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历史教材九年级上册第20课,属于世界近代史部分第一次世界大战(以下简称一战)学习主题的范畴。该主题主要围绕三国同盟、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四个知识点展开。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原因、过程、结果的学习,学生认识到战争的残酷性,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远离战争的意识。  相似文献   

2.
[教材分析]《世界何时铸剑为犁》是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课。本次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大体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古今战争知多少”,重在了解古今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二是“文艺作品与战争”,重在通过涉猎有关战争的诗词、名言、故事等丰富学生的文化积累;三是“铸剑为犁应有日”,重在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对语文教学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教师可结合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研究,从教材出发,找准教材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关联,提炼学习主题、确定学习目标、重组学习内容、安排学习活动、提供学习资源与支架、研制学习评价量规,处理好“课标—教材—课堂”三者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4.
[教材与学情] 这篇课文安排在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这一单元是都以“战争”为主题。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对战争的了解与认识,战争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有记述正义战争的胜利,有谴责非正义战争的残酷。要求学生学习时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辨别真善美、假恶丑。  相似文献   

5.
无论哪一套课标教材,都采用了“主题单元”的编排形式,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整体推进的课程理念,具体表现在课文和语言实践活动的整合,听说读写等语文学习行为的整合。“单元主题”是将学生的语文学习行为的整合。“单元主题”是将学生的语文学习设置成为具体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听说读写、感受和体会、交流和分享。  相似文献   

6.
历史结论是历史教学内容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以全新的理念、全新的体例对历史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那么,从新《课标》的角度出发,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对历史问题作结论时,应注意些什么呢?笔者认为:一、围绕主题、突出主题,是作历史结论的视角要求。按“学习主题”呈现学习内容,是新《课标》的重要编排特点。“主题”是新一轮历史课改中教材编写的主线,主题意识是本轮课改十分强调的课程意识。《课标》在设计思路中说:“内容标准分为……六个学习板块,每个学习板块又分为若干学习主题。使用学习主题的呈现…  相似文献   

7.
主题导向式电子技术课程教材开发实行项目化教材与科学化教材的融合.在教材开发实践中,通过对“主题”的创新定位,确立“课程单元化、单元主题化、主题行动化”的教材框架,融入“确定行动主体、构建导学方案、导引自主学习”的主题化设计.主题导向式电子技术课程教材体现了“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思想和“先做后学”的教学序列,突出主题内容的实用性与学生行动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8.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世界近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初中世界历史课程中的重要课题之一。教材通过帝国主义两大集团混战的事实,有力地阐述了帝国主义是现代战争的根源这一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讲好这节课,对帮助学生认识帝国主义的本质和如何正确看待战争与和平等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并有助于学生对当前的国际阶级斗争形势的理解。但是,这节教材头绪比较复杂,事件发展过程比较曲折,要讲好还需要进行认真的研究。下面所谈就是我教这节课的一些做法和体会。教材分“大战的开始”、“大战的扩大”和“大战的结束”三个部分,系统地叙述了这次战争  相似文献   

9.
一、课前备课时进行的背景分析教材分析:《大熊猫》是北师大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本单元以“动物”为主题,目标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一方面了解有关动物的知识,另一方面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它是一篇说明文,主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世界近代现代史》(试验修订本选修)上册在讲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指出:“1917年,美国参加。”那么,具有浓厚孤立主义悠久历史传统的美国为何要积极卷入这场纯粹欧洲大国之间的战争呢?本文就此作一简要分析,以解学生心头之疑惑。  相似文献   

11.
一、将综合性学习作为整组推进单元教学的切入点第六册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继承前期编写思想,在呈现方式上,突出两个特点:1.主题不“特立”,不“独行”,不“另起炉灶”,而是与单元专题保持一致。2.提示与要求不是整体呈现,而是分散在整组单元中。以“保护自然”这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为例,它散点分布于第5课、第7课课文之后以及“语文学习园地”之中。这两个特点不仅体现了综合性学习长期进行、持续探究、逐步深入的特点,更说明了综合性学习和整组语文教学互为融合、互为依存、互为推进的关系。但是,我们更要意识到,整册书只有两个…  相似文献   

