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1 毫秒
1.
第一次真好,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在的生命中,有多少个"第一次"值得你细细品味?有多少个"第一次"给你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第一次露营,第一次动手做饭,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看见雪,第一次看到自己的作品发表……第一次的经历不一定都是愉快的,但一定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生命中的第一次越多,生命也就越多姿多彩,愿每个人都能珍惜生命中的第一次。  相似文献   

2.
刘心宁 《辅导员》2012,(29):7-8
2012年8月4日,由清风延墨书画学校主办的第一届"汉字里"书画实践展在北京师范大学京师美术馆举行。本次展览汇集了该校学生书法、绘画、篆刻等作品200余幅,作品多样、规模宏大、精彩纷呈。著名  相似文献   

3.
前奏曲《牧神午后》是法国作曲家德彪西(Claude Debussy,1862.8.22-1918.3.25)于1892-1894年创作的管弦乐曲,是其第一部具有印象主义音乐风格的代表作品。本文以作品的第一主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主导旋律的变化"的呈示、变奏方式处理、配器等方面作理论的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4.
音乐作品曲式结构中的"分"与"合"是曲式结构的组合原则,在长度短小、结构连接紧密的作品中,"分"与"合"的原则常给同一首作品带来划分不一的现象。以贝多芬第28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的结构分析为例,探讨奏鸣曲式中的"分"与"合"。  相似文献   

5.
一、作品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我国第一部语录体儒家经典散文作品——《论语》。我国第一首长篇抒情诗——《离骚》。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我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我国第一部词典——《尔雅》。  相似文献   

6.
贝多芬是古典主义时期维也纳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被誉为"集古典音乐之大成,开浪漫派之先河"的作曲家。本文从当时的时代背景出发,以热情奏鸣曲的第一章为例,研究作品和声的运用以及作品中的和声对浪漫主义时期和声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钢琴奏鸣曲"华尔斯坦"是古典主义时期的代表人物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其又称黎明奏鸣曲。该作品集中表现出贝多芬独特的创作风格及思想,是贝多芬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中演奏技巧要求很高,音乐表现力极强,同时又非常富有田园风格的一首。就此,本文针对奏鸣曲"华尔斯坦"第一乐章中的演奏情感、技巧和演奏手法进行详细地剖析。  相似文献   

8.
女性主义的发展在经过了第一、第二次浪潮之后,到了90年代,出现了被某些理论家称之为"第三次浪潮"的女性主义文学作品。它们从女性的视角进行文学叙述,不仅仅丰富着对于"人性"的理解,同时也丰富着文学的表述。以"两性和谐"作为目标的新女性主义文学在澳籍女作家海伦·嘉纳的作品中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9.
运用新批评的文本细读法对18世纪讽刺作家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第一卷"小人国游记"的讽刺艺术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小事招致大的反应"、"游戏技艺类比政治权术"和"轻罪判成死罪"的讽刺手法,阐释了作品对当时英国的宗教、党派、战争、政治和法律等方面所进行的讽刺性影射与批评.  相似文献   

10.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一生创造了大量的钢琴作品,其中《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被称为音乐家们的"新约全书",可见其在音乐历史上的重要地位。贝多芬的奏鸣曲篇幅通常较大,充满戏剧性的冲突、对比和张力。虽然在他的早期作品中,还较多的承袭了莫扎特的衣钵,但很快就形成了自己的特点。本文以《f小调第一奏鸣曲》中的"第四乐章"为例,浅谈对这部作品的演奏体会,了解贝多芬奏鸣曲的音乐风格。  相似文献   

