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自然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应教给学生观察的思路,提高观察效率和质量。 一、教会学生按整体——局部——整体的思路观察事物概貌。 概貌包含着总与份的关系。观察概貌就是以事物的整体轮廓为着眼点,对构成整体的各个局部依次进行系统的观察,最后把观察的各个局部进行表象、归纳,从而全面认识事物。例如《星空》单元教学,可让学生先观察夜晚  相似文献   

2.
《新作文》2006,(Z2)
1整体教学法即老师要有整体育人观,并引导学生在整体高度框架下去思考、去探讨。这其实是一种整体思维方式。我一直强调,教学生写作文的过程其实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引导过程,是良好思维品质的培植过程。(1)指导学生观察要从宏观到微观观察不能盲人摸象,要在视察整体的基础上重点观察应观察的部分。而重点观察后还要重新再认识这一事物,即要回到整体。从整体入手去观察是初步的感受,在大脑皮层上只是轻轻而过,而重点观察局部时,认识在不断深化,甚至在改变起初的印象,内心又有了不同的反映和体会,然后再整体回顾总结,将初整体和具体事物的深入了…  相似文献   

3.
所谓分析,就是在思想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方面、要素等,分别加以研究,以达到认识事物的一种逻辑思维方法;所谓综合,就是在思想中把对事物的各个部分、方面、要素等已有的认识组合起来,从而形成一种对该事物整体认识的一种逻辑思维方法。 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我们在学习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经常要用到分析与综合的方法,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分析与综合”的能力,下面举例谈谈怎样教会学生“分析与综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归因之一“眉毛胡子一把抓”——教学内容不加选择。教学设计重点不突出从现在的语文公开课来看,阅读教学几乎逐渐形成了一种既定的课堂教学模式:整体感悟——研讨探究——体验反思——拓展迁移,当然,这也是符合学生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整体的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的。但很多老师往往学走了样,要么每个环节都像走过场,平均用时,要么课堂容量过大,什么内容都想在一堂课内解决,其结果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5.
骆兰 《新疆教育》2012,(21):99-99
实验课教学是学生获得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它是学生认识、感知自然事物的一个不可替代的探究过程。学习科学课的过程,是从观察现象,动手实验出发,经过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形成概念、规律,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进行检验和运用,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学低年级的“看图学文”教学,注重图文结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整体看图入手,粗略地了解图意,再读课文,对照图画去找文中表达图意的词句,对图文有*个总体的认识,然后结合段落教学,学完一段又引导学生按课文内容*次又一次地仔细观察图画。这样,既可缩短学生的观察与课文作者的观察之间的距离,也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词句和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而中年级,除有低年级的基础外,还得从词句理解中指导学生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和顺序,抓住事物的特点和重点。在《沙漠之舟》文的教学时,就是抓住骆驼的生活习性和用途,认识骆驼的…  相似文献   

7.
一、加强观察方向的引导 小学生观察事物时零乱、不系统.常常东看一下西看一下,看到哪里算哪里。因此,在观察时教师要善于用言语引导儿童观察的方向.使他们掌握观察的顺序。对于一个观察对象,观察时应先了解整体轮廓.有个大致印象,再仔细观察各个部分,分析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再回到整体.对整体有更为精确细致的认识.也就是遵循了“整体——部分——整体”的顺序。对有些观察对象也可以遵循“部分——整体——部分”的顺序.  相似文献   

8.
素描教学是基础教学,应以培养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和技能为目的.教师在向学生传授技法时,要重视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观察物象的方法,它与学习成绩的优劣和进度的快慢有着直接的联系.整体-局部-整体,作为习作的整个进程大致是这样,但在深入描绘各个局部的过程中,自然地形成了很多小的阶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  相似文献   

9.
齐伟 《现代教学》2006,(5):52-53
课例背景 本课中,学生进行一项探究活动,在活动中要整合科学和数学知识,从而构造出物理模型。在教学前询问学生已经掌握的有关太阳系的知识以及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感兴趣的科学和技术知识。学生要在此前花费一段时间观察星星,讨论他们所看到的星图,然后再通过其他的观测方式在星空中寻找星图中的星座,在观测中要善于使用诸如地球仪、直尺和量角器等工具,达到促进理解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写生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写生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积极思维,通过事物的表面现象研究事物的本质特征。例如学生在刚开始进行人物动态写生时,很容易陷入局部——面部的刻画,而忽视了整体。对人物的动态特征和内在的  相似文献   