12.
“学习提示”是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新板块。新板块的出现提醒教师及时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方式,吃透教材、用好教材。基于对“学习提示”本身及其与“学习任务群”“单元学习任务”关联性的分析,探寻“学习提示”的教学价值,指出教师应将“学习提示”视作确定教学重点的参照、紧扣文体教学的支点、设计学习活动的依据、落实人文主题的锚点和实现读写结合的提示。  相似文献   

13.
2020年10月23日,建湖县城南实验初中教育集团城南校区举行“名师送培”活动。围绕“基于统编教材的初中语文读写教学”这一主题,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丁卫军执教了“学习描写景物”写作示范课。现全文刊发该课教学实录,供广大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
肖莉 《小学语文》2010,(1):26-29
【教材解读】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识字4》,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此文属于第四单元,主题是关于“夏天的趣事”。教材通过琅琅上口的儿歌形式,介绍了蜻蜒、蚂蚁、蝌蚪、蚯蚓、蝴蝶、蜘蛛等夏天常见的小动物的特点,而其中大多数是昆虫。编排此文目的是借助儿歌识字,同时帮助学生更多地了解自然界。通过对本课的阅读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对自然界中的生命产生兴趣,并养成善于观察、乐于识字的习惯。  相似文献   

15.
余涛  赵永爽 《科学课》2008,(10):42-45
一、单元分析 鄂教版小学《科学》教材的编写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教材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圈的逐步扩大来展现教学内容,体现多学科知识的整合,尤其注意了体现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教材按照“家庭——学校——家乡与祖国——地球和宇宙”的脉络,逐步扩展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以主题单元的形式展开科学课的学习,每个主题单元由若干个主题课组成。  相似文献   

16.
陈君利 《语文天地》2015,(12):31-32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以“主题单元”取代“知识体系单元”。每组教材围绕单元主题,合理有序地组织内容,精心设计学习活动。这样的编排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教材要避免繁琐,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的总指导思想。但如果课程标准变了,教材变了,而我们教学的思路没有改变,仍然按照“知识体系单元”的形式一课一课地教,学生一课一课地学,那么课程教材再先进,新课程带来的变革  相似文献   

17.
一、教学内容分析“图形的旋转”一课是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的例3。研读教材可以发现,“图形的旋转”在义务教育阶段是分三个阶段来学习的:  相似文献   

18.
信息技术教材的编写是信息技术教育研究的关键问题。目前有一些教材仍然局限于软件操作步骤的讲解,因此信息技术教材编写的创新就成了新的研究课题。现特向读者介绍两则信息技术教材编写案例。这两则教材编写案例都选自“主题式”、“活动式”的教材。这类教材在小学和初中采取的是“小任务”、“小主题”、“小驱动”的教材编写方法,在高中后期则采取了大主题和综合实践型的教材编写形式。这两例教材编写案例突破了传统的“使用说明书”式的教材编写形式,给教材编写带来新的理念。希望这两个案例能够给读者以触动和启发。  相似文献   

19.
在很多说课、评课中常听到讲课者谈“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大部分的解读是:“承上启下,上节课讲了……,本节课……,为下节课学习……打下基础”,总感觉没有说透,对教材(指具体的某一节课)的分析着眼点太窄、对教材的作用定位太低.  相似文献   

20.
无论是“教教材”“用教材教”,还是“教材无非是例子”,教材都是教和学的重要凭借,教材编排都应规范、有序、科学。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标”必修教材,以专题组织学习材料,构建多重对话平台。以人文话题统领专题,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教科书以学习专题统领积累与整合、感受与鉴赏、应用与拓展、发现与创新等方面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