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少不入川     
小时候,总是听老人讲:"少不入川,老不入关。"我不知道什么意思,似懂非懂。飞机在成都的双流机场徐徐降落,走下舷梯,微风拂面,气候宜人,好不惬意。想起杭州的酷热,一阵凉意又袭心头,觉得成都真好,这大概就是我对成都的第一印象。我心里纳泅:”少不入川”,难道与这相关?  相似文献   

2.
是谁卖爵     
统编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贾谊《论积贮疏》里的“岁恶不入,请卖爵子”一句,课本的注释是这样的: [岁恶不入,请卖爵子] 年成坏,不能纳税,(朝廷)卖爵位(来增加收入),(百姓)卖子女(来度过日子)。不入,指百姓纳不了税。卖爵,汉朝有公家出卖爵位以收取钱财的制度。是朝廷卖爵,还是百姓卖爵,值得商榷。《汉书·食货志》里,是这样注注释的: [岁恶不入,请卖爵子] 如淳曰:  相似文献   

3.
近读王蒙的《王蒙的红楼梦》一书,读到这么一个句子:无稽崖……是荒唐的、无稽可查的,不入史册,不入地图,是找不着地方可待的。不用说,其中“无稽可查”一词是个生造词,而且是根本说不通的。无论是作者,还是编者,这都是一个疏忽。  相似文献   

4.
胡艳 《中国教师》2003,(1):26-27
众所周知,科举考试是中国封建社会选拔人才的主要渠道。作为中国历史上各阶层向上流动的主要乃至唯一的晋升阶梯,科举考试自它存在之日起,就和弄虚作假、营私舞弊相关联。隋唐之后,历代官员主要是从科举及第的考生中选拔的。到明朝时,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明朝宰相1  相似文献   

5.
刘为民 《教学随笔》2014,(10):43-44
红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相似文献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题。晋灵公不君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 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置之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  相似文献   

7.
陶渊明与慧远关系之探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与当时庐山高僧慧远之间的交往历来为人津津乐道,但却颇有似是而非之处.渊明常去庐山游观,而东晋名士与名僧交游乃为时尚,故其与慧远交往当为情理中事.渊明人品高尚,慧远不入世俗,学识渊博,这是两人交往的基础.然渊明终究不入庐山僧团,根本原因在于他的哲学思想与慧远佛教思想之间存在深刻矛盾,致使两人无法志同道合.  相似文献   

8.
大禹治水时代不存在大公无私思想的社会政治经济基础,尧、舜、禹也不具备大公无私的境界和品质,他们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部落斗争与相互残杀的关系,禹所谓"三过家门而不入"不过是身处危境而全身避祸的韬晦之策.当然,他为团结民众进行报仇而苦心孤诣中为人民利益赴汤蹈火、"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精神也有积极意义的一面,应值得颂扬.  相似文献   

9.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堪称甲桂林。群峰到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吴迈(清)  相似文献   

10.
为使农村新入园(班)幼儿尽快适应集体生活,我们在开学初的一个月时间里,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加强了对幼儿的教育。 1.教育幼儿坚持天天入园。据我们观察,农村幼儿不怕上幼儿园,但常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如有的幼儿雨天不入园,家里邻居有红白事不入园,父母走亲戚也不入园。农村大部分幼儿是独自入园,有的喜欢在路上玩,经常迟到,从而影响教师组织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针对以上情况,新学期伊始,我们即与家长取得联系,向他们宣传让孩子天天来园的重要性,并要求家长协助老师督促孩子准时入园。对极个别经常迟到、缺席的幼儿,教师尽可能亲自接送一段时间。另外,我们还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吸引幼儿来园,如用贴五角星的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高中教科书《语文》必修(3)的第三单元选录了《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篇文章,即《寡人之于国也》。该文中有这样一句原文: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教材对上文中的数罟不入洿池是这样作注释的:细网不进池塘(防止破坏鱼的生长和繁殖)。数,密。罟,网。洿,深.盵[1]  相似文献   

12.
宋代湖南、湖北词人用韵符合宋代通语的一般特征.突出特点是湖南词人尤侯部唇音字不入鱼模部,另外通押现象也比较少.  相似文献   

13.
五年制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将《论积贮疏》中的“岁恶不入,请卖爵子”解释作“年成坏,不能纳税,(朝廷)卖爵,(百姓)卖子女(来度过日子)。不入,指百姓纳不了税。卖爵,汉朝有公家出卖爵以收钱财的制度。”这种注释,只不过是就文猜测,并非作者的原意。首先,从句子的主语上看,“请卖爵”的主语是“民”,而不是“朝廷”。其次,从史  相似文献   

14.
大禹治水时代不存在大公无私思想的社会政治经济基础,尧、舜、禹也不具备大公无私的境界和品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实际上量种部落斗争与相互残杀的关系,禹所谓“三过家门而不入”不过是身危境而全身避祸的韬晦之策,当然,他为团结民众进行报仇而心孤诣中的人民利益赴汤蹈火、“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精神也有积极意义的一面,应值得公颂扬。  相似文献   

15.
夕子 《小读者》2012,(4):6-6
不少父母都希望能与孩子有很好的交流,但自己的肺腑之言孩子却常常感到不入耳。为此而烦恼的父母们不妨试着“心语巧说”,或许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的: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②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无私奉献精神。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大禹是怎样不辞辛苦  相似文献   

17.
因《百家讲坛》而走红的“明星学者”纪连海目前在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文化中国》节目中,和主持人共同讲述《历史上的非凡女人》。第五集节目叫《三过家门而不入》,纪连海讲述了大禹和妻子女娇的浪漫爱情故事。但是对家喻户晓的大禹婚后“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一典故,纪连海却抛出了惊人观点,他称这其实另有隐情,大禹生命中还有另外一个女人一瑶姬,相传瑶姬曾献有治水妙法的“红宝书”(丹玉之书)给大禹,帮助大禹治水成功。而纪连海解释,  相似文献   

18.
一忌开头说废话,说来道去不入题.二忌地点任意变,随心所欲乱转移.三忌人物设置多,分散读者注意力.四忌过程铺开写,重点内容不详细.  相似文献   

19.
吴佩孚其人,以高自标榜而著名,不论是他得意之时还是失意之时,总是骄矜高傲,孤芳自赏。最能体现吴佩孚高自标榜的口号是他的“三不”,其具体内容是:“不爱财,不纳妾,不入租界。”但中间有所变故,原来吴佩孚与原配李夫人两情甚笃,但始终未育,依当时的观念“不聿有三,无后为大”,所以在其母吴太夫人的一手安排下,吴佩孚又娶张氏力侧室。因而以后的“三不”便成了“不爱财,不怕死,不入租界”。后来他把这一思想溶入  相似文献   

20.
棘刺母猴     
燕王征巧术人,卫人曰:能以棘刺之端为母猴。燕王说之,养之以五乘之奉。王曰:吾试观客为棘刺之母猴。客曰:人主欲观之,必半岁不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