11.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儿童认识事物可以从整体开始,通过局部之间关系的具体分析,进一步加强对整体的认识。这比从局部——局部——整体效果要好得多。基于上述认识,我对“小数乘法”例1—例6作了重新设计,采用“提前亮相”方法,即小数乘法第一、二堂课就教给学生计算法则,让学生抓住基本原理,以一般带特殊,从而取得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教学内容:六年制第九册小数乘法计算法则。教学要求:1.使学生掌握小数乘法计算法则,并能运用法则确定积的小数位数,点上小数点;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2.
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学会分析自然段,归纳主要内容”是三年级上学期阅读训练的重点。自然段既是句子最基本的集结体,又是组成篇章最基本的结构单位。读懂了自然段,能更深入地理解句子,同时又为读懂全篇文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怎样读懂一段文章呢?《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从整体着眼,进行词、句、段的教学。要注意各个部分的内在联系,每个部分和整篇课文的内在联系,……”我们观察事物或思考问题,也往往是按照“整体——部分——整体”的顺序,先从全局着眼,再深入局部分析,然后  相似文献   

13.
目前,在各科教学中实施目标教学,大家都注重了课时教学目标的实践,而往往忽略了单元整体目标在教学实践中的设计与运用,这显然是很大的欠缺。我们知道,整体观是认识论的重要观点,它的基本精神是:认识一个事物,首先从整体入手,然后再深入观察,仔细了解,研究事物各部分的内在特点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研究各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最后再从整体上深入一步认识。因此,我们语文教学不妨把每个单元看成一个整体,作为老师要认真梳理单元中各篇的知识点,篇目之间的异同点,并依据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制订教案并实施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4.
根据认识事物的规律,教师在上阅读课时,应采用“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模式。以《The Tiger And The Monkey》为例,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步。  相似文献   

15.
20以内进位加法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它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很大的影响。如何使学生既能牢固而灵活地掌握这部分知识,又能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学得生动呢? 一、运用直观,讲清方法观察是认识事物和进行抽象思维的基础。为使学生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凑十法”,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观察事物的变化过程,以加深对“凑十法”的理解和运用。如教学9加几时,先出示图①,然后提问学生:“白球和东球合起来,  相似文献   

16.
观察是人们有目的、主动去认识事物的知觉过程 .在数学学习中 ,观察的对象往往是图形、文字符号表达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 .俗话说 ,观察是思维的触角 ,其目的是要发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和规律 ,这就要求我们教会学生有序、细致、深入、全面地进行观察 ,捕捉各种有效的信息 ,以发现解题思路 .1 层次分明 ,有序观察为了全面掌握对象的有效信息 ,防止重要信息的遗漏 ,必须分层次有条理的进行观察 ,可以从事物的局部再到整体 ,或从事物的整体再到局部进行观察 ,也可变换观察的角度 ,按事物的结构特征逐一进行观察 ,要善于从不同角度、不同观点出…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用整体性原理来认识,作文教学的整体由认识事物能力和表达事物能力两个部分组成。小学作文教学过程的优化,应从这个基础考虑。  相似文献   

18.
人们认识事物有一个从初步感知表象到具体分析再到整体归纳形成结论的过程。在单元教学中,学生的认识过程也是这样,是一个整体→局部→整体的过程,其实质是一个逐层发展的结构,首先是整体感知,是浅层的。其次是局部分析,是建立在感知的基础上。最后是一个综合回顾的阶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们的作文教学,表现出来的课堂教学模式是;老师命题、指导——学生习作——老师批改、讲评。这实质上是一种以教师为主体的训练方式,这种训练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要提高学生认识水平,在作文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指导观察事物;联系习作的要求,指导分析事物;从作文内容入手,指导选择材料。  相似文献   

20.
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指导儿童全面系统地观察事物,让儿童把获得的感性材料在表象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分类、抽象概括、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形成理性认识,然后应用于实际。1指导学生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采用比较的方法,对不同的事物正确地进行分类在观察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