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当前,依然有一部分节目在张扬着这样一种主题,即某某老人不顾自己的生活和身体条件,拿出仅有的一点积蓄去从事社会某种公益事业,最后陷入某种困难和尴尬的境地,然后再由媒体记者呼吁社会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2.
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是:老年人再婚失败率非常之高。现在,10个再婚的老人中就有6个以上离婚。80年代末起老人再婚潮中组成的家庭,到现在大半以上已经解体;诉诸司法体系的老从离婚案里,90%是再婚离婚。在社会变得越来越宽容的时候,很多再婚老人自己却没能挺住。这对于曾经举国上下呼吁给老年人再婚关怀的社会来说,无疑是迎头一击。在畸高的离婚率背后,隐藏着我们时代的多少无奈与酸涩。  相似文献   

3.
一、新闻报道要用事实说话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是用事实说话。就是说,新闻工作者在选择和报道新闻的过程中,要把自己的思想观点隐藏在精心选择的某个事实之中,让读者通过这一事实自己悟出某种道理。新闻工作者的职责,是通过报道客观存在的事实,把自己需要阐述的某种道理、某种观点、某种思想认识隐藏在其中,从而影响、感染、教育读者。美国著名记者、进步作家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是一本现代国际新闻作品中的杰作。年轻的记者不畏艰难险阻,不顾生死安危,在共产党和红军活动的地区进行实地采访,…  相似文献   

4.
王妍 《新闻窗》2006,(4):93-94
公益广告是由媒体发布的为公众利益服务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广告,它通过某种观念的传达,呼吁公众关注某一社会问题,以合乎公众利益的准则去规范自己的行为,支持或倡导某种社会事业或社会风尚。在倡导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理想信念,弘扬良好的社会风尚,推动和谐社会的进步发展方面,公益广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现代人的职业枯竭与心理健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燕 《青年记者》2005,(10):35-37
在现代社会里,几乎每个成年人都从事着某一份工作,人生的大部分时光是在工作岗位上度过的。工作帮人们体现人生意义与价值,给予人们展现自我和能力的机会,使人保持与社会和环境的亲密接触,在繁忙的日子里,有不少人抱怨工作将自己累得半死,巴不得能将手上的工作抛到九霄云外,痛痛快快地休息一番。然而,当真的无事可做时,许多人却都惶惑不安起来,突然发现“乐在工作”果真是一句至理名言!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我们需要工作,我们不仅要通过工作维持生存,更要通过工作来证明我们被需要,我们有价值。  相似文献   

6.
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是:老年人再婚失败率非常之高。现在,10个再婚的老人中就有6个以上离婚。80年代末起老人再婚潮中组成的家庭,到现在大半以上已经解体;诉诸司法体系的老人离婚案里,90%是再婚离婚。在社会变得越来越宽容的时候,很多再婚老人自己却没能挺住。这对于曾经举国上下呼吁给老年人再婚关怀的社会来说,无疑是迎头一击。在畸高的离婚率背后,隐藏着我们时代的多少无奈与酸涩。  相似文献   

7.
张燕翎 《兰台世界》2008,(12):54-54
本文通过对人事档案的价值作用、它包含的内容和个人如何积累自己的人事档案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呼吁社会和高校毕业生重视自己的人事档案,使之在和谐社会成为个人关键时刻的有利保障。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人事档案的价值作用、它包含的内容和个人如何积累自己的人事档案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呼吁社会和高校毕业生重视自己的人事档案,使之在和谐社会成为个人关键时刻的有利保障.  相似文献   

9.
积业化     
孟勇 《青年记者》2009,(17):22-25
【职业化】职业一般是指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也可以引申为个人通过一定的专业活动实现自己的价值,为社会提供某种贡献的工作岗位。职业化的解释比较宽泛,可以包括职业技能和职业意识等方面,基本上是一种文化描述。  相似文献   

10.
职业化     
[职业化]职业一般是指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也可以引申为个人通过一定的专业活动实现自己的价值,为社会提供某种贡献的工作岗位.职业化的解释比较宽泛,可以包括职业技能和职业意识等方面,基本上是一种文化描述.  相似文献   

11.
喻国明 《视听界》2007,(6):33-34
最近十年以来,在国际传播学术界,人际传播、口碑传播又重新得到了人们的重视,传播领域已不是大众传播媒介独领天下了,人际传播本身以某种方式聚合自己的能量,聚合自己的价值,开始形成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传播力量,重新洗牌重新改变着传播格局,所有这一切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但同时也是一个机遇。关键问题在于,我们要认清这样一个发展格局,对我们提出了哪些模式创新?我想讲一下我对这样的一个拐点之后,我们发展的模式变换的一个理解。  相似文献   

