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主题引领的任务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以任务为导向,而“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因此,在任务设计时我们首先需要明确单元主题。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是综合性学习单元,是教材中第一次集中出现现代诗的单元。它以“诗歌,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诗歌世界,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2.
统编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是诗歌单元,且以现代诗为主.整个单元以“活动·探究”的形式来布置学习任务,分别为“学习鉴赏”“诗歌朗诵”和“尝试创作”.这是学生初中三年第一次接触诗歌创作,找准走进创作的入口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魏志军 《学语文》2023,(5):16-18
<正>【教材分析】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将清代姚鼐的名作《登泰山记》编入第七单元。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自然情怀”,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该任务群所对应的课标要求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单元说明、课文“学习提示”和“单元学习任务”对本课的教学要求聚焦于领略自然山水之美,探究山水文化意义,感受文人特殊情怀。【教学设想】《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相似文献   

4.
<正>【教学目标】1.多种方式朗读背诵,联系生活品读词句,感受诗歌的节奏和意境。2.紧扣写法推敲表达,仿照诗歌进行创编,领悟诗歌的形式和情感。【教学过程】一、走近诗人,走到诗里去1.同学们,这段时间我们一起走进了诗歌单元,学习了一组现代诗,并初步了解了诗歌的特点。回顾一下,现代诗有哪些特点呢?(分行书写、形式自由、富有节奏、想象丰富、感受独特等)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跟随戴望舒一起到雨后的小径上去走一走。(出示:在天晴了的时候。齐读。)(指导:雨后天晴,会给人以愉悦、舒适的感受,再读读诗题。)  相似文献   

5.
<正>【教学目标】1.诵读诗歌,结合创作背景,理解诗中复杂的情感。(重点)2.发挥想象,体悟诗歌意境,比较分析诗歌的艺术特点。(难点)【课前准备】朗诵本诗,了解其大意;查阅背景资料,为本诗拟写推荐语。【教学过程】一、导入学习完本单元前三篇课文,我们认识了雄辩君子孟子、志诚君子愚公和刚正君子周亚夫,  相似文献   

6.
魏薇 《湖北教育》2022,(11):41-43
<正>单元整组作业设计要以语文要素为核心,在梳理教材能力训练点、联系课内外资源的基础上,进行整体设计。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想象画面,体会诗歌的情感;根据需要收集一些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笔者以本单元整组作业设计为例,谈基于基础型、发展型、拓展型三类学习任务群的作业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7.
<正>【任务群解读】本单元属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这个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当代社会生活中的实用性语文,包括实用性文本的独立阅读与理解,日常社会生活需要的口头与书面的表达交流。通过本任务群的学习,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提高阅读与表达交流的水平,增强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联系课程标准,明确所属学习任务群,筛选学科“大概念”  相似文献   

8.
【教学设想】这是一篇自读课文 ,教学目标的定位应依据两点 :(1)“单元提示”中“学习这个单元 ,要在第三册诗歌单元的基础上 ,进一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 ,品味诗歌的语言 ;还要展开想象和联想 ,进入诗歌的艺术境界 ,与诗人展开心灵的对话”的要求 ;(2 )本课“自读提示”中的要求 :“注意诗的表达方法 ,体会诗中的言外之意。”为了落实这些要求 ,宜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 ,含英咀华 ,提高欣赏诗歌的水平 ,培养和提高阅读品质以及想象和联想能力。【教学过程】1.背诵《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  相似文献   

9.
<正>【写作指引】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写作训练内容是“尝试创作一首新诗”。诗是心灵触动的音符,是情感流动的旋律。请自拟题目,创作一首新诗,记录你的生活,抒发你的情思。【写作导航】师: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几首现代诗,读了这些作品后,同学们是不是产生了一种创作冲动,也想尝试写一首新诗,把心中的真情化作美丽的诗行呢?生1:老师,我们还真想试一试,可是我们不知道如何去创作一首现代诗,更担心写不好,让别人笑话。  相似文献   

