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城镇化是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农村经济转变为城镇经济的过程。城镇化问题是新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着重分析了城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青海科技》2013,(4):42
城镇化的实质,是城市生产和生活要素向农村地区延伸。城镇化建设,是支撑未来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和动力。在资源稀缺的情况下,城镇化可以提高资源利用集约度,有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一般而言,城市资源配置效率高于农村资源配置效率,这就是当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应提高城镇化水平、使城镇化水平达到一定程度的原因。《城镇化:我国的城市化之路》认为"城镇化的目的是为农村人口增加福利、是为人民的幸福而考量……"  相似文献   

3.
土默特右旗农村城镇化的土地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土默特右旗近15年农村城镇化土地利用的变化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土默特右旗农村城镇化过程中人口变化、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和农村城镇化存在的问题,为后续农村城镇化进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县域经济与农村城镇化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县域经济是农村城镇化发展的依托,农村城镇化又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两者的紧密结合是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杠杆。本文通过对县域经济与农村城镇化发展相互关系的研究,分析了山东省县域经济和农村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非均衡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山东省实现县域经济与农村城镇化协调发展的机制和策略。  相似文献   

5.
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大量的农村人口向城市化流动,体育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活动形式,在提高生活质量、提升人口综合素质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促进城镇化的和谐发展中,应充分考虑体育的功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交往,为社会各个阶层提供积极健康的精神文化产品,引导社会形成健康积极的风气。  相似文献   

6.
《科技风》2017,(7)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及城镇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工业及城镇生活污染源得到了有效治理,但是农村地区环境污染却不断加重。进行农村地区的环境监测,能够有效反映出农村的环境质量,以此提高农村环境保护的效率,创建针对性的质量检测预警体系,有效提高农村地区的环境质量。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农村地区的环境监测方案及对策,研究农村地区在发展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制定相关的环境污染治理措施,使农村环境质量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7.
采用改进的熵权TOPSIS法对2006-2012年河南省各地市的城镇化水平进行测度,并借助GIS技术对城镇化的时空演变格局、内在驱动因素及内部协调性进行分析,研究发现:2006-2012年河南省各地市城镇化水平显著提升,整个城镇化进程是一个人口、空间主导经济发展的过程.城镇化类型以人口导向型城镇化为主,但经济的驱动作用越来越强.生态城镇化存在进一步恶化趋势,在今后发展中应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人口越来越向往现代化的城市生活,但是所有的农民都迁向城市是不现实的,加强村镇规划,改善农村的居住环境,就地解决问题,这是城镇化过程中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村镇规划的编制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和谐农村社区为核心,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城乡统筹的发展原则,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服务,推动中国的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周英 《未来与发展》2014,(1):97-101
农村城镇化是化解东西部地区差距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新形势下,西部地区必将成为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引擎。本文指出在城镇化战略的实施过程中,西部地区面临着产业结构、城市空间分布不合理,城镇的综合承载能力不强等突出问题,严重制约了西部地区城镇化的步伐和效率,并提出化解这些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优化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环境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业集群发展是现代经济发展的趋势,培育和壮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是提升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河北省委六届八次全会提出“加快产业的发展和聚集,带动农村人口战略转移,同步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一)城镇化水平是衡量我国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构建科学合理的区域格局的重要推动力量。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河北省城镇化和城镇建设有了长足进步,城镇化水平从1978年的12.65%提高到2003年的33.51%,城镇人口从1995年的1637万人增加到2000年的2049万人,城镇数量进一步增加,独…  相似文献   

