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上海教育》2010,(22):F0004-F0004
生活的理想是为了理想的生活,《上海教育》杂志携手上海安吉斯鸿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推出“幸福,向前N公里”主题系列活动。在品牌鉴赏、试乘试驾、互动交流等活动中让品质生活走近教师,让教师走进品质生活。  相似文献   

2.
教育生活是一种特殊的生活,幸福而完满的教育生活应该是充满精神自由的、有德性的、具有生命价值意义的生活。而现实的教育生活因为种种原因而使得教师自我放弃和缺乏追求幸福生活的勇气。教师发展就是为了让自己拥有充实而有意义的幸福生活。教师应该学会感悟生命价值,在追求完满生活中促进专业发展;强化自我发展意识,在学会优雅生活中提升专业品质。  相似文献   

3.
教师职业道德品质在教师职业道德理论和实践中占有重要地位。人们研究教师T业道德,开展社会主义教师道德教育、提高教师道德修养水平,根本目的就是使广大人民教师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教育职业活动中的各种利益关系,自觉地把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要求转化为教师个人内在的稳定的职业品质,贯彻于自己的职业道德行为中去,促进社会主义教育活动顺利的进行。长期以来大家对教师道德的研究,较多地集中在对教育职业道德规范和要求的探讨上,而对教师职业道德品质的研究却比较少。本文就几个富有教育职业特点的教师职业道德品质的范…  相似文献   

4.
中学政治教师是中学教师队伍中担负特殊任务的群体,他们通过对学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帮助受教育者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因此,中学政治教师更应勤练内功,应对挑战,立足学校生活和教育教学实践,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5.
先进的管理理念,还是教师人格魅力的根本所在。教师有了不同凡响的个性品质,才会去探讨和追求与众不同的教学管理方式,才会在管理过程中去发展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原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师的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有益于发展的阳光,教育的人格是教育的一切。”事实证明,教师先进的管理理念所派生的是高尚的人格、卓越的才能、宽阔充实的人格空间、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和清新高雅的生活情趣,也只有这些独特的个性品质,才会被学生所折服和仰慕,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从而达到最佳的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6.
尊严是对人的身份、地位、学识等的认同,是人人共有的平等的权利。教师的尊严是过有品质的教育生活,是熟岗精业,成全自己的专业成长。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师道尊严”犹如唇齿相依的关系。那么,教师的专业成长包括哪些方面?笔者认为,应包括专业素养、崇高师爱、精湛教艺。教师只有专业成长,才能赢得社会、家长、学生的尊重,过有尊严、有品质的教育生活。  相似文献   

7.
《历史与社会》这门崭新的课程充分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和杜威先生“教育即生活”教育理念的高度结合。课程关注学生的认知、情感、技能、兴趣、意志等品质培养,更突出课堂的外延——课外学习生活的重要地位。故而学生的课外学习就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在课堂上创设契机,使课内外学习有机结合,以鼓励学生积极、自觉投入课外学习。  相似文献   

8.
教育理论优先抑或教师实践优先的钟摆振动长期困扰着教师发展,致使教育理论者产生盲目自持的理论优越感或唯实践是从的理论自卑,使教师对教育理论无所适从或质疑抗拒而凭借经验行事。教育理论者要使其教育理论有效作用于教师实践,须向教师实践生活不断介入转化,在尊重和理解教师实践基础上生成教育理论。教师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需要向理论者的理论生活介入转化,通过理论学习、理论批判和实践理论构建提升实践的理论品质和素养。  相似文献   