10.
<正>【教学目标】1.学习《繁星(一三一)》,掌握生字新词,了解现代诗的特点,体会诗歌韵味。2.补充冰心写海的诗歌,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人对海的情结。3.与语文园地中冰心写的另一首诗进行对比诵读,学习短诗的写法,尝试自己创作。4.推荐阅读更多的现代诗,激发学生热爱诗歌的兴趣,鼓励学生养成多渠道搜集诗歌并摘抄的习惯。  相似文献   

11.
<正>【任务群定位】《盘古开天地》是四上第四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这两条语文要素既指向了文章结构特点,又强调了神话文学作品“神奇想象”的基本特点,所以,可以以“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来呈现,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感受文学语言和人物形象的独特魅力,从而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2.
<正>【任务群解读】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第七单元“自然情怀”,和同册的第一、三两个单元,同属“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课标中明确,该任务群要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其主要的学习目标和内容有:1.精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  相似文献   

13.
郭珲峰 《新教师》2023,(2):29-31
在统编版语文教材现代诗教学中,教师要紧扣现代诗的文体特征和文本语言特点,贯彻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提出的“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尝试创作文学作品”等相关要求。本文以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现代诗二首》的教学为例,从“畅读”“畅想”“畅写”三个方面做了相关教学策略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4.
李玫 《学语文》2012,(5):16-17
【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做到知人论世。2.查阅工具书揣摩诗歌内容,反复诵读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3.结合诗歌,把握想象、联想和寓情于景的艺术手法。【教学重难点】反复诵读体会诗歌情感,掌握想象和寓情于景的艺术手法。【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相似文献   

15.
<正>单元整体设计【设计依据】“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侧重对应语文核心素养中的“审美创造”,本学习任务群应在“审美创造”这一连接点的统整下,建构读写深度融合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审美实践活动中提升审美素养。“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第二学段“学习内容”第三点指出:  相似文献   

16.
黄媚 《读写月报》2023,(9):34-38
<正>【教材分析】“尝试写小说评论”是统编本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的写作学习任务。此单元对应“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人文主题是“苦难与新生”,小说作品包括《荷花淀》《小二黑结婚(节选)》《党费》。  相似文献   

17.
<正>【教材分析】本次习作以“我和__过一天”为题编写故事,通过练习编写故事,落实第四单元的训练要素“展开想象”,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学情分析】本单元是神话故事单元,通过学习本单元的课文,让学生了解神话故事的前因后果,感受神话故事中鲜明的人物形象和奇特的想象。  相似文献   

18.
<正>【学习任务群阐述】1.教材定位解析《伯牙鼓琴》《月光曲》是六上第七单元的两篇课文。单元主题为“一首歌,一幅画,一件小工艺品……一段美好的艺术之旅”,从音乐、绘画、戏曲等不同角度折射出艺术的魅力。通过单元组文的学习,让孩子们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但是,本组课文的内涵又不限于艺术。《月光曲》反映了贝多芬这样的艺术大家对底层人民的关怀,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体会美好乐曲的诞生不仅来自丰富的想象,  相似文献   

19.
A案【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的内容,了解诗歌的结构。2.通过朗读、想象画面,初步习得本诗对比与反复的表现手法,并尝试加以运用。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从而激发起对战争的憎恨及对和平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习诗歌第1~4节,体会诗句表现的情感。难点: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相似文献   

20.
<正>【教学目标】1.以创编《“唱反调”童话集》为任务情境,了解专辑风格,认读课文生字词语,会写“宇、宙、秘、密、栋”5个生字。2.聚焦课文中的反向想象,在朗读、对答的过程中,感受反向想象的神奇有趣,体会大作家如何从不同方面进行反向想象。3.链接本单元“习作例文”“初试身手”“单元习作”板块,丰富反向想象方法,提供反向想象空间,创编反向想象类童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