12.
参加了几次出版工作座谈会,都听到有人感叹:如今,编辑的社会地位太低了。发言的同志“希望有关部门重视这一问题”。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要求提高编辑的社会地位的呼吁已经有几十年了,“有关部门”当然不能说一无所为,但其实许诺甚少,实绩更微。如今再呼吁几次,当然也很必要。但是,仅仅“呼吁”,仍是无济于事的。重要的是要象《国际歌》唱的:“全靠我们自己”,要靠自己的工作来改变这种状况。首先,要靠我们自己的努力,使出版工作有较大的改观;同时,使我们编辑学、出版学等等理论建设有较大的突破,用理论和  相似文献   

13.
正1服务的基本含义所谓"服务",是指为他人做事并使他人从中受益的一种有偿或无偿的活动。不以实物形式而以提供劳动的形式满足他人某种特殊需要。或者服务是个人或社会组织为消费者直接或凭借某种工具、设备、设施和媒体等所做的工作或进行的一种经济活动,是向消费者个人或企业提供的旨在满足对方某种特定需求的一种活动和好处。其生产可能与物质产品有关,也可能无关,是对其他经济单位的个人、商品或服务增加价值,并主要以活动形式表现的使用价值或效用。服务是档案馆、图书馆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儒家十分看重群体的作用,把群体的需要作为个人适应社会而生存的伦理前提,并把这落实到完善自身道德人格的行动中去。因此,儒家极为往重个人的内在修养,同时,强调要把个人的修养所得推广到社会中去,做到“正人正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儒家的理想道德人格。这一思想对当代新闻工作者提高自己的素养.仍然有重大的启发意义。 1、“修身齐家”与新闻工作者个人品德的培养和提高 儒家十分重视个人品德的培养和提高,把有没有道德品质当作区分人与禽兽的标准:“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放禽兽。’V)为此,偶家提…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名读者,当他拿起报纸来读新闻时,主要目的在于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一篇新闻如果没有足够的引起他关心的信息,那么,他就不愿意读下去。但是,作为党报,它的主要使命是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如果新闻仅仅是提供信息,那么就不能达到宣传的目的,不能去指导、教育读者。在一篇新闻内,读者要信息,而编者要求读者接受某种观点,这就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何处理好新闻与宣传的关系。   新闻和宣传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现象,各有自己的特点。这主要表现在:新闻传播有关事实的信息,而宣传提供对事实的解…  相似文献   

16.
档案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及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作为原始记录保存起来以备查考的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社会功能和社会使命是档案存在与发展的依据,档案对社会的发展具有某种或多种积极的甚至不可缺少的作用.因而,档案事业就必须得发展,要发展就必须要走探索创新之路.所谓探索创新就是要边走边摸索,边走边总结规律,使其成为一件好的产品,或成为一种好的模式,或成为一种好的方法工夫.档案事业的探索创新就是要在传统档案管理的基础上走出一条适合自己单位具体情况的路子来,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岗位的规律来.能够为本区域创造社会价值,能够为本区域创造经济效益,能够带动当地的各项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7.
学报内向性:校内开放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向性是学报与一般社会学术期刊相区别的质的规定性,它构成了学报的存在基础。学报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状况的反映功能,在很大程度上由它承担,抛弃或消弱学报的内向性是釜底抽薪之举。有人提出要学报摆出开放的姿态,走出校园,在竞争中寻求生存的价值,这种观点脱离了学报发展的本质要求,是在“进取”面具下对学报前途的悲观审视。但是做为出版物如果不通过竞争获取知名度(这里指本体价值的反映程度)就很难解决生存的难题。因此我们提出重新建构学报内向性原则。多年来,我们为获得社会对学报发展的关心和扶植而发出的呼吁从未间断过,但收效甚微,从根本上讲在于我们自  相似文献   

18.
人们对于“传统”的呼吁,其背后透露着对于社会共同体的呼吁;对于价值重建的要求,折射出要求重建我们的社会,重新恢复人与人之间的联结,恢复人们之间的互相同意、互相接受  相似文献   

19.
新闻事件发生后,能够迅速、及时地予以报道,这是新闻报道所必须坚持的一个基本要求。但是不是所有题材的新闻报道都需要在第一时间就告知给受众呢?这样做是不是都可以取得最佳的宣传效果呢?换句话说,是不是抢先报道就一定比压后报道的效果好呢?在新闻采编中,如何把握抢先与压后?这里,我们首先有必要搞清有关新闻价值的几个问题。新闻价值是新闻事实所固有的某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新闻价值观应当是记者判断事实是否成为新闻的尺度。事实能够成为新闻,要看它是否具有以下因素:重要性是指新闻事实具有震动人心,能在某种程度和…  相似文献   

20.
这个命题非常大,我只是讲一下自己的思考和大家分享。我个人认为企业要生存并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两个基本的条件。一是企业要具备可持续的造血和赢利能力。二是企业要选择低风险的市场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