和原则汇编为一套书。丛书有综合性的,也有按照年代、地域或专业等汇编的。我国最早的丛书是南宋俞鼎孙、俞经编的《儒学警悟》,以后历代都有编纂。1959年上海图书馆编《中国丛书综录》,收宋至民国丛书二千七百九十七部。  相似文献   

6.
《出版史料》2012,(3):94-94
《国学治要》是民国年间张文治编撰的一部集中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文献的丛书。其以中国传统文献按内容分类的经、史、子、集四部为经线,从《四库全书》中精选最具代表性的文献桑集而成,故被人们称为“小四库全书”,是民国期间影响颇深的国学经典文献丛书。  相似文献   

7.
扫叶山房是一家有着浓厚知识分子传统的出版机构,重视经史子集类的书籍出版。晚清至民国年间,该书坊的笔记小说出版,由注重出版符合书坊宗旨的传统学者型笔记小说,到力图实现笔记小说类型的变革与突破,继而在民国年间向学者型笔记小说出版传统进行回归,形成笔记小说出版的"扫叶山房模式",使笔记小说的出版成为其品牌。  相似文献   

8.
时下,图文并举的怀旧类 书籍在坊间颇为流行, 构成读图时代一大风景,只是功 利所致,难免泥沙俱下,良莠不 齐,很难真正引发现代人的精神 共鸣。翻开《吃在民国》、《喝在 民国》、《玩在民国》、《乐在民 国》这套丛书,一种闲情逸韵悠  相似文献   

9.
《民国丛书》著录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在机读目录中整套著录和分散著录的优缺点,并对北京图书馆、CALIS和我馆对《民国丛书》的著录进行分析,对分卷著录在机读目录中优势进行了阐述,望专家在修订规则时能对分卷著录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0.
1此事缘起抗日战争爆发前,商务印书馆曾汇辑宋至民国一百部丛书,编为《丛书集成初编》。上世纪90年代,上海书店出版社为弘扬民族文化,提供图书资料,继承发扬了这一事业,根据“实用”和“稀见”的原则,再选明、清、民国时期丛书一百部,编为《丛书集成续编》。这一百部丛书共包含  相似文献   

11.
《民国丛书》自1989年至1996年共出版五编,五百册,收民国时期出版的各科学术著作和历史资料共一千一百零三种,被学术界认为是20世纪我国出版的最重要的丛书之一。本文是丛书主编周谷城先生所写序。  相似文献   

12.
九年前的1988年8月11日,周谷城先生作为编纂出版大型《民国丛书》的主编,在上海北京西路860号上海市政协大楼四楼月潭厅举行的《丛书》编辑出版工作座谈会上,郑重地向出席会议的市委宣传部和新闻出版局的领导、学术界知名人士、各报社的记者、各大图书馆的负责同志等七十余人,公布了在他有生之年,为保存史料,抢救文献,造福子孙后代,决意辑印《民国丛书》的宏伟计划,并就编纂出版《丛书》的宗旨和意义以及具体设想,发表了长达一个多小时的讲话,以便在更广泛地范围内听取各界人士的意见,冀希得到学术界的支持与帮助。  相似文献   

13.
《说郛》是陶宗仪所编的以笔记小说为主的一部综合性丛书。陶宗仪,字九成,号南村,是元末有名的学者,著述很多。他勤奋好学,尤其喜欢博览古籍,于是从经史传记,百家杂说之中,选取其所需内容,辑成了《说郛》这部丛书。《说郛》一百卷,收书一千多种,有数万条。是早期收书最多的一部丛书。原书已佚,只有残缺的抄本。现在通行的主要有两种版本,内容有所不同。一为宛委山堂刊本,一百二十卷,清初陶珽增订,错误很  相似文献   

14.
《四库全书总目》著录"伍馀福"著作三种,然其中《陕西志》为临川伍福(字天锡)所作,《三吴水利论》《苹野纂闻》则为吴县伍馀福(字畴中)所作,四库馆臣误作一人,以致后世将两人字号著作混淆。伍馀福早年所撰笔记小说书名应为《莘野纂闻》,而非《苹野纂闻》。《中国丛书综录》等著录李贤《古穰杂录》又名《莘野纂闻》,或是丛书本《古穰杂录》修版、抄配时产生的讹误。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近现代图书馆事业经过一百余年的发展实现了从创办到逐渐繁荣的转变,与此同时也带动了我国图书馆学史的研究。图书馆学史的研究离不开原始资料,原始资料不仅具有学术研究价值,更是珍贵的文化财富。《清末民国图书馆史料汇编》《清末民国图书馆史料续编》这套丛书对我国近现代图书馆事业创办与发展的重要时期——清末民国时期的资料进行了收集和整理,本文对该丛书内容进行量化分析,概括整理丛书收录资料的类型、地域等特征,对比分析该丛书收录资料不足之处,整体概括丛书收录内容,为图书馆学界、业界相关人士使用该套丛书提供一定帮助,也希望此套丛书能为图书馆学史研究提供更丰富的资料参考与力量支持。  相似文献   

16.
笔记小说是对掌故笔记的通称.民国史料笔记丛刊是指1912年至1949年的掌故笔记,存量浩繁,佳作迭出.袁世凯次子袁克文所著的《辛丙秘苑》便是其中一篇.本文拟对《辛丙秘苑》(2000年6月由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书店出版社联合出版)作一粗浅评述,有不妥之处,望学界同仁指正.  相似文献   

17.
赵玉青  孙磊 《兰台世界》2007,(6S):62-62
笔记小说是对掌故笔记的通称。民国史料笔记丛刊是指1912年至1949年的掌故笔记,存量浩繁,佳作迭出。袁世凯次子袁克所的《辛丙秘苑》便是其中一篇。本拟对《辛丙秘苑》(2000年6月由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书店出版社联合出版)作一粗浅评述,有不妥之处,望学界同仁指正。[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为了经济利益而出版伪书的现象古已有之。本文梳理了民国期间出版的最知名的《浮生六记》、《石达开日记》和《当代名人轶事大观》三部伪书,回顾了这几部伪书的炮制机构——世界书局的经营问题,并对今天的伪书问题提出了警示和反思。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丛书起源于何时,至今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是,认为《儒学警悟》是中国最早的一部综合性丛书,持异见者似乎不多。丛书编成后,一向只有钞本流传。直至民国十一年(1922)经武进陶湘刊刻,才使其广泛流传于世。  相似文献   

20.
正《档案学通讯》杂志社策划出版一套《档案学经典著作》(丛书),以"经典"的眼光检视档案学著作发展历史,并为爱好专业典籍者提供阅读便利,在我看来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所谓学术经典,大体是指那些能够解决时代的学术问题,又对后世学术发展提供启迪和示范,获得学界基本认同的著作。《档案学经典著作(丛书)》计划先从民国档案学经典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