9.
略论我国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的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国际上看,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的内容既要反映出教师工作的客观事实,如教师的工作情况、工作绩效、专业发展与提高状况,也要反映教师的主观意识和个人品质,如职业道德、创新意识、人文精神等。随着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入,教师的个性品质在教师职业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有的研究甚至认为,“教师个人品质对学生的影响有时甚至大于学科教育”。因此,教师专业发展评价内容主要体现为教师专业素质评价、教师工作过程评价、教师绩效评价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基于卓越教师培养的教师教育品质保证是一个系统工程,近年来,教育部出台的卓越教师系列政策为我国教师教育改革提供政策依据和制度支撑,开创了教育的新局面,但新的问题也随之出现。培养卓越教师,构建教师教育品质保证制度,是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发展的政策选择。卓越教师培养政策追求的是一种高品质的教师教育,具有自身的制度逻辑和发展脉络。政策指引是教师教育品质的外部保证;机制创新是教师教育品质的内部保证。为保证教师教育品质,应大力推进教师教育一体化发展,构建多元协同、内外兼修的教师教育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1.
苏霍姆林斯基的创造教育思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进行创造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多方面的天赋和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品质。创造教育的基本内容有:创造意识教育、创造毅力教育、创造力培养、教会学生学习和世界观教育。上思维课、进行创造性劳动的、提供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以及发现和培养创造性教师,这是实施创造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探讨本课题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口语既符合教书育人的规律,又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口语品质主要取决于口语信息三要素对受话人影响的一致性与和谐度。当代教师口语应当具有以下特征:心态好——富含人文情感和科学精神;语态巧——充满教育智慧和生活情趣;体态雅——彰显职业素养和师表风范。它们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共同体现教师口语的优良品质。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办好教育必须重视教育的公平与效率问题,高校教育国际化是不可阻挡的潮流;中国学校德育改革的历史性转型——公民教育提上了日程,现代德育的使命是以合格的公民构建社会;课程改革的主角是教师,教师角色应定位在引导、研究、探索、促进、开发的高度;基础教育应当给学生带来完整的精神生活、终生学习的愿望以及独立的有尊严的面向世界的品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14.
赵继国 《教育家》2004,(7):16-17
所谓教师素质,是一个综合的整体概念,是教师各种素养的集合体,是指教师履行职责、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所必须具备的内外品质的总和,或说是教师职业对教师个人所提出的内外品质上的要求。是否具备这些内外品质,直接影响着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效率和效果。那么,现代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呢?本拟从“职业”视角,提出四句话,即具备教师职业精神,树立教师职业理念,端正教师职业态度,养成教师职业习惯。  相似文献   

15.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善于从事素质教育的新型教师队伍。 一、提高教师素质刻不容缓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好书、育好人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和品质构成了教师的素质,如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职业道德、教育观念、教育教学能力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等。这些基本条件和品质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并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起着直接而显性的影响。 提高教师…  相似文献   

16.
诚信是道德品质的核心,诚信品质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培养目标.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就要注意孩子的诚实教育,抓住生活中的点滴培养孩子的诚实品质.  相似文献   

17.
当前,随着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这就要求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要承担起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品质的责任。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心态,主要在于让学生消除紧张感,有效控制、调节和合理宣泄自己的消极情感,全身心放松,心情愉悦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  相似文献   

18.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教师作为一种为教育而生、为教育而存在的职业,从根本上决定着教师教育生活的全部意义指向于学生的发展,并以此促进社会的进步。一般而言,教师的“日常生活”主要是指教师在学校教育中的基本生活方式和生活状况。教师个人的生活理念、生活哲学和生活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因此,教育要研究人的存在和发展问题,首先必须关注教师的“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19.
陶行知不但重视教师教育问题,而且建立了独树一帜的教师教育“生活化”体系,包括“生活化”的意含、构成与相应的教师教育实践。以此反思当代教师教育,“教师专业情意低迷”、“教师实践性反思能力缺失”、“教师教育实效性偏低”的现状正可反证“生活化”的缺失。  相似文献   

20.
敖雯  尹敏 《文教资料》2012,(23):128-129
教师德性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修养而形成的一种获得性的内在精神品质,它包括教师善的品质、公正的品质和责任感。教师只有在教育实践中,以高度的责任感履行教育教学责任和义务,时时以教师的善,不断调控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以公正的品质去理解关爱学生,教师的德性才能逐渐养成,才能担负起教师角色,教育潜能才能充分实现,并形成内在的、运用自如的教育行为准则,教师在履行教育教学责任和义务时才具有一种道德力量,从而充分体现教师德性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