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是一名即将从学校毕业的学生,所学专业属于土建类,在找工作的过程中,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一开始我并没有确定明确的工作单位和就业城市,采取的是广撒网的形式,向很多单位投了简历,也参加了某些单位的笔试和面试,结果有三家单位都录取了我,这让我有点难以选择。  相似文献   

2.
我们的面前坐着4位考官,此刻他们正在用冷竣的目光轮番扫视着我们。这是在交大MBA复试现场,4位考官都是经济界知名的教授,面试是最后一关,能否考上交大就在此一博了.面试是按抽出的签号分组进行的,每组6人,按比例每组至少得淘汰2人,在进考场之前,我就曾旁敲侧击地对自己的对手作了一些了解。他们当中有4人毕业于名校,其中有2名更是从交大毕业的。和他们相比,我根本没有什么优势可言。惟一可比的也就只有那位来自安徽的考生,他和我一样,都出自名不见经传的学校。考场上弥漫着一种大战前的寂静,我能听得到自己急促的心  相似文献   

3.
南迪 《大学生》2020,(5):81-83
某天,我同两个好友一起吃饭。当时的我还在上一家公司工作,尽管已经拿到了现在公司的offer,我还是继续面试着新的机会。我对朋友们说:"我又推迟了新工作开始的时间。我不想正式开始,因为,我好像停不下来了,好像已经习惯了一直在面试的日子,好像有点喜欢面试的感觉了。"从毕业季正式开始在纽约找工作起,我一共参加了58场面试。  相似文献   

4.
2002年8月,我作为一名34岁的大龄考生,参加了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个旧市公开招考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录用考试。在我所报考的岗位中,共有108名考生参与角逐。在首轮笔试中,我以笔试163.5分(满分250分)的成绩,名列该岗位考生第二名,进入了面试。在面试中,我以85.3分的面试分数(满分100分),取得该岗位面试第一名,这一分数也是全市所有参加公务员面试考生中的第一名。  相似文献   

5.
毕业于浙江工商大学的小王学的是工商管理专业,但他的理想却是做一名广告创意人员,在一场大型招聘会上,小王相中了一家广告公司,但对方只招聘营销员,并要求是市场营销专业毕业。小王决定主动出击,轮到小王面试时,他并没有先递上简历,而是简单在作了个自我介绍:“我毕业于浙江工商大学,精通计算机,对  相似文献   

6.
题一八 中央电视台今年3月举行的全国“荣事达”杯电视节目主持人选拔大赛颁奖会上,毕业于南京师大新闻系的一名选手在全国3000多名参赛选手中笔试第一名(15分钟就答好题目),而面试却第一个落选了。当主持人问他时,他又以机敏的口才赢得了全国亿万电视观众的极大关注。问:你认为你长得怎么样?答:我认为我长得还是挺有创意的。问:你面试为什么落选了?答:我有权保持沉默,但我所有的想法,都将是一种猜测,我现场没有发挥好,评委也没有发挥好。问:你如何对待参赛和落选?答:我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参赛,即使落选了,我也…  相似文献   

7.
4年前,我大学毕业,多处求职不顺。后参加某报社的招聘,有80多人报名,而名额仅一名编辑和一名记者。竞争之剧烈,可想而知。按照规则,笔试的前十名进入面试,我刚好名列第十名。听说面试才是关键,这一关往往是能不能聘上的决定因素。因此有些入围的人都纷纷去找关系,然而,我却一点关系也没有。所以对这次面试我心里既不存什么希望,也不背什么包袱,顺其自然。面试那天,报社的总编、副总编亲自上阵。面试从第一名到第十名依次进行。我前面的面试者全都西装革履,头发洗吹一新,显然经过精心装扮。而我,却穿着朴素的衣裳,非常地自然、从容和随意。面…  相似文献   

8.
在校时我是学机械电气专业的,因而我理想的职业是到一家大型重工企业做一名高级技工。毕业后在家闲待的时候,我在本市"供求信息中心站"里留了一条求职信息,没多久就有了回音,一家生产机械配件的韩资公司要我第二天上午10点去面试,地址在"财富广场"D座12层C室。这让我激动不已。  相似文献   

9.
在校时我是学机械电气专业的,因而我理想的职业是到一家大型重工企业做一名高级技工。毕业后在家闲待的时候,我在本市“供求信息中心站”里留了一条求职信息,没多久就有了回音,一家生产机械配件的韩资公司要我第二天上午10点去面试,地址在“财富广场”D座12层C室。这让我激动不已。[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挫折考验     
那时,我刚从学校毕业,踌躇满志地四处寻找用人单位,整天忙于应聘和面试,但面对的却是用人单位暧昧的推辞和敷衍,想不到寻找一个就业机会就这么难! 一次,我又去了一家集团公司应聘。这次招收的是一个营销部管理人员,对此我抱着很大的希望,不仅仅是这个岗位和我学的专业很对口,还因为我在学校时就参加了营销的实习,而这肯定能为我的面试加上许多分。  相似文献   