11.
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是苏维埃政权下成长起来的第一代音乐家.作为毕业作品而写的《第一交响曲》于1926年演出,是他的成名作.肖斯塔科维奇创作《第一交响曲》的时代,恰好是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经济有所好转之时.经济的好转,为文学、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条件.而《第一交响曲》是受“新经济政策”大背景影响最少的一部作品,更多地体现的是作曲家在把握传统上的驾轻就熟.这是《第一交响曲》的最大闪光点.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一交响曲》可谓是较严格地按照传统曲式形式写作的.作为他的第一部交响乐作品,《第一交响曲》是肖斯塔科维奇在音乐领域的一次成功探索.这为他的交响曲创作奠定了良好的开端,作品中已经显示出作曲家成熟期所作交响曲的许多重要特征,在作曲家的音乐创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肖斯塔科维奇第一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采用了古典协奏曲中的奏鸣曲式,在继承俄国古典传统精髓的同时有所创新。研究从演奏角度,结合不同的录音版本,探讨作品的音乐处理方式,希望对演奏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朱丹 《考试周刊》2014,(95):16-16
被舒曼描绘为"一首伟大的浪漫奏鸣曲"的《维也纳狂欢节》,题献给莫南德·席勒,第一首是较长大且炫技的作品,其独特的节奏带有创新精神。本文力图通过对舒曼《维也纳狂欢节》第一首的音乐分析,了解作品音乐发展的脉络,进而揭示其创作风格和规律。  相似文献   

14.
《第一交响曲》是贝多芬一生中的第一部交响曲体裁的作品,其整体风格给人幽默通俗的第一感觉,而又略带一些舞蹈性,韵味上接近莫扎特、海顿时期的交响曲。通过对呈示部的分析就能感受作者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15.
第一次军训     
人生有许许多多的"第一次",在这些"第一次"中有欢笑、有痛苦、有恐惧、有无知……都那么令人难忘。比如第一次独自坐公交车时,我把钱交给司机叔叔,他示意我塞进投币箱里时,我的脸唰的一下变成了红苹果。第一次上学时在学校门口和妈妈道别,我突然抱住妈妈的腿不放,哇哇大哭起来。第一次一个人留在家里做作业,我被时钟的滴答声吓得毛骨悚然,一动都不敢动……在所有的难忘的"第一次"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次军训。五年级下学期,学校组织我们去东莞军训。这是我们的第一次军训。从学校出发到训练营地坐大巴要一个多小时,但兴奋的我们唧唧喳喳说个不停,整个车厢  相似文献   

16.
马春梅  张麟 《大学生》2020,(1):10-13
深秋的北航,在新主楼的二楼,参加第十六届"挑战杯"决赛的大约几百件作品绵延排开,这个亚洲最大的教学楼里有足够的空间容纳这些作品。温暖的阳光透过窗外金黄的枫叶照进来,场内熙熙攘攘、热气腾腾。在一处明显比别的展位大一些的场地,马元一同学站在一架无人机旁边,这是他们团队的作品。无人机架在快到他肩膀的半空中,机头抬起,似欲起飞。他背后一边是展板,有图有文字,是他们作品的介绍;一边是巨大的液晶显示屏,播放着无人机从军舰上起飞、飞行的模拟影像。聚在屏前观看的人络绎不绝,时而还有人上前和马元一交谈。  相似文献   

17.
赵季平《第一交响乐》是献给北京迎接新千年的作品,承接了新世纪交响乐的发展格局,是一部集聚时代魅力的史诗级作品。本文从赵季平音乐艺术创作风格角度探讨了《第一交响乐》作品中所展现出的创作技术与民族性特征,从而为诠释《第一交响乐》的审美价值、艺术价值、音乐价值提供全新的赏析维度及解析方法,为解读其艺术表现形式与创作技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贝多芬奏鸣曲是古典时期钢琴艺术的顶峰之作,作为其中的代表曲目《第二十一"黎明"钢琴奏鸣曲》更是其情感最丰富,戏剧性最冲突、对比最强烈的作品之一。该作品运用独特的艺术创作手法、巧妙的曲式结构布局使得该曲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艺术风格。本文将从《黎明》钢琴奏鸣曲的创作背景及其第一乐章的曲式特征和风格特征三个方面来对这首作品进行详细的论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课标指津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对现代文中叙事性作品学习的具体要求是:"要具体考查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要求在阅读时"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相似文献   

20.
第一次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然而,在人的生命中有许多“第一次”。“第一次”是人生的记忆,是人生的起点。因为人们有了许多的“第一次”,所以人生就有所积累,而这种积累就是经验与智慧。作者写出了她的人生的“第一次”,并从中思索出人生的向往与追求以及“第一次”在人的成长中的真正意义。作品简短有力,不枝不蔓,是一篇好文章。——编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