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释意理论的一个核心思想就是:在口译过程中,译员在理解意义之后便将之与语言形式分离。这就是塞莱斯科维奇的脱离源语语言外壳假说。正是依据这一假说,塞莱斯科维奇提出了的口译过程三阶段理论。该文对释意理论的脱离源语语言外壳假说进行了初步的考察和分析。由于该假说涉及到现代科学也无法解释清楚的语言与思维的关系问题,相信人们围绕该假说的激烈讨论将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2.
释意理论的一个核心思想就是:在口译过程中,译员在理解意义之后便将之与语言形式分离。这就是塞莱斯科维奇的"脱离源语语言外壳"假说。正是依据这一假说,塞莱斯科维奇提出了的口译过程三阶段理论。该文对释意理论的"脱离源语语言外壳"假说进行了初步的考察和分析。由于该假说涉及到现代科学也无法解释清楚的语言与思维的关系问题,相信人们围绕该假说的激烈讨论将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3.
释意学派创始人Danica Seleskovitch教授认为:口译过程包括源语理解/阐释、意义“脱离源语语言外壳”和目的语表达这三个步骤,它们构成了一个三角形的信息处理过程。本文追溯了释意学派口译模型形成的过程,认为:它的诞生展示了释意学派大胆的学术创新精神,加速了国际口译研究的认知心理学转向,并为后续口译信息处理模型的诞生提供了借鉴和参考;但是该模型对释意学派“脱离源语语言外壳假说”轻描淡写,对口译信息处理的具体路径和方式也避而不谈。基于此,文章根据认知心理学信息处理理论,认为口译的信息处理是由控制性与自动化加工联手、串行和并行处理配合、自上而下同自下而上的加工方式共同参与完成的。  相似文献   

4.
释意理论指出,口译的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或意义,而意义是语言知识和非语言知识相结合的产物。口译领导人讲话时,译员要抓住源语的核心意思,通过逻辑推理“脱离源语语言外壳”,忠实、准确地对原意进行完整转达。  相似文献   

5.
法国释意学派将口译程序概括为理解,脱离语言外壳和表达三个阶段,提出成功的翻译应该是语篇层次上的翻译,表现为源语和译语在整体交际意义上的等值。口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用释意理论来指导口译交际过程,对成功应对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障碍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法国释意学派将口译程序概括为理解,脱离语言外壳和表达三个阶段,提出成功的翻译应该是语篇层次上的翻译,表现为源语和译语在整体交际意义上的等值。口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用释意理论来指导口译交际过程,对成功应对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障碍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脱离源语语言外壳为核心的释意理论对于会议口译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口译活动中的释意是口译的实质,意义是翻译的目的。同时,译员在目标语篇产出前的新语义建构思维举足轻重,但目前口译实践过程的目标语语义建构思维和意义传达路径还未受到充分关注。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释意理论的分析,特别是针对里面脱离源语外壳的句子的案例分析,来说明英汉同传中脱离源语外壳这个方法的应用对翻译表达的影响。最后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在英汉同传中,脱离源语外壳是指引译员工作的一条重要的准则,译员应在脱离源语外壳的基础上采用灵活的策略来进行翻译,以求达到最好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9.
巴黎释意派理论认为口译分为三个阶段,即源语言输入、脱离语言外壳、目标语输出。"脱壳"是语言释意的"中间地带",即口译过程的核心环节。以具体的口译实践为例可以分析"脱壳"理论对口译实践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释意理论建立的翻译程序是理解原文、"脱离原语语言外壳"、用另一语言表达理解了的内容和情感。"脱离原语语言外壳"为释意理论的核心概念。实际上,释意理论体系就是建立在意义可以脱离语言外壳这一大胆的假设之上的。但是Seleskovitch只是粗略地提出了这一假说概念,却没有回答意义被口译员理解和提取之后,以何种形式、通过何种载体来储存和记忆?这种意义的载体是完全与人类语言无关,还是一种语言和非语言介质的混合体?  相似文献   

11.
释意理论对口译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国释意派理论对口译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一是提高译员对原文的理解能力,二是改善口译的效果.口译的释意训练方法包括原语分析归纳、译入语表述、脱离原语语言外壳等技能训练.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释意理论的内涵,将该理论的基本观点归纳为:翻译即释意、脱离原语外壳的存在、翻译的三角模式。结合目前高校口译教学现状,从源语分析归纳训练、交际性角色扮演训练两方面探讨了释意理论对口译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释意理论是法国翻译理论家迭尼卡·塞莱斯科维奇在长期的口译实践基础上创建的.该理论强调翻译实际是一种交际行为,翻译的主要任务是理解和表达讲话人或作者要表达的意义和思想,并创新性地提出了"脱离源语语言外壳"这一核心观点,使翻译的理论研究有了突破性进展.了解并探讨它的理论特点对我国的口译教学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释意理论"是口译研究历史上的主流理论之一,对口译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文章从释意学派的理论出发,探讨在口译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具有语言功底的同时,使学生"脱离原语语言外壳",在不同的语境下能较好地理解和阐释口译目的语的意义,帮助其提高口译学习效果和质量。  相似文献   

15.
释意派理论与传统的语言学派翻译理论不同,它认为翻译是解释性的,它强调释意的准确性,而不苛求两种语言符号的对等。释意学派的理论非常注重对翻译过程的研究。传统的翻译理论大多把翻译的过程描述成为"理解与表达",但是释意理论认为翻译过程实际上包含三个阶段,即理解、脱离原语外壳、重新表达,并把它描述成三角形模式。释意理论对三角形模式的描述对口译实践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尤其适用于解决一些口译中的难题,比方说文化负载词,成语典故比喻,古诗词以及烦言赘语和晦涩词句的口译等。  相似文献   

16.
释意理论认为,口译过程中人的思维和意义的产生必须经历“脱离原语语言外壳”这一过程。在口译教学过程当中,充分的运用“脱离原语语言外壳”这一加工过程,能帮助改善学生的口译记忆能力。论文将从以下两个个方面阐述其在口译记忆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口译理解是基础,讲究记忆策略。  相似文献   

17.
释意学派指出,口译语言转换过程实际上是"译意"的思维过程。本文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分析了释意学派理论在汉英口译中的应用,探讨了在汉英口译教学中培养学生"脱离原语外壳"、转换语言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作为释意理论的核心,“deverbalization”(脱离原语语言外壳)描述了在原语理解和译语再表达之间,“意义”脱离原语语言的过程。基于释意理论的观点,在口译这个多任务同时处理的认知活动中,译员需有效识别并重构处于不同情境中的翻译单位,摆脱原语的表层结构束缚,才能真正达到信息和意义的动态对等。因此,在口译教学中,情境建构教学模式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9.
释意学派的口译理论认为口译包括三个主要程序:原语理解、脱离原语语言外壳和译语表达,而使三个程序形成工作链的是"意义",口译过程就是释意过程。本文运用该理论对记者招待会口译实例进行释意性的评述和分析,并据此探讨口译释意训练的主线、核心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脱离语言外壳理论是释意派的观点之一。在课堂教学中,启发学生脱离语言外壳对学生克服卡壳现象、提高口译速度和质量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脱离语言外壳理论在教学中的体现主要是克服卡壳,一词多译、一句多译和一篇多译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