11.
农村城镇化是农村人口和生产要素不断向原有和新兴城镇转移和聚集以及城镇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现象和过程,在这种转移和聚集过程中所实现的一系列结构转换可逐步实现城乡同化,缩小和消灭城乡差别。农村全面小康是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由生存性消费满足向发展性消费满足过渡的一种生活状态,由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农民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人口素质、生活环境五个方面来体现。本文在阐明农村城镇化和农村全面小康基本涵义的基础上,从农村实现全面小康的五个方面论述了其形成农村城镇化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王阳 《内江科技》2007,28(2):82-82,85
我国是农业人口大国,农村经济并不发达,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大规模转移农村劳动力成为解决农民问题乃至最终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本文旨在提出一些促进农村劳动力稳定转移、加快转移、促进农民充分就业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是二元经济一元化这一过程的两个不同方面,二者能否协调发展是发展中国家必须重视的问题.分析了东北地区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关系溶化、省际差异等,以东北地区为例,指出了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城镇化是伴随社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人口向城镇地带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它不仅要求城镇数目的增多或是城镇人口规模的扩大,而更加注重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前,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也受到了国家的重视,并享受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所带来的便利。发展路径选择是城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而东部和中部地区在城镇化的道路上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同时也暴露出相应的问题,所以西部地区在借鉴我国东部和中部城镇化经验的基础上,需要探索出现阶段适合自身的新型城镇化路径。在阐述我国西部省域城镇化发展基本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在甘肃省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路径的调研,对我国西部省域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徐辉  贾绍凤  吕爱锋  王素慧  李润杰 《资源科学》2012,34(11):2051-2056
本文应用青海省水利厅主持调查的2009年度青海省人口数据、饮水不安全人口数据,以及青海省县级土地面积、财政收入、耕地面积、降水量、海拔等数据,利用ArcGis软件建立青海省农村地区饮水安全地理信息系统,绘出青海省农村地区农牧民饮水不安全人口的数量及不安全率分布图,利用SPSS软件从自然条件、人口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解读造成青海省农村地区饮水安全现状和区域间差异的原因。研究结果显示:青海省农村地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依然值得认真对待,2009年饮水不安全人口达到总人口的25%,其中饮水不安全人口分布比较集中的区域为:青海省的东部、东南部地区以及玉树州的东南部地区;饮水不安全率比较高的区域为:青海省的南部地区,即三江源地区。  相似文献   

16.
城镇化是由传统的农村社会向现代城镇社会转变的历史性过程是人口的城镇化与城镇现代化的统一.而城镇化的健康快速发展会创造出巨大的生产力和市场需求,小城镇作为城镇结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肩负着非常艰巨的任务,小城镇的健康迅速发展,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利于乡镇企业素质和效益的提高,有利于农业规模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有利于农村文卫体教等公共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城镇化过程中的建设用地评价指数探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通过对城市化内涵的分析和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土地资源利用问题的研究,发现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并不会对耕地带来威胁,而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保护耕地的有效途径.因为世界经验表明,城市化水平越高,土地集约化利用程度越高.我国当前土地资源利用的问题在于,农村人口非农化的过程中,城镇规模扩大,而农村居民点用地并没有减少,部分地区反而呈现出快速增加趋势,而且"两栖"占地、空心村现象严重.同时,我国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总量规模很大,是城镇用地的建设用地规模的6倍以上,如果在人口城镇化过程中积极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减少两栖占地现象,农村居民点整理必然为城镇扩展提供动力.当然,有农村居民点作为城镇扩展后备土地来源并不意味着就可以盲目地扩展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了,由于农村居民点整理涉及到很多方面的问题,是个漫长的过程,因此目前最为关键的解决途径是提高城镇土地利用集约化水平,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建筑容积率.而发展农地规模化经营,有利于此目标的实现.基于此,文章尝试定义了土地利用城市化指数:LUUI=(城镇用地 工矿用地 交通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并验证其可行性,旨在倡导城市化过程中土地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减弱城镇建设与耕地保护的矛盾.  相似文献   

18.
基于相关研究进展,结合新型城镇化特点,界定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地区信息传播能力的内涵、特征及体系构架,剖析新型城镇化与农村地区信息传播能力提升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是农村地区信息传播的外生动力,为其提供条件支撑,推动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要精准把握农村信息传播主体多元化、传播内容海量化、传播渠道立体化、传播受众个性化以及传播效果精准化等特点,加快搭建包含信息供给能力、信息传播效果及信息受体能力的农村信息传播能力体系框架;进一步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供给渠道拓宽、信息服务模式创新、农民信息素养培育等方面推进农村信息传播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19.
农村城镇化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综合性问题,农村城镇化则是我国社会经济系统中各个要素的联系与组合的不断优化,是农村产业系统的不断优化和资源配置的不断优化。但是,在农村城镇化进程中,也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拟就此问题及相关对策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城镇化的发展已经势不可挡,提升城镇化质量的关键是切实有序推进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要着重从切实转变理念、坚持以农民为本、调整优化政策、多管齐下培育载体、优化制度环境、着力提高农民素质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