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底层叙事是当下写作的热门主题。所谓“底层”,是指受教育程度、物质条件、政治地位相对较低的阶层,相当于“弱势群体”的含义。“底层叙事”通过描述下层民众的艰难生存与抗争,反映出当代作家对社会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的忧患意识,是他们通过作品对弱势群体倾注人文关怀的独特方式。  相似文献   

2.
“底层文学”创作是新世纪以来文学界的一个重要现象.“底层文学”创作也面临着一些困境,这主要体现在三点:过度的苦难叙事、城乡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以及对故事的过分追求.“底层文学”创作困境的形成有着复杂的成因,要改变这种创作困境,应该从世界文学创作的宝贵经验中吸取精神资源和营养.  相似文献   

3.
作为底层叙事的两部力作,《那儿》与《好大一对羊》有着相同的表层结构与话语方式:从表层来看,两篇文本都以“拯救”过程作为主线,以彼岸意象作为终结,在解蔽本土现实的同时解构了改革话语.而文本深层的底层仿像,则体现了真实性、普遍性的创作追求与标本化、符号化的叙事手法的内在矛盾.因此,底层叙事依然“在路上”——它的叙事策略与话语困局既体现了知识分子与底层接触的困境,也体现了中国本土现代性的困境.  相似文献   

4.
郑证因作于1941年的武侠小说《鹰爪王》,以宏大篇幅叙述单线故事,以“恩仇结”与“群英会”为纵、横结构线索,将情节叙事和文化叙事交织起来,形成了繁复与简约的良好结合,开拓了中国现代武侠小说叙事模式的新境界,对古龙、张艺谋等都有影响。这种风格,与麦尔维尔的《白鲸》有异曲同工之处,都可以为当下小说创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东西的创作彰显了新生代小说家的艺术个性和写作姿态。作为承上启下的一代作家,新生代30年来的创作与整个当代小说发展史有密切关联。东西长篇小说《回响》的艺术新变所体现的叙事伦理具有作为当代小说艺术演变标本的价值。其雅俗互动体现了作家的读者意识,昭示出当代小说的趋优走向。相对于新生代小说中普遍存在的平面化叙事,东西小说的独异性在于,他抛弃了流行于新生代小说中的后现代思维,而把审美视点进行内向化处理,以聚焦心理的讲述方式,直接对准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痛点“发言”。这种“差异”充分体现了新生代作家拒绝趋同、张扬个性的写作姿态。  相似文献   

6.
市井是中国普通市民赖以托身的特殊的生存空间与文化空间,是中国城市或城镇的重要构成,有着深厚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文化传统的历史积淀,代表着城市的底层。抓住了市井,也就捕捉住了中国城市的“魂”。以市井作为叙事和审美对象的市民文学创作,在我国源远流长。现代中国市民小说正是现当代文学史上各阶段以市井生态景观和市俗文化为主要叙事内容的小说创作文本的聚合,它通过叙述市井文化中集体性、传承性、模式性、地方性的市俗事像和市俗心理来关注中下层民众的生存境遇、行为方式、心理愿望、宗教信仰、伦理观念、道德范型及社会组织,实际上它是以市俗的内容和文学的具体性、情感性、审美性特征相结合的方式对人类的生命过程提供了最充分的形象化的叙事。  相似文献   

7.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女性小说创作经历了复苏、发展、转向、拓展四个阶段,它们又分别表现为充满“人道”情怀的启蒙叙事、充满女性意识的性别叙事、充满“私语”特征的身体叙事、充满女性气息的底层叙事与历史叙事.  相似文献   

8.
中国小说传统叙事模式,即以情节为中心的线性全知叙事,到了近代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新感觉派”作家迎接了这种挑战。到了30年时,小说以新的叙事形态体现在“新感觉派”作家的小说创作中。而在叙事传统的颠覆立中,中国传统的诗骚抒情格调反倒回归于新的小说创作里。  相似文献   

9.
文学创造是以艺术真实反映生活,又以情感评价裁判生活的方式来实现其价值功能的。“底层叙事”作为书写当下社会底层弱势群体生存境况的新兴文学范式,其情感评价体现出“尚苦”、“尚恶”和“尚苦”更“尚善”的倾向,而前者还是更普遍的倾向。这两种倾向融进了作家的审美价值倾向,呈示着不同的意义,对接受者必然产生不同的精神引导,并且影响着“底层叙事”价值的实现。情感评价成为认识“底层叙事”文学价值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10.
当下底层写作呈现出以下叙事特征:代言的叙事方式,二元对立的叙事图景,极致化的叙事手段。当下底层写作的精神空间呈现为体验的匮乏与精神的暧昧,苦难的渲染与精神的剥离,解构盛行而缺少精神支撑。底层写作之于今天的意义在于关注底层的生存状态,探索底层的精神历程;帮助形成价值判断,建立精神钙质的支点;抚去现实痛苦的浮萍,给人以向上飞升的力量。  相似文献   

