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的一项重要的要求。作为一种阅读结果的“情感体验”是靠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潜心体验”来实现的。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体验情感”,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从而实现学生阅读体验的个性化形成。  相似文献   

2.
审美体验是美感的深化,与美感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触类旁通,不即不离是审美体验的重要特性,它还具有超实感性与类似性。对这种微妙的心理过程需要通过“亲证”加以体察,它可以意会而难以言传。在写作抒情性作品时只有借助审美体验才能准确表达内在的复杂感情,在抒情性作品的阅读鉴赏中,也只有通过审美体验“披入情”,才能体察作品情感发展变化的动态流程。传达审美体验是抒情性作品的重要表现手段。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其主要目标是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而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见”。一个是通过文字让自己有所认知,一个是让自己的认知变成文字,可见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是可以结合起来的。  相似文献   

4.
正在语文教学的核心板块"阅读与写作",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更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与表达,让学生在阅读中理解基础知识、体验文字情感,在写作中实现准确、流畅的自我表达。一、立足阅读,夯实学生的基础阅读是学生  相似文献   

5.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些课堂教学热闹、阅读体验肤浅等现象,造成了语文本体失落、阅读感悟偏差、教学效率低下等一系列问题。为此,我们有必要对当前语文教学中的阅读体验进行冷思考,进一步加深对阅读体验价值的认识,并探索阅读教学中有效体验的策略,促进学生语言与精神的共生。一、脱离文本语言的体验体验是人们在实践中的一种内心情感活动,是对情感的一种体会与感受。在《语文课程标准》中,“体验”多与“情感”同时出现,如在总目标中强调“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在评价建议中提出“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是生活的结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也明确指出,让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提高审美情趣”。语文与生活本是相通的,我校语文课题组正在做“通透式”语文教学的课题研究,研究“阅读与写作”的通透、“课内与课外”的通透、“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通透、“语文与生活”的通透。这里,笔者仅就子课题“阅读与写作的通透研究”谈谈我们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7.
作文教学中对学生的情感培养实际上是在教学生说既老实又明确的话,换句话说,就是培养他们对客观事物的内心体验(即“爱”与“恨”)。我们都清楚,对世间万物的“爱”与“恨”就是激起我们写作的内在动因(即情感冲动),没有情感冲动是很难写出感人的文章来的,除非是一些无稽之谈。那么,作文教学中怎样加强对学生的情感培养呢?一、加大文学阅读量写作是无捷径可走的,仅凭教材中的几篇课文,凭教师的讲解来培养学生的写作是远远不够的。我认为教学中采用“延伸阅读”来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增加阅读量,是十分必要的。关于“延伸阅读”,本人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8.
语文应该是最具人文精神的一门学科,“人文素养”可以说是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核心。阅读和写作更是学生丰富情感、陶冶精神、净化心灵的重要天地.是培植真善美、提高修养、健全人格的理想沃土,所以说我们中学生“学会阅读、学会写作、学会做真人”,是自身的需要,也是社会的需要。我们的做法是:通过阅读促进写作,通过写作深化阅读:  相似文献   

9.
情感是一种心理体验,是人们因对事物是否满足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具有很强的感染功能。情感教育是我国传统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环,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和写作教学是实施情感教育的主要手段。阅读和写作的教学过程也可以说是情感互动的过程,它是教师的教学情感、教材的创作情感和学生的学习情感的融合。教师通过自己的精心设计,把阅读和写作课上得有声有色、有情有味,就能使学生“如沐春风”,并通过情感的感染力和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得到美的享受,受到情感教育。本文针对语文教学中应该着重唤起学生哪方面的情感,进而有针对性地实施情感教育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审美体验是美感的深化,与美感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触类旁通,不即不离是审美体验的重要特性,它还具有超实感性与类似性。对这种微妙的心理过程需要通过“亲证”加以体察,它可以意会而难以言传。在写作抒情性作品时只有借助审美体验才能准确表达内在的复杂感情,在抒情性作品的阅读鉴赏中,也只有通过审美体验“披文入情”,才能体察作品情感发展变化的动态流程。传达审美体验是抒情性作品的重要表现手段。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没有情感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语文课程标准》也把抒真情、写实感作为评价学生习作的首要标准,可见写作中抒发自己真实的情感,是何等重要。但如何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把写作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并在快乐的情感体验中完成写作,用“我手写我心,我笔抒我情”这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  相似文献   

12.
“激情、导练”作文指导新课型的基本程序是:“明确目标—激发情感—指导练习—巩固拓展。”在课堂教学的具体操作过程中,先根据《大纲》及作文教材明确写作目标,通过目标的导控作用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在此基础上“阐释课题”,指导学生从阅读中学到写作知识,得到情感体验;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设置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与情感积累,产生写作的激情;在指导写作实践过程中,既有口头作文,又有书面写作,一般先口头作文,针对反馈的信息予以评点指导,然后再书面写作,强调当堂点评,给学生以现场指点,以促进目标的达成;最后进行整…  相似文献   

13.
我们常视生活体验、阅读积累、迁移练笔为指导学生写作的“技”与“道”。然而离开了情感的推动.这一切就会变成技巧意义上的语言搭建。  相似文献   

14.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情感体验”既是一种学习方式又是一种学习目标,作为一种阅读结果的“情感体验”是靠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潜心体验”来实现的。初中语文课文的内容广泛,它为学生提供了许多情感体验的文章,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来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下面以苏教版九年级语文《台阶》一课为例,谈谈如何在情感体验中升华学生的思想。  相似文献   

15.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过程;阅读教学中的情感体验和思想感悟,像春雨一样滋润着学生的心灵,对健全学生的人格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有新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到第四学段,  相似文献   

16.
新课标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叶圣陶先生说过:“小学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可见,情感体验一直是阅读教学的灵魂与主线。在阅读中有了“情感”的激发,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使阅读教学区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师唤起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体验,应与教师对学生的尊重紧密结合;以教师的语言能力影响学生的情感体验;与阅读与评说紧密结合;与写作紧密结合,让每个学生得到完善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8.
矛盾青春     
新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它强调了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看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那么怎样让学生在课外去发展这种独特的经历呢?  相似文献   

19.
霍军 《甘肃教育》2001,(3):32-32
语文阅读教学效果不明显甚至效率低下,原因是复杂的。我以为,教学活动中“我”的退场当是最根本的原因。这儿的“我”,既指作为阅读主体的一个个具体的、有独特个性和情感体验的学生,也指作为写作主体的作者,又指作为阅读教学引导人的有血有肉、有丰富情感的教师。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这一概念是这样界定的:“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教学建议部分对阅读又有这样的表述:“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些界定和描述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较为准确地涵盖了阅读的意义和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