11.
只要精通     
媚娘 《当代电大》2006,(1):43-43
我一辈子都忘不了那次面试失败的经历。那是一家很有特色的跨国公司,只招20名职员,却有上百人前来应聘。面试、笔试之后只剩40名幸运者,我是其中之一。对于最后一关二选一的面试,我充满信心。  相似文献   

12.
武侠小说上有武林霸主,他们在江湖上以强力取胜,呼风唤雨,雄霸一方.现代职场上有"面霸",他们充满了革命的豪情,对面试机会来者不拒,誓将面试进行到底.我,一名武汉文科小本女生.在求职的江湖上左冲右突,茁壮成长为一名面试巨无霸,完成了从一个遭人拒绝会脸红的白面小女生,到一个在面试场上气定神闲的"面霸"的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13.
不言弃     
佚名 《良师》2011,(5):24-25
我所经历的两次面试,让我终身难忘。 第一次是在6月份。一家著名网络公司要招一名市场部副经理。面对高薪诱惑,我毅然报了名,并且幸运地从几百人中脱颖而出,成为最终进入面试的10人中的一个。  相似文献   

14.
三次笔试     
刚毕业时,我整天拿着一大堆求职资料跑人才市场,想尽快谋份好工作。这天,听说开发区一家公司要招聘管理人员,要求虽高,但好在我也条条符合,于是我就给这家公司人事部投去一份简历。3天后,我接到公司的电话,让我去面试。我兴冲冲地来到这家公司,当我一进大门,不禁傻了眼—因为这家公司在本地名气极好,所以这次应聘的人特多,岗位却只有一个,想要一举夺魁真不容易!由于应聘者多,公司人事部决定先进行笔试,而且要分3天3次考试。从中选出成绩最高的前10名,接着再从这10个人中选出最优秀者参加面试。就这样,第一天笔试开始了。试卷发下来后,我一看…  相似文献   

15.
李俊霞 《大学生》2021,(4):28-30
2020年秋招竞争相对激烈,除了2021届毕业生,2020届毕业生、留学生也占了秋招求职人群的一大部分。本科毕业的我,在此次秋招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每场面试我都会遇到许多来自国内外的优秀研究生,常常会因为自己的学历和实习经历不如他人而感到面试无望。例如在某面试现场,十人的小组中只有我一人是本科生,其余全是交大、复旦、同济或者其他高校毕业的研究生,这让我面试中更加没有信心。幸运的是,我最终还是找到了自己心仪的工作,为自己的秋招交上了一份比较满意的答卷。  相似文献   

16.
从学校毕业后的半年里,我参加过多场招聘会,投过数不清的简历,也有过不少面试机会,可惜,幸运之门始终没有向我打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想拿港币不容易 1999年清华大学毕业时,正赶上香港特区政府推行“输港优才计划”,要从内地招2000名本科以上学历的人才赴港工作。这一“惊天喜讯”公布后,迅速在北京各大名校引起强烈反响。由于我所学专业是商业管理,加之形象、气质都不错,一位来清华招人的香港公司主管在初试中对我表示很满意。但能否到那座国际都市拿港币,还要过一个面试关。……  相似文献   

18.
最近常常在网上看到这样的文字:2013年是史上最难就业年。今年毕业生有699万,毕业形势一年难比一年,从这个趋势来看,未来的2014年,2015年还会再创新高。我从去年校园招聘季开始就作为考官参加了多场校园招聘,印象最深刻的是2012年底的参加的一个校招,共有28万名学生申请该客户公司的职位,经过笔试筛选,最后进入面试环节的不到1000多人,竞争的残酷性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9.
从学校毕业后的半年里,我参加过多场招聘会,投过数不清的简历,也有过不少面试机会,可惜,幸运之门始终没有向我打开。我是学会计专业的,在校时成绩优异,  相似文献   

20.
《留学生》2007,(2)
MBA毕业前夕,像许多在英的中国留学生一样,我面临着求职的考验。我的求职信如雪片般飞向了英国各大公司,但收到的都是礼貌的感谢信。一来二去,我悟出了一些门道:英国公司在雇用外国人时,一定要替他申请工作准可证。在英国本身失业率不低的情况下,公司必须先向政府证明为什么要把这个职位给一个外国人,这个过程费时、费财、费力,一般公司都嫌麻烦。眼见毕业在即,我的心慢慢地提到了嗓子眼……因此,当苏格兰一家著名的跨国酒厂约我去面试时,我的狂喜可想而知。职位是亚洲市场开发经理——正好和我的专业、母语对口。虽然面试时间是两个星期之后,但从收到公司来信那一刻起,我就开始了准备工作。在英国两年多,大大小小的面试我也参加了十来次。在我看来,英国是一个非常感性化的国家,大到硕士、博士申请,小到打义工,所有的事都要面试。对求学求职者而言,当其他条件合格后,最重要,也最微妙、最难预计、最富挑战性的便是面试了。而面试的第一印象又最为重要。心理学家的调查表明:人与人见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