11.
鲁迅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自觉致力于底层叙事的作家.他引入国民性改造的精神取向和他独特的人物塑造手法,以及他围绕作家与底层的关系所展开的一系列思考,构成了对当下文坛底层叙事的有益借鉴和重要启迪.  相似文献   

12.
当下底层写作呈现出以下叙事特征:代言的叙事方式,二元对立的叙事图景,极致化的叙事手段.当下底层写作的精神空间呈现为:体验的匮乏与精神的暧昧,苦难的渲染与精神的剥离,解构盛行而缺少精神支撑.底层写作之于今天的意义在于:关注底层的生存状态,探索底层的精神历程;帮助形成价值判断,建立精神钙质的支点;抚去现实痛苦的浮萍,给人以向上飞升的力量.  相似文献   

13.
萧平的小说创作采用充满诗意的回溯性叙事与儿童叙事视角。将宏大的革命历史、充满童趣的少时回忆放到自己的作品文本中,将“此在”当下化。他的小说创作由此呈现了含蓄、蕴藉与从容、节制的美学韵致,显现了作家独特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4.
在“国族话语”与“社会变革”这一特定的历史心态文化语境中,清末小说创作中出现了“乌托邦”式的想象空间,借助将现实置于虚幻之中这种鸟托邦想象展开“中国梦”叙事与抒写。  相似文献   

15.
论文是对2008年度中国短篇小说的整体创作状况所做的概括性描述和评价。从取材和主题上看,本年度的短篇小说主要集中于底层经验、现代生存感受和“文革”记忆三大方面。而从叙事形态上看,则主要有传统化叙事、诗化叙事和实验性叙事三大类型。  相似文献   

16.
在当下日渐肤浅而轻佻的写作处境里,东西自觉地链接了鲁迅、张爱玲等大师的叙事伦理,努力建构了以生命关怀、灵魂叙事为主体的创作精神维度。东西独特的叙事伦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超越传统与当下叙写模式的“父子伦理”;二是拒绝过分注重现实经验和日常性叙事的“性爱伦理”。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皖籍作家潘军创作了一批以对城市生存的体认切入当下的小说,叙事上放弃了先前对形式技巧的过度迷恋,而追求一种朴素的与当下日常生活同步而行的叙事方式,对婚姻与爱情、底层与理想、历史与现实等人生主题有了更清晰更透彻的参悟,并一如既往地寄予了深刻的人性洞察与悲悯情怀,显露出独特的先锋气质以及先锋背后潜藏的现实焦虑。  相似文献   

18.
“七月派”笔下的抗日叙事与其他抗战文学相比有明显的不同,这种不同主要表现在对战争的真实描写、对人在战争中的处境和心理的刻画、对战争荒谬性的揭示,从而使“七月派”的抗日叙事呈现出特有的悲壮、苍凉、沉郁的艺术风格。而这种叙事态度与创作风格的形成与“七月派”的核心人物胡风的文学观点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9.
五四时期出现了一部分被后来研究者称为的“抒情小说”。这类型小说中的抒情性不是指一般小说广义上的抒情性,而是指小说具有“抒情化”的倾向。这种倾向体现在文本中,打破了传统小说“故事化”的形态,颠覆了故事性小说的叙事模式,还使作家的思维方式和创作视角从对外在生活的关注、表现转化为了对内在心理欲求的倾诉与表达。它的出现发展,是与“五四”时期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人的发现”与“文的自觉”、作家的知识结构与创作心理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20.
艾玛的“涔水镇”系列小说,在真诚切近当下底层生活时,原生态地呈现出乡土生活中小人物的喜怒哀乐与生命尊严;同时,在对苦涩生活的把握与人物性格命运的展示中,小说体现出底层写作先进的叙事特征和审美趋向,这是区别于常规化底层写作的模式。遗憾的是,艾玛似乎无力解决小说中的人物所面对的现实矛盾和思想困惑,作品的深度也因此被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